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蔡宁武先生《夕阳伴我度流年》
集后
作者/许武章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5年01月09日 00:01 河南)
癸卯冬月之上浣,接蔡兄电话,言及已将近年所作,结集成册,名曰《夕阳伴我度流年》。此乃继《昨夜星辰昨夜风》文集之后,又一力作,甚喜可贺。
余称蔡兄者,名宁武,乃宜阳白杨镇人也。五季时,有蔡公用元者,由固始迁闽。传六世至襄公(即蔡襄),迁莆田,白杨蔡姓乃其后也。传三十一世,又有蔡公金榜者(旧志载名蔡胜),以行伍之身,奔郑家之军,归总督周全斌标下。参抗清复明之战,驱荷虏守台之役,纵横闽粤,驰骋海疆。至康熙三年(1664),周全斌率部归顺清廷。后五年,蔡公金榜随都督佥事吴连分屯于白杨,遂家焉。其后又南剿吴三桂,北征罗刹熊(对沙俄的蔑称),驻防古北口,征讨噶尔丹。金戈铁马,南征北战,功授“武德将军”。
纵观蔡氏先世,既有经世之能臣,亦有陷阵之虎将。宅前竖旗杆,门楣荣辉生,其流风余韵,且深亦远。其后裔大凡立志所求、得之所励者,皆竖以航标,座以右铭。无怪乎蔡兄喜形于言:“白杨一派,吾乃三门长孙。”既蕴自豪之情,亦含效法之意。缘门庭熏染,潜移默化,蔡兄性直执,勇仗言,苦钻研,善笃学。由是十年寒窗,半生职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观其所履,毕业于洛阳师院,舌耕于白杨高中,服职于宣传媒体,笔耕于案牍陋室。一生勤奋,成绩斐然。
吾与蔡兄,相交有年,于友甚笃,彼又年长于我,故常以兄称之。初闻其名,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余尝于报章观其文,用笔流畅,言之有序,甚慕之。时余工作于外贸,拼搏于商海,道不同途,故无缘于相识。厥后,余调县卫生局,蔡兄亦至创建办,共参卫生县城之创,同耕三尺案牍之田,职相同,行相似,相交密,语颇多。曾记得,事在初创,取经于外,蔡兄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妙笔生花,文采尽显,读之庭众,令人称绝。领导以此决策,同仁借以效仿。已而蔡兄迁至段村,与我为邻。上班同行,下班同归。日见其影,夜闻其声。一同高谈风云,一块对话古今,一齐评文论道,一起闲叙家常。谈至兴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若观点有歧,则面红耳赤,语争高低,彼曰吾“老犟”,吾谓他“老菜”。继而嘻嘻一笑,烟散云去,尽扫不愉。
待至壬辰之岁(2012),建辰之月(3月),吾等受聘于家鑫,跟随张文敏先生,参三乡之开发,创凤凰岭之建设,挖掘文化底蕴,充实项目内涵。职场再遇,又成同仁。蔡兄以媒体工作之阅历,创《古镇三乡》之小报,彼负编辑之责,吾承撰稿之任,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以此宣传宜阳,服务家鑫。
蔡兄今结集已成,邀余为跋,附于集后。如此高看,深感为惧。其年高于我,文在我上;又科班之身,媒体之履,非余所能比肩。对其大作,岂敢妄评?然蔡兄言辞恳恳,料难推却,唯厚颜以对,不以评、谨以赏而已矣。
纵览文集,洋洋洒洒,皇皇大观。录篇百余,言约卅万。以类划分,归纳四部:曰山水揽胜,曰岁月留痕,曰感言随笔,曰采风访谈。所选高文,或人或事,或景或物,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其志趣之广,林下之乐。时代烙印,尽显篇中。余展卷而读,心生惊叹,拟作数条,期与蔡兄共勉之。其一,醉心山水,以涤凡尘。蔡兄退休之后,职场已了,或偕伴同游,或孑然独行,迹遍三山五岳,四海八荒。每至一地,必观察以细,体验以深。已而操其管,染其翰,将沿途所见,异地所闻,脑海所思,亲炙所感,捉笔成文,传于读者。所撰游记,篇篇菁华,章章绝妙。披览拜读,如临其境。若无勤奋执着,何以成就正果?
其二,岁月已晚,乡愁更切。蔡兄七旬已过,对故土之恋,愈益浓烈,其情感往往洋溢于篇中。若安全古寨、辘轳老井、蔡家胡同、山陕会馆,旧地古韵,挥之难去;若《人间四月捋槐花》《小麦青青又黄时》,乡土风光,萦绕心头;若《三叔》《我家的老土屋》,亲情琐事,情寓其中;若《夜走青龙口》《打麦场琐忆》,劳动场景,艰辛难忘。其情其爱,充满沧桑;其人其物,意含情趣。若无桑梓情怀,何以篇篇动人?
其三,感悟生活,随笔而记。大凡舞墨之人,贵于勤,贵于思,灵感偶来,倚马成文,蔡兄即若此也。若《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与蔡京书法》篇,时游宝丰禅寺,目蔡京书碑,灵感偶至,畅怀而评,见解精辟,观点独到。若《找个地方把灵魂安放》篇,游宜阳福寿寝园,见累累墓穴,方大彻大悟,乐夫天命,安然处之。凡此,若无经风见雨,何以灼识独到?其四,讴歌楷模,为民立传。蔡兄身出宣传之门,为平民立言,为时代放歌,乃积习所致,职业所系。故里巷百姓,基层民众,红尘凡务,日常琐见,往往见诸于笔端,刻画于篇中。若赵保草根张利卫,白衣护士陈丰环,扶贫干部杨新伟,当代孝子刘社等。蔡兄倾注心血,重彩描绘,树作典范,供人仿效。由此可见,若无百姓情怀,何以树传于民?
读蔡兄文集,宛若涓涓细流,不激不荡,清凉爽口,静谧可爱。亦如野叟老妪,闲话家常,简洁朴实,平易近人。刘勰尝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蔡兄篇篇佳作既如此,也必引起读者亦如此。
宜阳后学 许武章
岁次甲辰冬至日于洛阳翰林苑
许武章,男,汉族,自号鹿苑樵夫,生于1958年4月,1975年元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人。先后服务于宜阳县外贸局、经联社、卫生局、洛阳好射手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校注民国7年版《宜阳县志》(合著),全书约108万字,2012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结集《宜阳文史钩沉》,全书约50万字,2022年8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印象宜阳——风土篇》(合著),全书约30万字,2024年元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