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黄花分外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一)
胡 光
引子
2024年岁末,我一鼓作气写好了组诗《车桥战役》,便和妻子来到了河下古镇。一是品尝这里的小吃;二是为了逛逛萧湖,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走进莲花街,踏上青石板,我仿佛听到了闻思寺悠远的钟声,听到了一群小好汉匆匆的脚步,听到了古运河断魂的汽笛,听到了一船稚嫩的歌声。我仿佛看见了岸边挥别的手臂,看见了岸上奔跑的亲人,看见了船头,一排排跪别的泪水……
(一)、河下古镇
位于运河脚下,江苏省淮安区的西北角的河下古镇,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河下成为盐商的乐园,大江南北的盐商汇聚于此,不仅使这里经济繁荣昌盛,而且积淀了文化底蕴。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就诞生在这里!
1、河下
从运河大堤,拾级而下 踏着清、明、元、宋、唐的节奏
一直走进千年古镇——河下
习惯了枕上运河的波浪和脚下潇湖的嬉戏
习惯了二胡拉出的酸甜苦辣和竹板敲打着的淮剧
油端、茶馓飘着小镇诱人的体香 文楼汤包、开洋蒲菜、软兜长鱼
等等等等,全是有滋有味的日子
豆腐脑上刚洒着闲言碎语又端起新的话题
老卤大头菜腌制昨天,存封多少鲜咸往事
“小大姐上河下坐南朝北吃东西”
长长的上联让多少文人墨客找不到回家的路
多少年过去了,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婴儿
紧紧贴在运河妈妈温暖的怀里,吮吸乳汁
妈妈已经老去,乳房不再丰满
小镇像个委屈的孩子
把莲花街哭得烟雨蒙蒙…
2、莲花街 一条青石板,就是一句无字的诗
一句一句,就这样写下去
从东到西,从月湖穿过萧湖的碧蓝
一直写到运河脚下,尔后
又拾级而上,一直写进运河的浪花里
这首诗,是扬州盐商用对小妾爱写出来的
记住了,石头怎么能浮在水上*
人怎么能从水上,脚踏莲花而来
记住了,把莲花刻在石头 莲花街,就有莲花一样温馨的夏天
这首诗,是熙熙攘攘的行人脚板踩出来的
小街是古镇上,一根长长的晴雨表
平日里,街上人不算多
遇上节日,从东到西,或者从西到东
红色的、白色的长裙,织成彩色的河
当尘埃落定,夜色阑珊
禅意的小街啊就像一个典雅的睡美人
听见了吗?闻思寺的钟声,落在石板上
莲花就开出最原始、最朴素的美丽
注:“石头怎么能浮在水上”,据说是扬州盐商,为了给小妾治病,特从淮安新城来闻思寺向住持求助。住持开出条件:“本住持治病从不私出佛门,夫人沉痼要来寺中诊治,你与夫人来寺中需双双携手从萧湖入寺,不得乘船,且脚踏莲花,一步三叩首,佛祖鉴此诚意,方可救生”。意思是从新城到运河东堤,在萧湖中垒筑一条堤坝,坝上铺石板路,每块石板上要刻莲花。后来,盐商按照住持要求做了,小妾的病也好了,这条石板路就成了现在的莲花街。 3、闻思寺 康熙爷爷赐名
连运河之水也如皇恩浩浩荡荡而来
尘世跪下了,跪在周宣灵王的威严里*
神灵保佑,漕运鼎盛
善男信女的香火也烧出莫名的慰籍
寺庙扩建,功能也扩大
汉白玉雕刻的“新安会馆”诞生了*
一声汽笛,唤醒东方大地
时代列车开过来了,数不完的车箱
穿越了南船北马,皇恩不在
周宣灵王的威严也不再显灵
闻思寺,不再保佑徽商生意兴隆
破损的窗口,如一个个绝望的眼窝
风雨飘摇中,只有
新安会馆牌匾还在回忆往日的光芒
注:1、周宣灵王,是南宋人物周雄。杭州新城人,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事恪守孝道,以孝著称于世。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汉人的统治,监郡伯颜忽都奏请封周雄为周宣灵王,并对其庙进行扩建,从此就有了周宣灵王。2、“新安会馆”,是徽州新安江流域的盐商,在淮安河下古镇闻思寺,成立的会馆,所以取名为“新安会馆”。
(组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