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先生《腊八粥》赏析(两篇)

腊八粥
桑恒昌
粥里尽是
先人投喂的美食
坊间尽是
堪比美食的传说
甜甜糯糯的乡恋
粘粘腻腻的乡愁
天下众生
无论身处何地
每逢佛祖成道的日子
选合心中意的食材
用人间灶火
精心熬制一碗粥
寓微小中彰显伟大 在平凡里矗立崇高
一一拜读桑恒昌《腊八粥》怀感
王 传 华
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桑恒昌先生的
《腊八粥》(也称佛粥) 选用了腊八佛陀成道的日子。据记
载,佛粥质料是用蓬莱米、糯米、莲子、黄豆、花生、乳
覃、胡桃、松子熬制成的。这种粥,还叫“福寿粥”“福
德粥”。传说,喝了腊八粥的人,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而“腊八”从宋代起,在庙堂民间渐次演变成了一个拜
佛敬道的重大节日。
诚可宝贵的是,诗人将“一碗”“腊八粥”的含义
升华到了一个人文主义的高度,“先人投放的美食”也好,“坊间尽是/堪比美食的传说”也罢,都关系到一个民本主义的普世命相, 那就是: 甜甜糯糯的乡恋 粘粘腻腻的乡愁
一一在我的心目中,一位拥有如此乡恋、乡愁情怀的诗人,
是可以信赖的,是有爱心美意的,是令人景仰和尊敬。
继而,一个不被世人注意的精神性命题大跳,写道: 天下众生 无论身处何地 每逢佛祖成道的日子 选合心中意的食材 用人间灶火 精心熬制一碗粥 一一就是从这“天下众生” “精心熬制一碗粥”的意境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诗人所向往、所追求、所认知、所恪守、所要光扬的一一人类普世价值观。 这是作为现代主义诗歌巨人的桑恒昌先生他的“意象语言”之魔法和动力所在,寓微小中彰显伟大,在平凡里矗立崇高。
2025年1月6日,温哥华

《腊八粥》里的深情滋味
——桑恒昌先生新作欣赏孙 祝 田
桑恒昌老师笔下的这首《腊八粥》,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那扇通往满是温情记忆和深厚情感的大门。 诗的开头,一句“粥里尽是先人投喂的美食”,瞬间就把人拉回到了往昔的岁月呀。仿佛能看到在很久很久以前,先辈们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用心地准备着那些食材,熬出一锅锅香喷喷的腊八粥,然后把这份带着爱意的美食递到晚辈们的手中,那粥里可满满都是对家人的关怀与疼爱呢。而“坊间尽是堪比美食的传说”,又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巷,听老人们讲着那些和腊八粥有关的故事,或许是某个神奇的由来,又或许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些传说就如同那粥一样,有着让人着迷的魅力,口口相传,成了岁月里别样的风景。 再说说那“甜甜糯糯的乡恋,粘粘腻腻的乡愁”,哎呀,这可太妙啦!就好像这腊八粥的口感一样,甜甜糯糯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那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呀。而“粘粘腻腻”呢,又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乡愁那种萦绕心头、怎么也甩不掉的感觉,无论走到哪儿,心里头总是牵挂着故乡,就像这腊八粥的滋味,一直黏在舌尖、刻在心底呢。 到了后面,“天下众生,无论身处何地,每逢佛祖成道的日子,选合心中意的食材,用人间灶火,精心熬制一碗粥”,感觉一下子把画面铺开了,天底下的人们呀,不管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角落,只要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都会怀着一份虔诚,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食材,燃起灶火,慢慢地熬着粥。那灶火闪烁间,映照着的是大家对传统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还有那份藏在心底、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呢。 整首诗就像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从先辈的传承,到乡愁乡恋的诉说,再到众人共赴这场熬粥的“约定”,让我们品出了腊八粥背后深厚又美好的情感滋味。
【桑恒昌简介】

巜山东文学通史》称,桑恒昌的怀亲诗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
小说: 张炜、莫言;
报告文学:李存葆;
散文:山东籍王鼎钧;
诗歌:桑恒昌;
电影:张宏森;
电视:赵冬苓。
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济南市退休语文高级教师 王炳强 组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