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温情
——一碗萝卜汤的故事
●游雪莲(四川)

数九寒冬,萝卜汤是极好的选择。无论是搭配排骨还是筒骨,都能熬出鲜美的滋味。在满街火锅盛行的季节,牛肉火锅、羊肉火锅纷纷登场,而我却独爱这萝卜汤。
路过菜市场,一位大妈售卖的新鲜白萝卜吸引了我。我精心挑选了两个,又在肉摊买了排骨。回家后,我便开始熬制白萝卜炖排骨汤,享受这美食带来的口福。冬季,白萝卜大量上市,因其口感清脆、营养丰富,深受各年龄层人士的喜爱。
民间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冬吃萝卜赛人参”等俗谚。据《黄帝内经》记载,冬日寒冷,人体阳气内敛,胃中易生烦热。萝卜性凉,具有清凉透气之效,能调和内热,帮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萝卜还是冬天最实惠的滋补品。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多吃萝卜可顺气暖胃、清热去火。羊肉性甘温,有补肾助阳之功,冬天常吃能温散寒邪、改善寒凝血瘀,增强御寒能力。若将羊肉与白萝卜同炖,既能减少吃羊肉上火的情况,又能使荤素搭配更均衡,营养更丰富。
萝卜本身行气功能强大,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所熬制的汤堪称冬季养生保健的佳品。它还能吸附油脂,有效解除油腻。与排骨同煮时,可健胃理气、补肾养血,兼具进补与防寒的双重功效。
我爱喝萝卜汤,一方面是受养生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始终难忘母亲当年熬制的那碗萝卜汤。在我看来,母亲的厨艺堪称一绝,哪怕是再普通的食材,经她巧手烹饪,也能化作令人垂涎的美味。

每到冬天,母亲就会用萝卜炖骨头汤给我们喝。外面天寒地冻,父亲就提议:“炖一锅萝卜骨头汤吧!”母亲便在灶台上忙碌起来,父亲则坐在灶前烧火。灶膛里的柴火旺盛,映照在父亲脸上,开心知足的笑容,至今仍温暖着我的记忆。烧好锅后,父亲还会把几个红薯埋进柴灰里。骨头在锅中慢炖,香气渐渐弥漫整个房间。汤炖好,红薯也烤熟了。母亲趁热给我们三姊妹各舀上一碗端上桌,香气扑鼻,唇齿留香,两个弟弟总是吃得肚儿滚圆才肯罢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们吃着烤红薯,喝着萝卜汤,心中满是欢喜,这世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更快乐的事呢?
上初三时,我住校,一周才回一次家。那年冬天格外寒冷,当我顶着寒风步行回家,能喝上一碗母亲熬制的热气腾腾的萝卜汤,便是我最大的幸福。母亲告诉我:“要想熬出甜甜的萝卜汤,挑选萝卜很关键。一要看颜色,以皮薄白且透亮为佳;二要看长相,头尾匀称、个头大的更新鲜;三要看重量,沉甸甸的萝卜水分才足。切萝卜也有讲究,最好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太小易炖烂,影响口感。若想让汤更鲜美,可用五花肉或猪筒骨来提味。”
熬汤时,加入一块老姜和大料,先用大火烧开五分钟,再转小火慢熬一小时。汤熬好后,舀入汤碗,撒上葱花,一碗美味的萝卜汤便大功告成。至今我仍记得母亲调的蘸水。先倒一些糍粑辣椒酱入碗,再加蒜末,最后撒上小葱和香菜。喝完热汤,便蘸着辣椒酱吃萝卜;吃几块萝卜再吃一块连肝肉,如此交替。那些寒冷的冬日里,昏黄灯光下,我曾被呛得连连呼气、大叫、眼泪直流……
参加工作那年冬天,同宿舍的姐姐带我去单位附近的小饭店吃晚饭。店主与她们相熟,热情地招待我们。这家店生意兴隆,每晚都座无虚席。我点了一碗萝卜汤。端上桌时,顿觉口舌生津。老板娘搓着手,满面笑容地问:“快来尝尝我这萝卜汤,咋样?”一尝之下,果然素而不淡,滋味十足。萝卜鲜嫩,入口留香;肉质细嫩爽口,油而不腻。一碗萝卜排骨汤下肚,全身暖和,别提有多舒畅。一看价目单,才两元一份。我付了钱,男店主憨厚一笑,说“欢迎下次再来。”这一笑,竟让我对这小店生出家的感觉。
一碗汤利润微薄,夫妻俩却愿意用心去做,将这普通的汤做得家常又亲切。他们如此专注,一定是希望生意红火,小店长长久久,即便是一碗简单的汤,也要留住每一位客人的心。至今回想,那一碗平淡的萝卜汤,仿佛还能品出它的味道。深冬黄昏,漂泊在外的人难免心生凄凉,而那一碗带着温暖笑意端来的家常萝卜汤,却能让人心里格外踏实。母亲常讲:“贵人吃贵物,穷人吃萝卜。”如今想来,这话只适用于过去。现在,人们在冬季吃腻了鸡鸭鱼肉,隔三差五每家饭桌上都会有一碗经各种料理的萝卜汤。
一碗热气腾腾、咕咕作响的萝卜汤,总能让人开心至极。我渐渐明白了,为何萝卜汤深受家庭主妇们的喜爱。这种易得的食材,仿佛是能与“万物”相搭的“配角”,永远默默等候着。累了倦了,只需一个萝卜,就能煲出一碗美味的汤;默默喝下每一口热汤,都是对心灵的无声慰藉。
世间菜肴万千,最终还是萝卜汤最能抚慰人心。我钟情于这碗萝卜汤,因为它简单纯粹,热气腾腾,不仅助消化,还藏着记忆中的味道。想起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想起屋顶袅袅炊烟,萝卜汤的香味便飘入鼻息,氤氲身心。
味觉是有记忆的。有些食物不再只是简单的吃食,就像冬日里的萝卜汤,时常让我想起热爱生活的母亲,想起平凡又深情的母爱。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四川关爱明天》《分忧》《蜀南文学》《盐都艺术》《自贡作家》《自贡三农》《自贡社会扶贫》等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