“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
一一致芦苇
文/ 招小波(中国香港)
见到芦苇会想起《诗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在希腊神话中
芦苇为山林女神所变
她的追求者折下七段芦苇
制成了今日的排箫
湘女芦苇是一位
吹响新媒体诗歌冲锋号的胜利女神
她组织各种诗歌活动
还把珠江边的新居
赋名为 “ 诗人之家 ”
芦花是诗歌的象征
它的花语是坚韧的生命
李白诗 “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
是芦花诗写的最高境界
2025.1.23
石竹斋 诗评
以诗人之名,书写芦苇的诗意与担当
文/陈金茂
每每读到招小波为诗人立传的诗作,我总会想到曼哈顿街边公园里为人画像的艺术家,寥寥数笔,便惟妙惟俏地勾勒出那人的样貌。《致芦苇》是一首向当代诗人“芦苇”的致敬之作,不足二十行,便将一位充满歌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当代诗人芦苇的形象和盘托出。
诗作从《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入手,不仅唤起对“芦苇”这一名字的文化联想,也赋予其优雅与悠远的韵味。在这之前,诗人芦苇就以《蒹葭的诗意》为题写下“倘若你以蒹葭为背景/蓬勃着,飞舞着/你会十二分的灵动与富有诗意/那你就以我为背景吧/我会以风的手指/撩你的秀发/会以春天的阳光/温暖你的芳心”的诗句。诗人芦苇以“芦苇”自比,映衬出诗人作为诗歌追求者的笃定、执着与浪漫。
诗人招小波以“诗人列传”饮誊大江南北,诗写经验自然纯熟老道,他没有在古诗意中戛然而止,而是将诗笔伸向读者的意料之外——希腊神话中芦苇化身排箫的故事,可谓神来之笔,为读者增添了一层跨文化的诗意联想。
当然,诗的核心在于“湘女芦苇”这一生动刻画。如果诗的前两节是“放风筝”的话,那么“吹响新媒体诗歌冲锋号的胜利女神”就是“落在实处”了。从正面突出诗人“芦苇”在推动现代诗歌传播中的力量与热忱。她策划活动、建立“诗人之家”,将个人诗歌追求化作对整个诗坛的实际贡献,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使命感,也让“芦苇”成为诗歌精神的代名词。
而诗的结尾引用李白“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则进一步点明诗人“芦苇”所追求的诗歌境界——既有芦花般的飘逸柔美,又具备生命的坚韧不息。诗人“芦苇”不仅是个体,更是诗歌理想的化身,以其坚韧与热情照亮了一片诗意天地。
也许出于对诗人芦苇有较多的网络交集,自以为招小波对“芦苇”的诗写还是很到位、很传神的。整首诗虚实相间,波澜起伏。这种从文化意象到现实行动的深度挖掘,使得诗中“芦苇”的形象熠熠生辉。
恕我孤陋寡闻,它也是我读过的“诗人列传”,最满意中的一首。
2025-1-24下午3:20于石竹斋
诗人简历
陈金茂,北美中文作协
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全委委员,ACC上海惠风国际文学编委;出版有历史小说、诗集、儿童文学等著作:作品获2021第二届(香
港)紫荆花诗歌奖、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和福建文学优秀作品奖,被收入《福建文学四十年》《福建文学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