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随笔·此情可待
作者:张小平/四川成都
近日,收到老战友张鸣山大哥专门為我刻制並从成都寄来的三方印章:一方是我姓名,一方为我斋号“云崖山人”,一方是他的祝福:“小平长寿”。见印如唔,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遂抱病伏案,写了“般若波罗蜜心经”和“东坡诗词”两幅作品,首啓用印,虔心谢忱。
鸣山大哥上世纪九十年代与我在成都軍区总医院共事,三十多年来对我教导帮助颇多,不愧为良师益友好兄长。此番我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若非他现身说法、反复叮嘱、悉心指导,可能我的病情也就被耽误了。
这次,他又千里送印,寓意深刻,可谓是关怀备至。 由此,联想到两个多月来,来自各个方面的真切关怀:
西部战区总医院院长、政委、保健科主任的看望,成都市军休中心蒙主任、沈主任、高新区闵华等同志的探视,代表着组织的关怀。
总医院姜建青主任、陈易华主任、张涛主任、李东主任、吴丽娟主任、肖贞良主任、张安仁主任、庞日朝主任等医学专家和许多不知名的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精心治疗,使我转危为安,逐渐康复。他们是背负生命重托的天使。
市軍休老年大学的罗老师、袁老师和众多战友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关心和鼓励,给了我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力量。
自我做手术以来,先后有数十名亲友战友朋友前来探望,通过电话微信等传递关心慰问的更是成百上千。这些深情厚谊我会铭记于心。
亲人的关切和帮助,更是给我严冬里的温暖:为避寒养病,来到海南40多天了。我的弟弟张伟一直陪伴照顾我,衣食住行全程料理,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当我服“靶向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昏睡不醒,晚上他听着我没动静,就会来摸一摸我的鼻孔,看看有没有呼吸… …
母亲几乎每天都与我视频,关注我康复中的点点滴滴。上班的妻子也赶在元旦放假之际,专程飞过来为我过生日。还有儿子女儿、侄子侄女和众多亲友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爱心和情义。
经此一厄,我更加明白: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一个情字。一切的一切都会流逝消失,唯有亲情爱情友情永远伴随着我,直至地久天长。
此情可待成追忆,三生三世难忘怀。
共839字 2025年1月11日于海南澄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