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记散文
《郎山竞秀》
作者~赵新洪
北魏皇帝东巡远眺,见郎山上,如玉色五猫偃卧于山巅,取弓搭箭,连发三箭掇于山坡。箭落之处令人立碑为“御射碑”。记述北魏朝许多历史,“皇帝东巡之碑”为国宝文物。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宋学义等八路军战士抗倭跳崖誉为壮士英雄、血染狼牙、旗红易水。名扬天下。
可人们不知道“郎山竞秀”为古代易州十大景观之一,而郎山为何改成狼牙山呢?下面将这段历史介绍给大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当乡兄弟白宝山有共同爱好、好古敏学、喜游山玩水、常骑自行车跑遍涞山易水,为求史知,走访了易县政协,保定下乡干部谢美生、视查文物展的陈宝蓉局长等同志请教坐谈,获得了许多知识,其中包括⺀郎山竞秀″之由来。
郎山竞秀,古代是易州十景之一。它位于城西南40公里,在南北两易水之间。这里有五峰突起,平均海拔1025米,周围有31座高矮不等的山峰环抱,地势险要,奇峰屹立。清乾隆六年,易州知州杨芊,对狼牙山有段描写:“三十六峰横一州,森如剑戟景偏幽。排空鸟道青难断,是处藤崖翠欲流。月好蔚蓝连枕草,两余间碧上衣篝。谁容仙客相饮尝,萼绿华来许共游。”写出了狼牙叠翠、群峰竞秀的壮美风光、引得游客蜂拥而来。
郎山得名于西汉,据史书记载,汉武帝迷信方士,宫内人多埋木诅咒他人。一次汉武帝得病,侍御史江充对帝说:“帝得病乃因巫蛊之术(指祭木人行诅咒)所致。”于是帝便命江充为使者,搜掘宫中木人,凡藏匿者,皆下狱治罪,此即西汉时有名的“巫蛊之狱”。因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便乘机报复,诬控太子埋木人最多、“以巫蛊之术压帝”。太子怕治罪,遂杀江充,举兵造反,先令其子出走,避难于山势险要的狼牙山上。太子因兵败被杀,事后高寝郎(宫名)田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 ,武帝知其冤,明令为太子刘据昭雪。
因太子刘据之子于大难中在狼牙山避难,免遭杀身之祸,所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汉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蛊出其子,远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称。”同时又把其居住之所称“郎君堂”,后人以谐音改称“老君堂”。狼牙山山峰似狼牙,利齿刺上青天,后人把郎山改名为狼牙山。
大联陀是狼牙山的第一高峰,山高峰险,象巨人挺立于群峰之间。陀北有羊肠小道,人难并行,羊难同走,道旁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人们管这儿叫做“仙人桥”。桥对面的山崖上有一片开阔平地,平地上建有一座石砌小院,正面是月亮门,门内有殿宇,禅房若干间。殿后有天然石洞一座,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修行炼丹故得名“老君堂”。
大联陀东北侧是狼牙山的另一高峰,这里松柏成行,有庙宇亭堂数十间。院中有喷泉一眼,五柱从泉口喷出,珠水散落在松柏殿宇之间。古代这里有道姑居住,读书修炼,养蚕巢丝。所以此院称为“蚕姑圣母”院。此峰也因此改名为道姑庵。这里的道士精通道学,武艺高强,有不少能人志士上山学艺。当时有“河南少林寺、河北道姑庵”的传说。在抗战时期,这里的道士见义勇为,为我八路軍保护粮饷,观敌了哨,为抗日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群众的高度称赞。
翻过蚕姑陀,有一个参天石柱,名为石柱峯,再向西行便是“媳妇头″。圆圓的山峰犹如长满青丝的头顶,突出的石崖恰似插有玉簪丝网发团,两侧展开的石壁如朵朵鲜花贴附在淑女鬓边,远远看去,似一个俊俏仙女昂首挺
立,仰望天穹。
从这里穿过袖筒沟,便是另一座陡峭的山峰,它山高坡陡,峰似利刃,壁如刀削,人难过、兽难走,飞禽也要抖三抖,所以人们称这是“闫王鼻子”。再向前怪石林立,状似鬼魔,这就是通向另一高峰,“杨树岭”的必经险路,名叫“小鬼脸”。从峰崖凛立,山林茂密的杨树岭通往笫四峰的途中要经过“饮虎池”,池内银泉清澈见底,草鱼水中漫游。
⺀饮虎池″西侧的高峰上有古柏一株,树下有一块青色巨石,石面上有状似棋盘的花纹。为此人们给这座山峰取名“棋盘陀”。这里有一石洞叫“孙朕膑洞”。传说孙膑曾在这里居住过,并与王禅老祖在青石上下棋取乐。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曾在这里奉命掩护八路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牵制敌人。完成演护任务后,弹药用完,鬼子包围将要拥上山顶,五勇士宁死不屈,英勇跳崖。政府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在这里建了纪念塔,塔为白色五楞5层,高22米,塔上镌刻聂荣臻、李耕涛、王道邦、朱良才、杨成武、罗元发、徐振等领导同志的题词。聂荣臻题:“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9个大字像镌刻塔身正面。塔左右有五角亭2座。亭中有青、白石桌石凳,周圍环以白石圍墙,门前有石牌坊一座。将整个山峰装点得庄严肃穆,绚丽多彩。 狼牙山第五座峰叫“五子陀”,坐落在棋盘陀的西北侧,由五个大小不同的山峰组成,秀美、刚劲、挺拔,犹如五个壮年男子屹立棋盘陀旁。从远处看又象五朵盛开的莲花,突出水面,挺立万山丛中,故此人们把这里称做大、小莲花瓣。
狼牙山自古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名胜之一。狼牙山战役后,又给这庙座昂然挺立的群峰增加了光彩。
2025年一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