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年味“三声”
文/刘孟领
龙腾四海雄风在,蛇舞九州瑞气生。这不,眼看着2024年即将过去,眼看着2025年悄然到来,每到此时,我总要触景生情,回忆起儿时过年的盛况。每逢春节到来,我们冀南乡村的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鞭炮声,家家户户凑起的除夕夜喝酒的猜拳声,大年初一走街串户拜年的欢笑声,声声动人,声声欢颜,声声存忆。 猜拳声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起,生法弄两个荤菜,改善一下;大人小孩,欢声笑语;家家守岁,灯火通明;庆祝新年,其乐融融。
在我原籍河北巨鹿,有个习惯,在年夜饭后,自己家里(五服内)每家有一男代表,凑到族长家中,喝酒守岁。男代表,各带一个菜,一瓶酒,一凑就是一席。我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原籍低洼盐碱,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在生产队,干一天,工分价值人民币8分钱,人均日粮8两指标,平时连个净米净面也吃不上,还得靠瓜菜代。我拿着8毛钱一瓶的老白干酒,弄了个蜡溜白菜,到自己家叔叔那里凑热闹。长辈简单总结一下当年的大致情况,大家便端起酒杯开始了。由大到小,轮流坐庄。你喝我敬,倒也高兴。不大一会儿,喝酒猜拳把酒场推向了高潮。“两厢好呀,两厢好……”见面行拳,猜拳开始,拳诀顺口,助兴加油——
零:宝一对;
一:一心敬;
二:两厢好;
三:三阳泰;
四:四季财;
五:五魁首;
六:六六顺;
七:巧七个;
八:八仙到;
九:九长久;
十:满堂彩。
猜拳的基本规则——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用攥起的拳头伸出指头(一到五个),与此同时,嘴里喊出从零到十的数字,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数字相加,与其中这个人喊出的数字相同,那么,这个人就算赢了这一拳。
猜拳行令,令助酒兴。甭看酒赖,却很兴奋,个个面红耳赤,人人连说带笑,倒也十分痛快。因为新中国给人民带来了自由权利,老百姓当家做主,不受地主剥削压迫,当然惬意。 鞭炮声
除夕夜零点,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家庭条件好的多放点,条件差的少放点。表示那个意思——象征着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一到午夜,人们希望新的一年里富贵吉祥、平安幸福,大人小孩想着法的放炮。由于家庭条件所限,父亲不给买太多的鞭炮,好像是200头一把,给三两把,我和邻居的小伙伴儿一样,舍不得一下子放一把,而是拆开包装,一个一个地放。我们想法把炮仗插进墙缝中,点着炮捻,赶紧躲开,以免崩着。
过年期间平时吃饭时,各家早、中、晚会放把小炮,以示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邻居放炮,质量不太好,会产生哑炮,我们小伙计就听声音跑到人家家门口拾哑炮。将哑炮掰开,点燃炮里的火药,放在高台上“呲花”。晚上,“呲花”很好玩,一窜多高的“火花树”逗得大伙儿嘻笑颜开,一让我们过了放炮的瘾,二是弥补了买不起炮的缺憾。 欢笑声
过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串门拜年,既显示了辈份,又增进了情谊。
大年初一,太阳还未升起,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便热闹起来,儿时的我们便兴奋地穿起新衣随大人去拜年。拜年的队伍长长的,说的笑的,声声悦耳。“爷爷、奶奶,新年好!”“大伯、大娘、叔叔、婶子,新年好!”孩子们清脆的童声,换回长辈甜甜的糖果;大人们爽朗的笑声,传递给晚辈蜜蜜的幸福。先后给自己家五服之内的老人磕完头,就去给乡亲“磕头”。路上邻里乡亲相遇,互道祝福,笑声不断。即便往昔有点矛盾,瞬间化解隔阂,心中便新生浓浓的乡情、亲情,欢呼声不绝于耳,甚至逗得小孩阵阵尖叫。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年时的猜拳声、鞭炮声,被春节晚会精彩表演所代替;走街串巷尊长磕头,被智能手机微信拜年所代替;穿新衣吃饺子的老传统改善生活,被新时代吃穿住行娱富裕生活所代替,我们由衷地感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那令人留恋、令人难忘、令人回味的,确是儿时其乐融融的“年三声”!
这正是:
[其]味无穷紫气升,
[乐]而忘忧地葱茏。
[融]心会神玉盏醉,
[融]交景情猜拳声。
[年]富力强春意早,
[味]意长深鞭炮鸣。
[三]阳开泰走街巷,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