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这个小县城,七十年代前称"任邱“,后改为现代名字。源于汉朝刘秀摩下任大将军,战死沙场后掩埋的坟丘。为纪念任大将军,谓名"任丘”。
撤县换市后,人们一直想改换县名,或"白洋淀市"或"鄚州市“等,未见结果。
当年石油大会战,白天,车轮滚滚,钻井轰鸣;晚上,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尘土飞扬的大地上,处处都是夺油会战的场面,帐篷、板房黑压压一片,整齐排列着,那是最壮观的一幕。
勘探油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后的几个月时间当中,3269钻井队成功钻成了"任四井",日产千吨。人们由此发现了任丘储量惊人的油藏,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
对于任丘县人民而言,这口井的开采成功,意味着他们即将进入“石油大会战”的新时代。繁忙火热的石油大会战,就似一场史无前列的人民战争,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国民经济需要油,各行各业需要油。油!油!油!
因为有了华北油田,从1977年开始,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近百位各民主党派、各部委领导及国际友人频频来到任丘大地,书写了任丘灿烂篇章。
任丘油田也不单单只是任丘一县,它以“古潜山”地质结构蕴藏石油资源,其范围以任丘县为中心,辐射周围霸县、永清、河间、保定、廊坊、高阳、深泽等数个地区。
当任丘县"任四井“日产千吨的消息登上报纸以后,全国上下都为之震惊。任丘由此有了"七十年代惊天动地,八十年代改天换地,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涅槃重生。任丘县从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产油大区。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成建制的石油大军,带着机器设备、带着干粮用品抵达了任丘县,这座小县城第一次接待如此多的来客。
纵横油田及任丘区域南北的会战道,既为那激动人心的岁月而得名。
从这一天开始,任丘县正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我国石油工业史上就此掀开了辉煌绚丽的一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