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过得真快啊,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1996年我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学校组织大家到黄河壶口写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河,她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景色令我振撼。真是一见倾心,相见恨晚。我心中波澜起伏:伟大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的像征。这是我的祖国,我是多么希望能画好黄河啊!我希望在我的笔下留住一切!当时,我年轻力壮,也许是生命最好的时光,望着那充满野性、充满張力的流水,我在壶口瀑布前完成了第一幅写生作品。之后二十多年,我画的黄河作品数不胜数。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有种感情好像与生俱来,我对黄河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这片土地有着由衷的热爱和敬畏,而这种敬畏之心是我研究水流画法的动力。黄河的壶口、龙塞槽、神龟岩、黑龙潭等壮丽的景观 ,都是我思绪驰骋的版图。即使一些名山秀水在遥远的记忆中已经退色,但黄河永远以它那无以伦比的气象吸引着我,它的身影无法磨灭!我是岭南人,却愿意为中国画艺术打破地域的局限,沿着唐诗宋词的千古风韵去行万里路,去采风写生,去规划创作。
之后,我继续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加深了自己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我正在创作一幅長卷,已经画了多年,想将黄河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名胜古迹囊括其中。我将黄河途经九省,从巴颜额拉到东营黄河入海口所经的路线标出,以便采风时用。这些年来,采风写生不计其数。黄河的每个重要场景都会左右我的心。因为这块土地上有过无数的故事,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先辈足迹,这里的山川风物充满民族性。是国粹的精华。别人评价我的作品既有南方画色调的温润,又有北方画笔墨的豪放,这是真的。我在画面侧重中国画的笔墨与线条,让物象更具張力,让水显得更加波澜壮阔。
我一直寻找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场景入画。融入文学性和思想性作为画的灵犀。我知道,一个画者,要先被大自然感动,而再通过笔墨演绎将感动传送给观者。黄河的滚滚波涛澎湃着我的心,我喜欢被这种感觉所围绕,身心也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
我仰望美术史上星光熠熠的艺术大家,欣赏他们笔墨的高超和艺术品格。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宋代大家马远,他水的各种画法,但毕竟年代久远,难以融入現代的水流之中。除此之外,近代之前,其他古人画水的作品也已被时光掩埋。进而我再研究宋元山水笔墨。得到一些启发,我陷入一种沉思,我要按自己的套路去画,不知疲倦的研究实践,终于总结出一套自己画水的方法,并能营造一种鴻濛的气氛去衬托它。通过墨色的变化去体现山水的风骨。
我怀着平常心,默默耕耘。将流水画到得心应手,同时尽可能让作品充满亲和力和同化力,将观者带到平时难以看到的世界中去。向观众展示与众不同的画面。啊,苍天不负有心人,所有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期间披星戴月的辛苦付出真是一言难尽的。随着我的作品《大河之声》《飞越黄河》《生命的河》《黄河之源》问世和获奖,我的黄河题材作品受到大家的关注。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高度评价了我对水的画法,称之为这是曾嵘创作的"水雾皴"技法,是独到的技巧。他老人家在《曾嵘画作的山水之道》文章里淋漓尽致评述了我的作品。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令我经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