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怀难忘,战友友谊长存
作者:张北传
新年伊始,原陆军13军38师东至籍战友纪念参军55周年暨《战友名录》编辑发行仪式,在美丽的尧城迎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村和在外地工作的老战友与军嫂20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东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县双拥办有关领导也莅临参加了这一盛会。战友们相见分外亲切,大家欢聚一堂,共叙战友情,欢度“元旦”佳节。
1970年12月,在尧舜之乡这片充满传奇和激情的东至热土上,一批500名有识青年,怀揣戍边报国之志,顺着尧河舜水乘车到安庆,坐上了人民14号大轮船溯江而上奔向理想的远方,满载着青年壮志,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南——天府之国四川,开始了军旅生涯。在军营中激扬自己的梦想,在南疆边陲践行人生价值追求,用人生书写着理想,用岁月描绘着信仰,把青春年华写在祖国的西南大地上。
当年我们服役的38师就驻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这是一支有着红军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曾经培育着一代又一代血性青年健康成长。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这支部队的先贤英杰牢记党的宗旨和军人的使命,始终保持着无往而不胜的战斗意志,敢于搏击和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曾为新中国的解放和祖国南疆的和平安定,献出了青春、热血和汗水,人民将永远牢记陆军38师全体官兵的赤诚奉献。
岁月的记忆中,在绿色的军营里,我们学习雷锋,处处见行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训练场上,我们个个生龙活虎,操枪操炮,刺杀格斗,摸爬滚打,从不叫苦叫累;在千里长途野营拉训、军事演习、国防施工、抢险救灾......我们在部队首长的带领下团结战斗,青春在流逝的奉献中闪光。
硝烟弥漫的“对越还击战”场,陆军38师114团奉命向奔西爱、威龙松地区穿插,策应39师打通岳山道路,团长范欲南指挥果断,入夜发起进攻,侧面迂回,用炸药包和延期引信炮弹摧毁敌工事,夜袭攻战夺取了339高地。随后,根据13军军部电令,歼灭维甘、登尚地域之敌,控制要点组织防御......浴血奋战,不拍流血牺牲,杀敌近千,越寇闻风丧胆,英雄们子夜凯旋。
泪水、汗水、热血,为了不辜负父老乡亲的嘱托,为了军旗争辉,你我用人生最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华章。
生龙活虎的军营生活,在这美好的时光中,我们收获坚强勇敢,收获了硬拼敢闯。在回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扬部队光荣传统,永葆军人本色,腾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步伐矫健地行进在伟大的时代。
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尽在弹指一挥间,“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一下变成了两鬓白发进入“古稀之年”。当兵的缘分使我们相逢、相聚、相欢。一日从军,终身战友。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肩并肩,战友联系战友,战友关心战友。青春的倩影虽已渐行渐远,战友已成为人生最美好的永恒。
时光在无声的流逝,思念的冲动和不安,与阳光一道化成今天相聚的欢笑喜乐。人生不能复制,唯有相顾无言,相互拥抱,才真正感受到战友间的情深意长。
光影交错留下的痕迹,轻轻的时光为你弥留,幸福重逢在时光中的倒影被永远定格。似水年华青春岁月,那段难以忘怀的军营绿色,又在我们心底起舞弄清影,泛起久久的眷恋......
亲爱的战友们,明年我们再相会!
2025年1月8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