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
文/长安
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年味就开始在城乡上空飘散,催促着远方的游子匆匆赶路。华夏大地,瞬间被这年味儿点燃,华夏大地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
你看,大街小巷,乡村集市,花花绿绿,年味儿已经开始弥漫。

年货摆满了街头,逛年集的大人们,领着孩子,如鱼儿一样在集市中穿梭,吆喝声、讨价声、叫卖声交织一起,在集市的上空回荡。小孩们捧着心爱的新衣服,拎着鞭炮和对联年画,稚嫩的脸庞挂满了灿烂的笑容;大人们忙着赶年集,拎起一吊子大肉,背上走亲戚用的礼品和精心挑选的年货,欢喜满的载而归。也有的人家,趁着年集人气旺,就把家里多余大葱、萝卜等蔬菜,用肩背或人力车、机动车拉到集市卖掉,换回一些零花钱。小时候就和父亲拉着人力车,到十公里外的县城赶集,把家里种的蔬菜卖掉,再换回家里需要的年货,这年味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年味在乡村更加愈加浓厚。这时候,家家户户,门扉敞开,用白土刷墙,清扫卫生,扫去一年的烟尘,也把一年的不快清扫干净。
这时候,母亲是最为忙禄的了。她和众多妇女一样,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就像陀螺一样,围着锅台忙的团团转,一刻都不闲着。她在锅台闪耀着灵动的身影,用那双巧手,煮肉、蒸包、炸丸子,像魔术师一样,把各种食材变成孩子们最爱吃的美味佳肴,等候孩子们回家过年和招待客人食用。煮肉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乡村的上空也就弥漫着年的味道,远远的就能闻见。
父亲呢,一刻也没闲着,赶集归来后,支撑起微微佝偻的腰身,在门前把一张张“福”字倒贴,寓意着新年福到。随后,又搬来梯子,小心翼翼贴上红红的春联、门神,挂起一对红红的灯笼。那灯笼,红得鲜艳夺目,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对新年的期盼。这些红艳艳的福字、春联和灯笼,在黑夜里显得耀眼夺目,不仅照亮了家门,更像明灯一样,为远方的游子照明回家的路。
小年过后到除夕这几天里,父母们忙前忙后,把思念放进大锅里,把这年味儿熬得越来越浓、越来越香、越来越亮,也熬红了一双眼睛。这浓浓的年味儿,借着风,飘向远方,也飘进了游子的心房。
年味飘香,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也从家的方向,仿佛也闻到了这熟悉的年味儿,心中涌起无限温暖和期盼。他们把一年在外的艰辛,统统裹进想念的行囊里,带着对家的深深眷恋,迎着凛冽的寒风,踏雪归来。
随着滚滚车轮声,游子们坐火车或自驾车一路朝家的方向奔去,朝年味飘来的方向奔来,朝家乡红灯闪烁的地方奔去。那里是家,也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我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八年多,深有感触,每到年味飘香的时候,妈在哪里,年就在那里。归心似箭,早早就开始抢票,抢不上卧铺就抢座位票,实在不行就买站票,或买短途票再不停地倒车。好几回持无座票在火车过道上站了十几小时。
家乡的轮廓渐渐清晰,村口的景象也慢慢映入眼帘,年味也越来越浓。我忽然发现,几双熬红的眼睛站立村头,用渴望和思念熬成的年味儿,正从这里一点点向远方飘去。
我贪婪地猛吸一口这浓厚的年味儿,瞬间,就熏倒在父母的脚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