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之光‖音韵铿锵千古流芳
2023年10月24日,应诗人雷金钟战友邀请,参加了殷之光老师等众多名家参与的“诵读经典情系中华 经典诗文朗诵会。殷之光坐在轮椅上朗诵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沁园春●雪,他激情澎湃,豪情满怀,诵到关键词句招呼大家与他一起合诵,氛围热烈,和谐温暖。
朗诵结束,他深情的对大家说,中国朗诵舞台的天地需要扩大,中国朗诵事业需要一代代传承。有人担心我的身体健康,在此我严正声明:我参加活动如果身体出现任何情况责任自负。我生命的最后时刻如果能倒在舞台上,那将是我为自己竖立的一块纪念碑! 如今,他匆匆的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留给我们深深的怀念……
殷之光90年的人生,除了六年的警察工作,一直活跃在中国朗诵的舞台上。70多年来他在朗诵苑地中耕耘播雨,在诵海中翻波涌浪,吟唱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交响。70多年朗诵生涯他敢于尝试,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造了当代朗诵史上若干个第一。
1952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翻身做了主人的劳动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工作之余人们渴望文化生活。年轻的他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支持下 参与创建了上海工人业余朗诵团。作为副团长他和朗诵团员走上广场,进入校园,下到基层,朗诵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1962年已是中央广播电视剧团演员的他,在如火如荼的群众朗诵影响下,在工会领导的支持下,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创办了第一个“职工业余朗诵讲习班”。他亲自讲课,热情辅导,组织演出,搞得有声有色。 1963年他在中国作协和北京市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以研究、探讨、发展和实践朗诵艺术为宗旨的 “北京话剧电影演员业余朗诵研究小组”,朗诵活动风生水起,火了北京,带动了全国。
他学习借鉴中央乐团举办“星期音乐会”的经验,在首都舞台上成功创建了“星期朗诵会”的品牌节目,虽然历尽艰辛曲折,节目依然红遍京城。王震将军打来电话订票,苏联大使馆强烈要求欣赏,首钢工人要求增加演出场次,北大学生邀请去专场演出……。
他为了广泛开展朗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校培养朗诵人才,他邀请北京话剧电影演员业余朗诵研究小组成员,举办了北京市第一个“青年学习朗诵训练班”,他依然亲自讲课,亲自辅导。破旧的自行车是他的交通工具,一个面包一碗开水是他的晚餐。虽然没有一毛钱的收入,他却热情洋溢 激情满满,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战士;改革需要时代的弄潮儿。
1983年,为了钟爱的朗诵艺术事业,他毅然决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中央广播文工团演员剧团的 “铁饭碗”,开始四处奔波,跑断了腿,说干了嘴,经北京市文化局批准,创建了北京朗诵艺术团。他率领十几名团员挤火车,啃面包,睡教室,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类朗诵演出4000余场。人民群众称他们是“城市里的乌兰牧骑”,“千年诗国的云雀”,“建设精神文明的轻骑兵”。
为了推动和繁荣群众的朗诵活动,2004年他创办了“殷之光杯”朗诵艺术大赛。大赛不接受企事业单位的任何赞助,不收取参赛者的任何费用,所有支出由他个人自掏腰包。大赛的逐年开展,京城群众的朗诵活动,蓬蓬勃勃地活跃起来,数十个群众朗诵团体相继而生,活跃于公园、社区、学校、养老院的舞台……。 2018年,他又创办了“首都百姓朗诵大舞台”,他与人民群众情相投,意相连,心连心,传递朗诵艺术,传递国学经典,他深入基层走进百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是真正“艺术为人民”的朗诵艺术家。
一位挚爱朗诵的艺术家永远的走了,一个在中国朗诵舞台上冲锋的战士永远的走了。
殷之光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朗诵事业,他是朗诵艺术的倡导者、实践者,他是朗诵艺术的一面旗帜,他是一位令人崇敬的朗诵艺术家。
他朗诵的人民万岁、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可爱的中国、过零丁洋、海燕、我爱这土地……都将成为永远的经典。
殷之光 光芒四射精神永存!
殷之光 音韵铿锵千古流芳!
殷之光(1934年11月-2025年1月8日),出生于上海,著名朗诵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委员。
殷之光同志自青少年时期就酷爱文学艺术,18岁已在各种集会和广播电台朗诵诗歌,1958年进入中国广播电视剧团,成为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剧演员。共演出了20多部广播剧、电视剧、舞台剧,并朗诵了二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朗诵艺术论文20余篇,做过诗歌朗诵艺术演讲报告数百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动诗歌创作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是千年诗歌的古国,诗歌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瑰宝。为了进一步发挥诗歌的作用,他四处奔走,历尽艰辛,于1981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诗歌朗诵为专业的新型艺术团体——北京朗诵艺术团。近20多年来,该团在他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广大观众演出了《我爱你,中国》、《理想之光》、《奉献之歌》、《人生的价值》、《公仆颂》、《永恒的纪念》、《把青春献给祖国》等各种专题朗诵会2800余场,尤其是走遍京城的大中小学,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还关心许多地区的劳教所、教养院、监狱、收容所、戒毒所的帮教工作,为失足青年演出了几十场,使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殷之光同志经常举办各种朗诵培训班、朗诵艺术讲座、朗诵比赛等活动,并在首都创建了《星期朗诵演唱会》这台品牌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誉为“建设精神文明的轻骑兵”、“千年诗国的云雀”、“城市里的乌兰牧骑”。
2024年2月10日,殷之光在《2024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歌舞《故乡是北京》。
殷之光同志在朗诵艺术上造诣很深,既能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又能很好地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他的朗诵表演感情真挚、饱满、热烈、奔放,声音铿锵有力、语言节奏鲜明、生动活泼,有着感染力和震撼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朗诵的代表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雷锋之歌》、《可爱的中国》、《有的人》等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殷之光同志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朗诵艺术家,是中国朗诵艺术的普及者和倡导者。
由于殷之光同志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作者简介】董江,河北承德人,大校军衔,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国防服役金质奖章。先后入石家庄陆军学校、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河北大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基层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集团军机关宣传处副处长、秘群处长。军分区副政委,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政委。热爱文学,习练书法,喜欢朗诵。曾在军地报刊杂志刊发诗歌、散文、言论两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戎行随语》。现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特邀网络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