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 说诸葛(外一篇)
刘新征
《三国演义》居“六才子书”之首,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凝练的语言艺术,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其中的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也成了忠臣良相的代表,在国家大事、军务大事面前,只要诸葛亮一出现,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鲁迅先生也曾评说,作者“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据说红军长征的时候,由于条件限制,毛泽东没有带什么马列著作,但一部《三国演义》始终带在身边,也在学习曹操、诸葛的战法。本人也喜读《三国演义》,少年时期,晚上周围的伙伴们到街上聚汇,斗拐、捉迷藏,我在墙上挂盏煤油灯,坐在床头,靠在墙上读《三国演义》,手不释卷,每晚如此,墙上熏满了烟灰,鼻孔也全是黑烟。最崇拜的书中人物是赵云和诸葛亮,当读到诸葛亮星落五丈原时,久久不能掩卷,潸然泪下。诸葛亮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智慧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是为了刘家一家之私而奋斗,但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要求古人。忠君爱民就是伟大的政治家。
我一直在想,诸葛亮一直忠心耿耿,但到了西川之后,刘备怎么会渐渐减轻了对诸葛亮的依赖和信任呢?尤其是到了刘备称帝后兴兵伐吴时,诸葛亮的话根本听不进去,鱼和水的关系已经不存在了。
思考来,思考去,也许是以下几件事,让刘备产生了不满情绪。诸葛亮隆中决策,三分天下,成就了西蜀的大业,但其中的失误也不能说没有,都是对刘氏集团的致命性打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刘备与庞士元带兵进入西川夺取地盘,准备成就王霸之业,留下诸葛看守荆州,就是把全部身家性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看守荆州期间,读者诸君大概都不会忘记有《赵云截江夺阿斗》这回书吧。这回描述的是东吴周善奉孙权之命、用张昭之计,到荆州骗取了孙夫人的信任,携带公子阿斗私奔东吴。正当她们坐船来在大江之上,顺风顺水而下之际,常胜将军赵子龙巡哨而回得知这一消息,独驾一叶扁舟跃上孙夫人的船只,又得巡江大将张翼德相助,大江之上夺回公子阿斗,保住了刘玄德半生仅有的一点骨血。此事虽然保住了阿斗,可那性刚美貌风情可爱的孙尚香却从此杳无音信!直到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讹传刘玄德战死,孙尚香江边西望遥哭后投江而死。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刘皇叔率兵出征,其内宅就允许外人随便出入?周善可以出入,难道刺客就出入不得?读者诸君此时会不会想到,刘备留下诸葛亮看家,结果把老婆都给看丢了,一生为谨慎的诸葛这叫看得什么家?在书中虽然没有出现刘备对诸葛亮的责备,可想刘备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大家可能记得,在徐州张翼德把二位嫂夫人看丢时,张飞痛心不已,要拔剑自刎,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完全原谅了猛将张飞。赵子龙长坂坡时护丢了糜夫人,救出了公子阿斗,刘备把阿斗扔掷于地,无限深情地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给予了至高无上的褒奖。对于诸葛亮的这次失误,刘备可是一句原谅的话也没说,说到底这次的失误与赵、张两位将军的失误确实有本质性的区别。以致入川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超过了对诸葛亮的信任,难道这不是原因之一?
各位看官,当您读到“关云长夜走麦城时”,会不会感到无限惋惜,扼腕长叹,不仅会为关云长这一盖世英雄扼腕叹息,而还会为刘氏集团的失败叹息,这是否意味着刘氏集团走下坡路的开始?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将军怎么会落到如此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悲惨境地呢?关云长虽然居五虎上将之首,号称智勇双全,可毕竟是一介武夫,况且这关云长还有个人英雄主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毛病,不能指望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么是谁置关云长“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后无退路”的绝境呢?是糜芳,是徐晃,是吕蒙,是孟达,还是关羽自己?大概都不是,置关云长于不救之地的是蜀国的决策层。从个人因素来说,关云长犯了毛泽东所说的第四种自由主义:“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也叫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他不仅没有坚持“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大政方针,并且连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也不听取、不采纳;狂妄自大,藐视东吴,让吕蒙乘虚而入;不信任糜芳而又重用糜芳,犯了用人之大忌。这些虽是关云长的致命弱点,但把关云长送上黄泉路的责任,刘备、诸葛都难辞其咎。诸葛先生的三分天下,是在未出茅庐时算就了的。他在《隆中对》中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在没有任何配合措施的情况下让荆州之军孤军深入,岂不是已先陷关将军以绝境?关云长率荆州之兵以向宛、洛,且是所向披靡,“将军率益州之众出秦川”上哪里去了?即使这时刘备不出秦川,也应该为关羽安排后路或接应部队,以防不虞。虽然说刘备是一把手,不能推托全部责任,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军师,怎么能脱得了干系?
如果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的话,诸葛亮与关羽的感情和关系可算不上亲密。自三顾茅庐起,关云长多次表现出对诸葛亮的藐视,博望坡诸葛初用兵时对诸葛冷嘲热讽,赤壁之战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诸葛亮的亲哥哥出使荆州被关羽骂得狗血喷头……尤其是关云长守荆州没有坚持诸葛亮谆谆教导并留下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八个大字的方针。这的确表现出了关羽对诸葛的不够尊重,在他的心目中诸葛亮并不是什么“高人”。对于这些难道说诸葛亮心中就没有一点怨气,出现这样大的失误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刘备伐吴时,诸葛亮苦谏不听,也说明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打了折扣,是不是因关羽之事还在记恨诸葛亮呢?
按照易中天先生的推测,关羽进军襄阳,大概是关羽的自作主张,刘备也没有明确制止。就算是关羽自作主张,这么大的事情,刘备集团不会不知,也不会不开会研究对策和配套措施。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是,诸葛在《隆中对》中明确提出的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现在“天下没变”,这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不是诸葛决策,所以与诸葛无关。易先生没有给“天下有变”下个明确的定义,怎么才算“天下有变”?曹操亲率大军进攻西凉、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险些丧命,算不算天下有变?曹操归天曹丕接班,算不算天下有变?曹丕灭汉,篡位称帝算不算天下有变?如果这些都不算“天下有变”,那曹魏政权建立后,天下相对稳定,诸葛丞相六出岐山、九伐中原更不符合“待天下有变”的战略指导思想了。所以如果用“天下没变”,解释诸葛没有出兵配合关羽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似乎解释不通。
在这里不说街亭之失,不说不采取魏延的计策出子午谷直捣长安,单说刘备的彝陵之败诸葛亮有没有责任。一是劝谏。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虽然在一些方面令刘备不满,但在刘备面前还是最有话语权的人,没有第二人能动摇诸葛丞相的地位,刘备的永安托孤就足以说明问题。《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均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我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除了语言劝阻以外,就凭诸葛亮的智慧,耍一些“阴谋”也是可以的么,例如制造魏国侵入的假象,散布西凉造反谣言,或者在国内制造点麻烦等等来阻止刘备东征。二是谋划。刘备伐吴,黄忠做先锋,这黄忠虽然英勇,但时年已75岁;黄权做参谋,这黄权忠义、智慧,但于军事上却未有过人之处;作为刘备本人,虽然戎马一生,世称枭雄,其实不过是在对付杂乱无章的农民军时大显过身手,之后缺从未见他指挥过一场漂亮的战役。刘备的这次行动本来就是不合时宜的行为,这样的班底配置,面对东吴的虎狼之师岂有不败之理?
刘备出兵后,将营寨布置画成图本,派马良去请教诸葛亮,反过来说诸葛亮应该主动超前为刘备出谋划策,他的心应该时刻牵挂着前方的战事,并时时掌握着战争的进展与动向。在党国抗美援朝时,毛、刘、周、朱,哪一个不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分分秒秒关注着战争的进展,因为这是关系国家兴旺图存的天字号大事啊!彝陵之战的失败,不能只说是刘备的失败,而是刘氏集团的失败,作为二号人物且为皇帝之师的诸葛亮怎么能不负点责任呢。
茶余饭后,豆棚瓜下,谈论一下古人,聊为消遣而已。为《三国》迷们提供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也是快事?岂不比愤世嫉俗、针砭时弊轻松许多。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
爱情宣言
有谁对“爱情”作出过准确、合理、可信的解释吗?没有!爱情是迷、爱情是幻、爱情是梦,爱情只在人的心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爱情,十万个人就会有十万个不同的爱情,爱情没有正确的答案。千千万万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少壮少妇们,不要听信任何专家的胡说八道,爱情全凭自己的心,全凭自己的感觉,没有精确的定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爱情就是这样,不折磨人的、不让人魂牵梦绕的,不刻骨铭心的、不死去活来的就不是爱情。就是冒险、上当,也在所不惜、也在所不辞的才是爱情。理智的、明智的,那是婚姻,那绝不是爱情。爱情虽然矛盾、虽然痛苦、虽然五味杂陈、虽然夺人魂魄,但并不是每个人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也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有过真爱(无论是爱人还是被爱),但爱真的要到来的时候,你却又真的是当不住!爱是支撑,爱是靠山,爱是灵魂,爱是心弦,当谁有了真爱的时候,忍受爱的折磨的时候,就是得到了爱神的青睐。
我也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爱或被爱的感觉,只是觉得多少年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理也理不清,说也说不明,肝肠寸断,刻骨铭心。虽然也听说过爱由魔生,魔由心生,但有时魔不由心,心也是不由人。曾梦想,假如能真正地体验一下爱的折磨、爱的痛苦,然后象冷二爷一样割发仗剑遁入空门,不也豪气,不也悲壮吗?在完成这一心愿之前,忽发奇想,想与有过痴心痴情愚鲁不化的同仁们,共同做一次爱情宣言。
我赞美敢拿生命赌爱情的人。上三年级的时候,看过一本小儿书,写的是白素贞冒死给许仙去昆仑山盗灵芝仙草。英勇可爱的白蛇娘娘啊,身怀六甲,跋千山越万水,来到昆仑山,与守卫仙草的梅童、鹿童展开搏斗,在生死关头,被红颜鹤发南极仙翁解救。从那时起,就知道了有人为了爱,敢于拿生命去呵护!有的人为爱血流千里,喑呜山岳崩退,叱咤风云变色;有的人为爱一生郁郁寡欢,留下千古遗憾;有的人为爱伤心绝望,遁入空门……。爱德华八世、维纳斯、普希金、盛唐中兴之主李隆基等等,不都是敢拿生命去爱的人吗?后人皆作为风流韵事来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是爱左右了他们的生命与事业,他们的爱与天地同在,必然世世流传。宣言一:“大丈夫当如是也!”
爱情不应该都是悲剧。历史记载的男女之情,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多是爱情悲剧。难道自古以来就只有爱的悲剧吗?我想不是,古往今来在被某些腐儒极端化了的男尊女卑思想禁锢下,历来就少有真正的爱情,个别有了爱情的情痴情种们满腔的悲愤无处发泄,就只有“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相信向谁说”了,所以就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一桩桩爱情悲剧。爱情悲剧的感染力、震撼力是正剧、喜剧都无与伦比的,爱情悲剧的美可以超越万物的空间和时间,所以爱到颠三倒四的、爱到死去活来的必定是悲剧的结局。宣言二:“男儿有泪也轻弹,只缘到了情深处!”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当那位翩翩司马心怀爱慕、眼含热泪抚出这首恋歌的时候,麻木的听者皆为喝彩、叫好、鼓掌,但暗中却有人被叩动了心弦、打动了心扉,要决计离家出走了!这首歌不是每个人都听得懂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赠送的,拿来随意送人的和被送的都是凡胎肉体,就象乡野之人听了伯牙先生抚琴一操,鼓掌大笑而散一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壮哉,千古一人卓文君!对了,还有旦丁,当那位悲伤瘦削的诗人抱着长眠不醒的爱人,走过长街、走过人群、走向长河、走向桥头的时候,不也哀哉、悲哉、壮哉、巍巍乎不可望哉吗?这难道说比拿破仑、比亚历山大、比成吉思汗更逊色吗!这种冲破了一切世俗的观念,战胜了一切保守思想的禁固,敢于蔑视并向世俗宣战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宣言三:“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从来不相信有真的爱情,但当爱情真的到来的时候,却也真的挡不住。想不出你是长得漂亮,性格温顺、气质若兰,还是温良恭俭让。真的说不清是怎么就产生了好感,以至于不能忘怀的时候,已是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了。你是小家碧玉、你是金枝玉叶、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是香蝶引得花满树?是你的气质、你的风采、你的恬然、你的平淡、你的聪明、你的内涵?还是说不清。真正的爱就是头昏脑涨,说不出理由。你就是你,你就是一个女人,你的骨子里就写着女人两个字,你的言谈举止都透视着你是一个可爱的女人,这就是你的可爱之处,这就是你的引人之处。女人能够可爱,就因为她是女人,其他外因都是点缀,女人自身以外的一切因素应该使女人更象女人,不然一切都是累赘。宣言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考验就是折磨,忘记就是背判。夜深了,你在睡梦中,而我却在大海的波涛上,汹涌澎湃,天旋地转。我失控、我失态、我心碎、我不能自己。与您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谈笑风声,不会让人看出内心的激烈与痛苦,然而,我在用灵魂去爱、用生命去爱,是啊,你已经感觉到了!你在犹豫的时候、在疑惑的时候、在冷漠的时候,是在自欺欺人。难道我真的酸了吗?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在代我回答:如果是酸,也是心酸,不然为什么历尽多年风雨,就从来没有酸过,没有对任何人酸过?没有心乱如麻、没有刻骨铭心,就下不了这酸的决心!这是心灵的颤音,这是心灵的呐喊,我怕脆弱的神经就要承受不住啦!我真的在颤抖,我真的在心碎!我不能再忍受,我不能再等待,我要暴发,我要揭竿而起!宣言五:“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时光不会倒流,青春只有无悔。那晚月明风清,和你缓步荡漾在什么地方记不清了,哪还管他什么雷峰夕照、断桥残雪,三潭映月,什么苏柳白堤,就任凭春风吹的游人醉吧!世界是喧嚣的,但我们的心里是纯静的。我忽然发现天地间淡淡地有一种沁入肺腑的清香,现在我才知道,只有心上的女人身上才会发出清香,但这种香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嗅得到的。东到黄海之滨,西到天山牧场,北到兴凯湖畔,南到曾母暗沙,飘荡着的这种香气,唯你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然而,我看着你微闭的眼睛、轻颤的双唇,潮红的面颊,竟然手足无措,甚而至于不理解你哪来的轻蔑、哪来的伤感、哪来的愠怒!至今我也只好打肿脸冲胖子了!宣言六:“不恨古人我不见,恨古人不见我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女人可以长得不漂亮,但不能活的不漂亮。年轻美貌的女人时常会对着镜子做鬼脸,到老了成了丑陋的巫婆时,镜子会对着她做鬼脸。只有心灵的美、气质的美是永久的,美是永久的幸福才是永久的。你应该活的更漂亮!看见你深蹙蛾眉的时候、以泪洗面的时候,柳眉倒竖的时候、捶胸顿足的时候,有人会理解你的心吗,其实你的心不需要任何人理解,和我的心不需要任何人理解一样。当爱真的到来要舔舐你面颊上的泪花的时候,你担心的是会伤及你的容颜吗?当你为某人某事而陶醉而迷蒙的时候,预示的是真正的未来真正的幸福吗?这与读书与否、学问深浅皆无关系,一切都是性格使然。看着曾经与你信手拈来的诗文,现在读来却让人心酸!一步步都是暗中有个无形的手在指使着我们,在捉弄着我们!现在我已经是心力憔悴,欲诉无言了!忘不了彻夜的倾诉,忘不了尹人泣不成声,忘不了滴在我心上的泪水,忘不了金风玉露一相逢,忘不了埋入泪脸的巍巍春山荡荡清波……难道说真的是女人无诺言?而我却不同,我赞美一诺千金!不如背水一战,不如破釜沉舟,又管他什么珠沉玉碎!宣言七:“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爱这个字无所谓荒诞和真实,只要是爱。听说过有人嘲笑一个圣地朝拜者的么?因为他已经被上帝嘲弄的可怜至极、无以复加了!不怪人心不古,“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已经受感情的折磨,为何还要受良心的折磨?任马由缰,听天由命是心中的选择。“生命如斯,斯如生命”这句话有人能听得懂吗?一切都不想改变,一切也无法改变,一切又何须改变!我不知道我要获得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征服什么,真的不知道!是谁冲冠一怒为红颜?难道只有吴三桂这个卖国贼才是男子汉吗!小时候读到霍大将军“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的时候,是如何地惊天地、泣鬼神,如何地英雄智慧,如何地英雄盖世,英雄崇拜情节由此产生。既然不能封狼居婿,却又如何为一个女人失魂落魄?宣言八:“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赤壁上,铜雀春深亦英雄。”
刘新征,中文本科学历,曾从事技术、教育、党务等工作。业余时间热爱曲艺和文学创作,曾在《曲艺》、《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人口文化》、《时代文学》、中央电视台等发表曲艺作品、曲艺节目和文艺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