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之路之二
入滇参战
作者: 强军/陕西宝鸡
一、引子
到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立了97周年(1927年8月1日),此外,2024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以及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些重要的纪念年份共同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和国际地位上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不由我回想起曾经的部队生活,一转眼从部队转业已经过去了 24 年 。自己也从当年激情满怀、充满着活力和朝气的青年人跨入老年人的行列。当年在部队学习汽车驾驶和入滇参战的情景,像印在心底的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二、分兵
1984 年 1 月 27 日星期五,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刻骨铭心、艰苦训练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们200多名新兵也华丽转身,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脱胎换骨的转变。部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新兵必须到老连队过春节。那年的2月2日就是1984年春节,所以我们新兵必须在春节前分配到老连队。新兵一连二连从重庆歇台子到石桥铺团部灯光球场集合、点名排队。团机关、汽车一营、汽车二营、汽车三营、汽车教导营、团农场等分队领导带人开车分别接走分给自己的新兵蛋子。我和几个四川战友(肖贤贵张本太何天荣杨春王全云等)被分配到团司令部管理股首长食堂做服务工作,罗健康赵括强赵天明吴红旗云海红王步宁杨宗义庞鹤奇等老乡都在团部不同分队工作。
分兵前一天,排长说我被分配到团部首长食堂担任给养员,也就是通常说的“上士”,负责食材的采购工作。我满怀希望和信心等待上任,结果被一名四川新兵顶替了,郁闷了好几天。
首长食堂班长文联俊(二级厨师),1974年入伍,四川綦江人。副班长董德生(三级厨师),1981年入伍,山东嘉祥县人。因为都是北方人,副班长一直对我非常关照,让我从外间靠近门口的位置搬进套间和他住一间房子,避免了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尴尬局面。
由此和他的老乡汤久杰(到2000年7月份我转业时,汤久杰已从汽车第十七团营长升任汽车第十八团副团长)刘成军(后来升任团司令部管理股股长,后调到成都某干休所工作)等认识(当时两人是三营运输连排长)。
半年后班长文联俊调到某仓库开车,副班长董德生被司令部协理员汪德金安排外出参加炊事员培训,新任班长叫符文伦,四川人,家在重庆建设机器厂。符班长炒菜非常好吃,把肥肉和四季豆炒成色香味俱佳的美味那是一绝!
因为 1984 年夏训期间,团里在三营营区举办军事骨干培训班,有 200 多人参加培训,符班长主厨炒菜有多么好吃,那是受到培训班 200 多名干部战士一致好评的!
三、学车
那一年我担任了机关团支部青年委员,当年被评为优秀团员。一直到1985年的 2 月 8 日(星期五)春节前 (2月20日春节),我们这些新兵必须到教导营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我有幸被分配到重庆市江北城茅家山汽车第十七团教导营一连,并担任教一连团支部委员。
当时的连长是邓国民、指导员是田福远、副连长欧阳成勇,炊事班长叫罗元义,卫生员是1982年冬季入伍的河南人,人品非常好,可惜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六班班长叫汤传立,七班班长叫张顶和(个子不高,非常聪明。后来熟悉以后他给我们说,他是因为母亲怀孕七个月早产,从小身体弱,所以个子小。没有想到后来光荣入伍,入了党、转了志愿兵,还是军车驾驶员教练,他非常知足)。
我被分到了二排八班,班长叫王福金,四川泸州人,1977年入伍,党员,志愿兵。王班长心地善良,有耐心,从不打骂学员,更不索取财物,是一名好教练!那时候流行殷秀梅唱的一首歌《幸福在哪里》,王班长开玩笑说,幸福在老婆的肚皮上。后来才知道是他妻子来部队探亲了,住了半个月。从那以后,这句话成了他的名言。
八班的学员是:强军(陕西)、赖光富(四川)、杨新民(陕西)、胡久良(湖南)、熊德林(陕西)、张文新(四川)、㒰清泉(河南)。
赖光富(四川)是十三军送来培训驾驶员的,这个人个子比较高,有1.8米左右,他是个两面人,领导在往前冲,领导不在溜边边,全班人都讨厌他。强军(陕西)、杨新民(陕西)、胡久良(湖南)、㒰清泉(河南)是个老实人,熊德林(陕西)、张文新(四川)是个非常圆滑的人。
记得有一天晚上 10:00 熄灯后我去上厕所,张文新让我帮忙开灯,他取东西后自己关灯。因为开关在门口,所以我顺手开灯后就去了厕所。没有想到在我刚刚离开宿舍去厕所的几分钟时间,值班干部、教员谭家林来查铺,发现八班居然没有按时熄灯,就查问原因。正常情况下张文新应该实话实说,立即关灯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没有如实回答,直接说是我上厕所时开的灯。等我从厕所返回宿舍,发现谭教员在我们班等我,还批评我违反纪律开灯,还不让我解释!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原因,有人诬陷我!于是狠狠瞪了张文新一眼!然后谭家林教员把我带到他办公室,再次批评并问原因,我一言不发,下定决心沉默到底!谭教员见问不出个啥,让我站了 10 分钟左右返回宿舍休息。
此事让我彻底看透了有些人的丑恶嘴脸!告诫自己要时时处处提防别有用心的坏人栽赃陷害!
后来王班长因吃狗肉造成中风嘴巴歪,到解放军324医院住院治疗,利用休息时间我和杨新民带礼品专程到医院看望了王班长,他非常高兴。在他住院的一个月期间,没有其他学员看望。
连队安排炊事班长罗元义代理八班教练,这个人喜欢打骂学员,全班大部分人不喜欢他,只有他的小老乡张文新能和他投缘。1987年我在二营六连任班长,他在二营五连任班长。
教一连九班班长田玉志,一排排长张俊祥(陕西礼泉县人,先后任六连连长车油股参谋,后转业到礼泉县公安局工作,任派出所所长,已退休),二排排长袁亚军(住在我们八班),三排排长杨宗荣,四排排长谢树国。(还有好多人想不起名字了,在此略过)。
教员杨凯利(陕西周至人,1979年入伍,是汽车第十七团第一个大学生军官,后调任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1993年申请转业,分配到陕西省统计局工作,处级干部退休)。教员丁海波、谭家林(后调任团警通连指导员)。
教导营二连在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汽车第十七团训练场,团农场也在训练场内,有鱼塘、养猪场、田地等,场长是吴平安(由于农场每年给团里上交一大笔经费,后被提拔为团后勤处处长)。
教导营三连在重庆市歇台子,是专门训练汽车维修人员的分队,指导员是戴富金(后升任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二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重庆某弹药库政委、重庆市北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区人大主任,正厅级退休。戴政委在任团政治处主任期间对我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相互建立起无比信任的官兵关系,这种革命感情是牢不可破的!当时我任政治处军人俱乐部主任。
教一连通讯员是 1984年冬季入伍的河南兵郭保富,他当年负责我们学员存放东西的库房,每周开一次门才能取、放东西,他把那么一点点权力发挥到极致,态度恶劣,刁难学员,大家对其印象不好。郭保富后来也分到二营六连三排。
教一连在连队会议室(同时也是简易教室,战士们统一带小凳)组织了汽车驾驶开训典礼仪式,我有幸代表新学员发言(原计划是我的同学战友牟恩科发言,因患感冒嗓子疼,托我代他发言),副连长欧阳成勇主持仪式,指导员田福远同志做动员讲话,副连长邓国民(后升任连长)补充动员讲话。
开训后,先学习汽车理论知识,解放 CA-10B 的构造、油路系统、电路系统、汽车高压点火系统工作原理、发动机构造原理、发电机构造原理、起动机构造原理、制动系统、冷却系统、变速箱构造原理,方向盘游动间隙、火花塞间隙、轮胎气压、仪表盘、指示灯,脚刹和手制动等等,分别由教员杨凯利丁海波谭家林讲课,指导员田福元有时候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分享给大家,受益匪浅!
进入上车驾驶阶段后,第一次上路王班长让我开车,汽车老是往路边跑,王福金班长就耐心的拉方向盘、教我修正方向,不要猛打方向。教我何时换挡、如何踩刹车、如何安全超车等,慢慢走上了正路。后来一段时间到嘉陵江边河滩碎石地练习转 8 字,到石桥铺团部三营(连队去洪雅西藏执行运输任务)停车场训练倒车移库等,到南岸区七公里团训练场练习山路驾驶、过独木桥、过钢轨桥、过横断路、定点停车、陡坡起步等项目训练。
到培训后期以运代训跑长途,到南充市罐头厂运输罐头、去过重庆的邻水县、璧山县、江北县等地方训练。还训练了夜间驾驶灯光变换、夜间会车等。
四、入滇参战
到了 1985 年 6 月底从司训连毕业后,部队安排我们这些新驾驶员赴滇参战,全团老连队于 1984 年 3 月出发赴滇参战(配属第十三集团军第149师对越自卫防御作战),全团老连队也参加了1979年2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次是第二次赴滇参战。
出发前让大家准备好各自的前行物资和后运物资,给后运物资提包上系白布条,写清楚家庭通讯地址,以防牺牲后给家长寄遗物。统一理成短发,便于头部受伤包扎治疗,还到照相馆拍照准备好遗照,还给每人配发了一大块黑色特制塑料布(又叫裹尸布)。
一切行动听指挥,三天后从重庆火车站出发,上车时,当时的副参谋长带队居然走错了站台,我们背着背包,手提前行物资包,来回折腾,重庆的高温天气差点热死我们,心里把那位副参谋长的祖宗问候了十八遍!
第二天到达昆明火车站,团里派来一色儿的挂篷布和伪装网的解放卡车,坐车到达开远市,在市郊一个旅馆住宿,当天晚上在院子,由军务股股长许向东(1988年任二营营长,和我有了更多的接触,感觉非常不错)给各营分兵,我和一部分战友被分到了二营,由教导员宋孝章、营长程林善接收,然后到二营的房间住宿。
次日天亮各营车队出发,我和几个战友被分到了二营六连,当时驻地在开远市长虹桥综合军需库院子。连部住在院子里面的瓦房里,只有一间房子。隔壁就是军需库勤务连,连部对面坎上是活动板房三排,排长夏至波(1981年冬季入伍,湖北人)。旁边是二排,排长艾华银。一排在前院住瓦房,代理排长秦文明(后来新排长姚兆青,后来升任团司令部车油股参谋、六连连长,听说后来调河南省三门峡市军分区工作),旁边是材料室。
大门内左边是军需库军人服务社,由仓库政委的漂亮女儿当售货员,战士们都喜欢去服务社买东西。
大门内公路两边分别是灶房、炊事班,挨着是油料员值班室。开饭时,全连以班为单位,大地为桌蹲一圈,铝合金菜盆放中间就吃起来。
那时候由于板房不够,我们新兵暂时住在车厢里,住了有一个月左右,新板房建好之后,二排搬到新板房住,三排在老板房住,我被分到三排九班,班长是李成忠,1981 年入伍,四川蒲江县人。司务长熊敏调回重庆教导营后,经指导员邓林轩和营教导员宋孝章开会决定,由义务兵李国喜接任司务长,后改转志愿兵(一年后邱学飞接替李国喜任连队司务长),李成忠接任炊事班长后,也改转志愿兵。当年连长是向先进(湖北京山县人,1973年入伍,后调任团运训股副营职参谋,三营营长,重庆某仓库副主任、主任,后正团转业到重庆市石桥铺街道办事处任正县级主任退休),指导员邓林轩(部队回撤重庆后,1986年11月全团移防蒲江县,调任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三营教导员、二营教导员,1992年3月申请转业分配到重庆市中国银行任车队队长,退休)。副连长陈德林,副指导员郑发(后调任九连指导员),通讯员辛明文(后来调成都军区联勤部给政委张英明少将开车),卫生员曾波,1982年入伍,湖北人,1986 年退伍。
1986年3月,新任连长周世平(1988 年 3 月份升任团司令部管理股股长,1990 年秋天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时年 36 岁。老连长和我一直处的非常好,他的不幸离世令我悲痛不已)、新任副连长刘建军,二排长艾华银升任六连副指导员,二排新任排长宋冠立,三排长夏志波调任团运训股参谋,三排新任排长王首勇。
有一天,指导员邓林轩在全连大会上号召大家给团《战地运输报》踊跃投稿,结果全连只有我一个人投稿,而且稿件被采用。我投稿的《连队就是我的家》刊登在团《战地运输报》头版,副指导员郑发拿着报纸在全连大会上高兴地宣布了这个消息。一周后,我被调连部任文书,原文书戴大军到一班担任班长。后来连续多次有我的投稿被团《战地运输报》刊登,同时每周办一期黑板报,宣传连队的好人好事和训练情况,受到了营连领导和战士们的表扬和好评。还受到到连队检查战地安全运输工作的团参谋长陈明志(以后升任副团长、团长、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副部长、部长,成都军区第三十八分部部长,退休)的表扬,他说:“你这个文书干得好,当得称职。”为此,我写了一篇报道《战地安全运输,以运代训创新路》,刊登在团战地运输报头版头条。
老连长向先进调走后,由于通讯员辛明文要求下班,在我的推荐下,邓指导员把我的老乡吴红旗调到连部当通信员,结果此人后来的所作所为非常令人失望!1986年6月份部队回防重庆营区后,他被1985年入伍的河南新乡籍战士郭青江替换当连部通信员。
刚到六连的时候,看着指导员邓林轩又帅又年轻,心里想人家这么年轻就当了指导员,真羡慕!后来相互熟悉以后,有一次我说:“指导员您看起来好年轻,有 25 岁了吗?”他笑着回答:“不年轻了,已经 32 岁了。”指导员不仅开车好,口才好,文章也写的很好!关键是他爱护战士,心地善良,能和战士打成一片。还会弹拉手风琴、小提琴,真是文武全才,不可多得的人才!
时任二营副教导员鄢光才,人长得高大帅气,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有一次来连队检查战地文化工作,工作之余在连部由指导员邓林轩手风琴伴奏,他即兴放歌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十五的月亮》,他的男高音如天籁之音,美妙动人。他的声线高亢激昂,凌空飞扬,余音绕梁,令人陶醉!那个情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五、夜幕下抢运炮弹
到运输连队六连后,经常要执行战地运输任务,我们这些新驾驶员都被分到所在班的班长或者老兵车上跟车实习。
开始在三排九班时,是李成忠班长(1986年转志愿兵)带我实习。后来调任连部文书后,有一天晚上凌晨两点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夜深人静电话铃特别刺耳。通讯员辛明文反应迅速,立即接通电话,是团司令部运训股参谋田同枝的电话,他说有紧急运输任务。
向先进连长拿过电话领受任务后,全连立即紧急集合进行战前动员后,发动汽车按编制序列由连长带队依次出发,前往某弹药库运炮弹。不知道什么原因那次连长没有带通讯员,而是带上了我坐副驾驶位置。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夜幕下格外的黑,车队车灯的光芒,点点如星,照亮了漆黑的夜晚。也不知道车队到了哪里,途中停车没有下车,刘光荣团长(以后升任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副部长、部长)唐超富政委(当年从指导员升任教导员,从教导员升任政委)站在左边的车窗前,给连长交代了几句话并叮嘱连长要注意安全,圆满完成任务。最后给了一包不知道啥东西,连长放在了右边工具箱,车队又出发前往目的地。
跑了不知多长时间,车队靠公路右边停车,连长穿上我的棉大衣(当时已经12月,晚上比较冷),下车带我一直来到车队中间位置(方便车队人员集中),然后全体人员集合,连长是湖北京山人说话地方口音太重,好多话我都听不懂。车队战士集合后,他说了几句话,然后让我到头车去拿什么油,当时没有听清楚,又不好意思问,硬着头皮跑到前车,想着拿什么油呢?哎,突然看到了汽车机油桶,就是它了。我迅速取下机油桶,跑到车队后面给向连长,他说我叫你拿清凉油,你拿机油桶干什么?惹的战友们一片笑声!我立马反应过来,原来团长给的那包东西是清凉油,是怕战士们晚上开车时间长了打瞌睡,涂上清凉油就能刺激人清醒一点。我立即返回头车取来清凉油,连长发给大家。我心里那个埋怨,怨连长带我下车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我带上清凉油,害得我出了洋相还跑了冤枉路!
事情虽然过去了多少年,想起这件事情就想笑!几个小时后,车队到达目的地进大门时检查严格,到院子通道后又检查,看有没有其他人在车上,驾驶室、车厢、底盘都要检查。后来弹药库的战士开车进去装炮弹(后来知道是 130 榴弹炮炮弹,13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7.15公里到37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使用的弹药类型和炮弹的技术水平。
例如,使用普通榴弹的射程接近30公里,而使用火箭增程弹的射程则达到了37公里。此外,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为29.15公里,而底排增程弹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最大射程到38公里。这些数据展示了130毫米榴弹炮在不同弹药和技术应用下的射程能力)。
我们连队的干部战士在外面等,人家开出来一辆车,我们接一辆车,开到指定地点停好。赶天亮前 35 辆解放卡车装满炮弹,车队离开时检查更加严格,除过检查底盘外,连驾驶室坐垫下面都搬开检查。为了确保运输炮弹车队的安全,我记得全连当天晚上出发到次日下午 3:00 到达一个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应该是前线炮兵阵地弹药库),不能停车吃饭,在车上啃干粮。山上没有植被,只要一条土公路曲曲弯弯直达大山深处,一路尘土飞扬。过了门岗后到达一个山洞里面,有专门的战士卸炮弹。那个山洞有 10 米高,12 米宽(大概三个公路车道),洞里地方非常大,到底有多深,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们就在洞口附近,不能去山洞深处。
去山洞途中,前面有一辆地方卡车,听到后面车队鸣喇叭,就是不让路,后来连长开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强行超车后,挡住这辆地方卡车,进行了训诫,等车队过完后才能走!因为贻误战机,是要付出代价的呀!
就这样我们连队一直运输了一个多月的炮弹,听说被炮兵部队三天就消耗完了,全打向越军阵地目标,狠狠打击了越南鬼子的嚣张气焰!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六、战地生活
第三次出车执行运输任务,连队安排我和宋孝章教导员(安徽人,从指导员直接升任教导员)坐油料员曹修久的车,路过平远街,住宿文山州。
当天晚上在我们住宿的隔壁旅馆,被当地有关部门和部队侦察兵抓获刺探军情的二名越军特工。当年的云南文山州和平远街,因为参战部队执行任务的人员路过住宿吃饭人多,带火了当地的住宿餐饮行业。有许多开饭馆老板是被越南当局驱赶回来的华侨。
当时 1985 年参战部队的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每天 5 元,而我们部队参战前的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每天 0.90 元,可见国家对参战部队的关心和支持!
平远街地处我国云南文山州,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共七村一镇。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这里的黑恶势力趁边境战乱,渗透和操控基层政权,大规模组织当地居民从事贩毒、贩枪、销赃等犯罪活动。1992年8月国家出动军警3000余人一举剿灭这个危害一方的贩毒抢劫犯罪团伙窝点!
1985 年9月的一天,我们车队路过文山州、红河州街道时看到了到处悬挂着标语,庆祝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心里在骂,是谁那么缺德,把 9 月 10日定为教师节?因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是 1976 年 9 月 9 日不幸逝世的,逝世纪念日第二天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究竟是何居心?
教导员宋孝章和通讯员罗维斌当年就和我们六连住在长虹桥军需库,工作学习吃饭都在一起。所以一路上教导员对我比较关心,晚上住宿给教导员打洗脸水洗脚水等自然都是我的事情。倒是老兵曹修久这个人爱摆个臭架子,实在不怎么样!
后来出车执行运输任务,连队一直安排我坐老兵朱政家(1981年冬季入伍,湖北省广水市人,1986 年退伍,分配到广水市检察院工作)的车,朱老兵对我非常照顾,一路上让我多开车。车子出发时发动车,从来不让我摇车发动,都是用点火开关发动汽车,和朱老兵在一起的几个月,我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他告诉我好的驾驶员都是公里累积出来的,说白了就是要多开车,开的公里多了,经验也就多了,熟能生巧,技术自然就提高了。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上述经验的正确,方向盘在手里运用自如!
邓林轩指导员对我从工作学习生活上处处关心和支持,有机会就带我学习开车,从长虹桥驻地到开远市 23 分部团部办事,往返都教我开车,使我的驾驶技术更加成熟!他还派送我到 23 分部团部参加战地教歌员培训班,学会了不少当年战士喜爱的歌曲,返回连队后由指导员组织全连在一排住房集中,由我教唱歌曲。他还主动想办法给我报名参加部队报考军校文化补习班。
在指导员回重庆休假期间,我们保持书信往来,他人虽然不在连队,但是能全面了解连队情况。正是参战这段时间的交往,加深了我和指导员邓林轩、老兵朱政家的战友感情和战斗友谊。后来指导员先后到团政治处组织股任股长,到三营二营任教导员,后来申请转业到地方工作。
朱政家申请退伍(1986年10月)后安排到了湖北广水市检察院工作。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不间断,这样的战友感情真的是少有的!
在云南参战这段时间,多次路过平远街,这个地方非常繁华,主要是自由贸易非常火。特别是走私电子手表、小计算器,还有日本产的双师自动手表,日本产的三 A 牌自动手表等,销路好市场大!可惜我们部队都没有钱,我只花 8 元买了一块电子手表。
在平远街推销电子手表等产品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漂亮姑娘,有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她们都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服装,穿梭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当解放军车队路过平远街时,因为公路穿街而过,街道人山人海,车队只能缓缓前行。这些漂亮姑娘们就跨上汽车驾驶室踏板,隔着窗户极力推销电子产品。还说一颗 130 炮弹壳就能换一块日本产的双师自动手表或者三 A 自动手表,当时这种手表价格昂贵,100~120 元每块。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我们六连的车队执行任务途中,在开远市的 201 招待所(就是 14 集团军招待所,当时 14 军属于昆明军区,代号 35201,我们汽车第十七团参战时隶属昆明军区,代号 35468,隶属成都军区时代号 56229)入住过多次,就是那时候吃的云南过桥米线,5 元/碗。
在开远市陆军第59医院和野战第67医院,因为我们给医院运煤,见到了许多受伤住院的年轻干部战士,大多数是因为在前线被越军的地雷炸断了左腿或者右腿,都是膝盖以下被炸没有了。在陆军第59医院住院部,看到一个年轻军官在病床上右腿只有半截,包着纱布。旁边坐着他年轻的妻子,经交流才知道伤员是当时的济南军区第67军某团军务股股长,时年30岁,山东人。当时他很乐观,和我们交流时笑着说话,等养好伤就可以回济南部队,回老家探亲了!看到那么多因战争伤残的年轻战友,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场从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到“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包括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中国军队在老山、者阴山等地与越南进行的持久攻防战。这场战役是中国在20世纪最漫长的战役之一,期间全国各大军区轮番上阵,其战略意义远高于“两山”的实际价值,直接对越南造成了持久的军事和心理压力。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双方都宣布了战争胜利,但余战持续了将近十年,一直到1990年,号称世界第三的军事强国再也无法支撑战争。 同年9月,中越两国领导人在成都举行秘密会晤,次年双方公开发表联合声明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
1986年春节前后,在云南省开远市长虹桥综合军需库驻地,我们汽车六连在战备值班间隙,应军需库部队首长邀请,二支部队经常组织观看电视录像片,丰富部队文化生活。流行的武打片看了不少,但印象最深就是电影《四渡赤水》。在电影里第一次完整的看到了特型演员古月饰演的年轻时候的毛主席,非常激动!那种高兴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那个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
四渡赤水是长征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当年红军为突破敌军封锁,四次穿越赤水河。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英勇奋战,取得了重要胜利,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四渡赤水成为长征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英雄壮举,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巧妙地指挥三万红军在国民党四十万重兵围堵之间穿插迂回,化被动为主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真正拯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正是这场四渡赤水战役,这便是这场战斗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也是毛主席将其视为“得意之笔”的根本原因所在。
七、部队回撤
党中央和全国各地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忘记浴血南疆的人民子弟兵,中秋节送来了特制月饼,春节前夕纷纷寄来了慰问品,比如有床单、香烟、刮胡刀、雨伞、鞋垫等,还有不少小学生、初中生寄来了自己写的慰问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85年春节,时任中共中央 ZSJ 胡耀邦在云南边防部队前线战壕视察时说:“国威、军威看西南”,而西南看老山。我们汽车第十七团全体官兵赴滇参战正是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
1986年春节前夕,战区部队被允许老兵按比例探亲,允许干部家属来队探亲。连长向先进和指导员邓林轩的家属先后来队(云南开远市长虹桥军综合需库驻地)探亲团聚。就是那次我帮指导员打扫好临时住房(仓库政治处一名干部回家探亲),认识了指导员的妻子、时任重庆市巴蜀幼儿园园长的潘维维老师和女儿邓颖,成就了几十年的革命友谊!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开远市。1914年属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1年改名开远县。1950年属蒙自专区。1957年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8年撤县并入个旧市。1960年复置开远县,属个旧市。1961年复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81年撤县置开远市。开远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1981 年 11 月撤县建市,城区海拔 1050 米,年平均气温 19.8℃,年平均降雨量 800mm,城市绿化覆盖率 46%,总面积 1950 平方千米,辖 7 个乡镇,截止 2023 年 12月,开远市常住人口 32.08 万人,城镇化率 72.6%。
1986年6月部队执行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成都军区作战命令,从云南前线战区驻地撤回重庆石桥铺歇台子等营区,开始参加到轰轰烈烈的全军百万大裁军的行列中。裁军结束后,全团官兵、车辆装备等,乘 11 辆专列 于 1986 年 11 月离开重庆市石桥铺、歇台子,移防成都市蒲江县原汽车第二十七团驻地营房,从大城市到小县城,落差很大!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第三十七分部变为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
从此汽车第十七团全体官兵又踏上了2412公里的千里风雪川藏线,翻越十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川藏沿线的千家万户西藏人民和边防部队广大官兵。
1987年以后的故事在《从军之路之风雪川藏线》中再进行叙述。
共10258字 2024年6月29日于宝鸡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