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炭娃_作者李毅
腊月间,对于我们山里人来说,劳作更有趣味了。山坳里的几块水田,早已翻过来了,让太阳晒,让雪天冻,闲着,这叫养田。成块的旱地,种的是麦子或油菜。不规整的旱地,都点上了蚕豆,此时,正绿油油的,煞是好看。这期间叫冬闲,人们不用赶农时。但山里人,是不会像部分北方人,在南墙根下晒太阳的。山里人有的打猎,几个好兄弟一起去一(打仗父子兵,打猎亲兄弟),也有进深山烧炭的。更多的人是上山砍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小男人(十岁左右),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什么事都想跟着大人后面。可打猎,大人不带我们,且嫌弃我们。进山烧炭,经我们软磨硬泡,并立了不少规矩的情况下,我们男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模样,也进深山了。今天,我就说说,深山烧炭。
那时的黄山,谭家桥深山坳里的场景,可不是现在的人们可以想象的。溪水潺潺,泉水叮咚,百鸟争鸣,松鼠和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草丛中,有四不像,麂子,黄羊,野猪,花豹不时走过。远处,可能隐藏着老虎,财狼正窥视着我们。反正,进山了,就是野生动物的天下。你不是猎人,你就规矩点(那年月中国可以只有五亿人)。
那时的深山坳里,倒在坡上的大树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树有多粗?我们是翻不过去的,要绕上百米或几百米才能过去,不是朽木有那么长,而是山上没有路。
大人们找好地点,挖窑加垒窑,我们就捡粗树枝,一般是栗木等材质比较硬的树木。窑有两个孔一个门洞门洞是用来码木材的,木材要竖立着。上面一个孔是烟囱,门洞边上的孔是用来点火的,也是用来控制火的大小。
木材码好后,门洞就封起来了,点火烧炭。一开始冒的白烟,很重,是贴着山坡向下走,也可以说是向下流。因为这烟里更多的是泥土和木材里的湿气加毒气,人是要躲避这烟的。待到烟囱里冒的是青烟,且向上时,就可以捂窑了,把所有的孔都堵起来,有的还在窑上泼水。视窑大小,一般时间一周左右,前后用时约二十天。
起炭后,直接挑到集镇上卖,还有一个不能让外人看见的秘密,我也讲了吧!就是离集镇还有一里路时,我们烧炭人,要往木炭上洒水,说是木炭上眼好看。其实,就是增重。
我们男孩们,挑多少炭到集镇上卖,收入就是这几天的成果。一般我们挑四十到五十斤,八分钱一斤,收入三、四块钱。大人们挑两百多斤,收入近二十元。那年月,可是大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