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刚13岁,上初中啦。
那时困难年代才过去,总算从艰苦中缓过气来。13岁少年乐趣多多。上足球场,人家嫌我个头小跑的慢,不带我玩。学自行车,几天就学会骑了,没挑战性。学书法,还行,每天写滿几大张旧报纸。后来又被班上同学的新鲜玩意吸引。
一天课堂休息时,同学大毛拿出个小方盒子,盒子上连着个小耳塞。他把耳塞放进耳里,闭上眼晴似乎在欣赏享受。
大毛吸引了同学关注,三三两两围过去。我也凑上去好奇地问:“大毛,干嘛呢?”大毛仍在摇头晃脑,没有回答。大概是耳朵里塞了耳机,听不见问话。有人推了他一把,大毛睁开眼,拿出耳塞:“干嘛?”
“这是什么东西?”
大毛见有人问他的木头盒子,得意洋洋:“我自己装的矿石收音机”
六四年收音机巳经不是稀罕之物。也知道矿石收音机之名,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同学们纷纷要求听一下。轮到我时,小耳塞里传出广播电台播放的歌声。不是很清晰,有嘶嘶杂音。一急拿着木盒站起身,突然没声音了。大毛有些不高兴,说我把天线扯掉了。才发现木盒有根细电线连在窗子上。
大毛说这是天线,没有天线地线矿石收音机收不到广播电台信号。犯了错,我讪讪回到课桌。同桌陈晓鄙视我一眼:“沒出息,又不是好东西,比我的差远了。”
我连忙问:“你也会装收音机?”
“小学五年级就会了,不值得显摆。放学跟我回家,给你看我装的。”
放学后在陈晓家见到了他装的矿石收音机。果然漂亮很多,盒子美化了,旋扭也象模象样。打开盒子,里面真的不复杂,有线圈,有两只二极管,有调节电容,用线焊接连上。陈晓告诉我前些年装要用矿石,调出信号要麻烦些,要细心微调。现在用二极管代替矿石要方便很多,效果也好很多。陈晓说他的是双管线路,收的电台多些,声音也好。戴上有海绵的套头耳机,声音非常清晰,还能调节音量大小。我很惊奇矿石收音机不用电,连电池都不用。十分羡慕,恳求陈晓也帮我装一个。陈晓说矿石收音机非常简单,他让我准备3元钱,买些材料,他教我装个最简单的。
在陈晓指导下买了二极管,漆包线,磁棒,锣丝,花了不到2元钱。陈晓说耳机要贵些,买个旧电话机听筒也能用,只8毛钱。
在陈晓指导下,用漆包线在药瓶上缠个线圈,找块硬纸板当底座。捅了几个洞眼,把二极管和线圈磁棒用锣丝固定在底板上。最后用铬铁焊好接头,陈晓说这就大功告成了。
陈晓到我家,帮我在我的房间上方横拉根电线当天线,又用铁钉在墙角钉根线当地线。轻轻动旋扭,找到电台啦,听到听筒里传出的侯宝林相声,开心极了。
小小工程引起父亲的注意,他过来听了下,夸了几句。嫌我的电话机听筒太简陋,只能用手拿着听。父亲主动给了10元钱,让去买个正规耳机。
陈晓很得意,毕竟他是师傅。他说我找的外盒不好看,可以直接把底板放桌子上听,以后找到好的外盒再装进去。
当天晚上失眠了,手拿听筒听了很久。我的矿石收音机太简单了,只能收到三个广播电台。也不嫌烦,没歌曲相声就听新间广播,搞的很晚才入睡。
矿石收音机被上小学五年级的妹妹看见了,她也要装一个。她手里钱比我多,我要了她15元,承诺给她买个漂亮耳机。哈哈,这下我的装机成本也回来了。
我的矿石收音机实在太简单了,可是我很满意,这是自己学会亲手装的。通过这次实践,让我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学校国防教育有无线电班,我报名参加训练。开课后才知道是收发无线电报训练,并不是无线电电路电理知识。我没后悔,这也算挂上无线电边了。
成年后,我有了半导体收音机。九十年代还用千元余买了索尼十波段中波短波收音机。后来升级买了集收音,CD机,磁带录音放音加电唱盘的组合机。再后来成了音响音乐发烧友,手中器材价值二十来万。不过仍没忘记笫一台自己装的矿石收音机。那个极其简单的收音机早巳踪迹全无,不知丢哪去了。只是还能偶然忆起那个二极管检波发出的广播电台声音。
谁没有少年的青涩呢,谁不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呢,谁不是从简单变为复杂呢。其实更难为可贵是青春年少的纯洁与简单。永远难忘记忆中那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