洸河与府河形成变迁
洸河与府河原来是两条独立的河道。其中洸河古代是大汶河的一条支流,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并成为鲁之名川。清咸丰《宁阳县志》载:“洸河即阐水,鲁之名川也”。南宋保佑五年(1257年),元朝尚未统一中国,为供应宿县一带前线军粮,在宁阳县北汶河堽城上筑土坝,引汶水(大汶河)入洸河,再南流至济宁入泗河,称为济泗运道。明永乐中,工部尚书宋礼用老人白英,策导汶直达南旺,乃于洸口筑坝障汶,俾无南流,自是汶水不复通洸。府河的形成不同于洸河,它是由隋代开挖薛公丰兖渠演变而来。隋代的丰兖渠从泗河金口坝引水西注,与今济宁以西的南北向桓公沟相接,从而沟通发展了济宁为中心的横向水运事业。元代开挖京杭大运河后,在金口坝上游右岸建黑风口闸,引泗河水经兖州城向西至济宁城东,与洸水合流,用以补充运河水源。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分封为鲁王,兖州升州为府,因其河经府衙前,故称为府河。
转载/编辑:刘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