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苍生录(组诗之一)
作者 陈昌华
山村新闻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一
山村传出头号新闻,
张家老二要旅行结婚。
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乡巴佬”进城开洋荤。
爹爹劝:“不是咱怕破费钱,
大喜事,咱能不请请众乡亲?
当年你大哥娶媳妇,
咱就欠大伙一笔情。”
娘来哄:“结婚跑出千里外,
可咋叫娘放下心。
只听说,城里人结婚爱旅行,
咱乡下,才不赶那个洋时兴!”
小两口一听咧嘴笑,
“这回就要破破老章程。
咱旅行,不光图开眼界,
捎带着,去南方取取经。”
三兄弟一旁敲边鼓:
“爹娘该换换老脑筋。
轮到我日子更红火,
娶个城里妞让你们开开心。”
农家乐呵,乐开怀,
山村新闻喜盈门。
看一对新人登旅途,
分明象,山村插翅在飞奔!
1983年8月11日
山村美容店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二
在大爷、大娘的骂骂咧咧中
在年轻小伙们的跃跃欲试中
在年轻姑娘们的羞羞答答中
山村,开了一座美容店。
羊角辮抖成披肩发了
小分头吹成大波浪了
苦日子被剪成碎头发了
好光景被洒上花露水了
不久大爷和大娘们都沉默了
他们不再阻拦自己的孩子
甚至也在琢磨是否花点钱
去寻找自己那逝去的青春
1987年3月2日

田野,走来一个姑娘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三
田野,走来一个姑娘,
山沟,飞起一只凤凰。
脚下穿双高跟鞋,
眉开眼笑,喜悦流淌。
脚步那样稳健,
道路那样宽广。
一步步踏碎往日的贫困,
一步步走进世代的希望。
再不比城里的少女矮半头,
乡村和城市比翼飞翔。
再不让年迈的母亲抹眼泪,
女儿赶上了好时光。
1985年6月
穿西装的庄稼汉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四
一身笔挺的西装,
一副挺直的脊梁。
透着大地的朴实,
抖着金秋的欢畅。
神气地走在繁华的大街,
吸引着城市感叹的目光。
街头,点缀着乡村的时髦,
人流,注视着田野的兴旺。
西装,一面清澈的穿衣镜,
映照出农村崭新的形象。
西装,一架历史的照像机,
攝下了岁月无尽的沧桑。
1985年2月10日
诗辙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五
一辆“解放”牌,从大街上驶过,
开车的,是个农村老哥。
你看他,握着方向盘灵活熟练,
是那样随心所欲地驾驭着生活。
你看他,捺着车笛悠然自得,
是那样轻松潇洒地弹奏着欢乐。
“解放”牌,顺着大道越开越快,
给城市,留下两道深深的诗辙。
1985年7月

城市角落的守候者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六
他们守候在城市的角落
一辆破旧的三轮
是他们谋生的饭碗
他们蜷缩在街头的寒风
一件脏污的外套
是他们御寒的冬衣
面对着一个个衣着光鲜
目不斜视的市民
他们并不觉得寒碜
也没有絲毫的卑躬屈膝
靠力气吃饭,哪怕
每口饭是那样含辛茹苦
打零工度日,哪怕
每分钱是那么来之不易
他们就那么站着,坐着
看着匆匆忙忙的
人们各奔东西
他们就那么拉着,扛着
自己和这座城市的
劳动关系
谁沒找过他们
搬搬扛扛家里的大东小西
谁没用过他们
运来运去生活的日常必需
用着他们之时
他们召之既来
用完他们之后
他们挥之即去
他们就像一根拐杖
支撑着我们
不可或缺的需求
他们就像一个皮球
在城市的角落滚来滾去
寒来暑往,一年四季
他们就呆在自己的群落
苦苦等待,久久无语
很多时候,你也许
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一旦需要,你立马
懂得他们的意义
我时常疑惑,城市为什么
不能整编这个身处边缘
却又不可缺少的群体
一座城市的体面
不仅仅是那些高楼大厦
支撑它们的,还有角落里
这些从不弯腰的身躯
2017年1月25日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七
一年辛苦一年忙碌
等来了一年一度的团聚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
游子,踏上了白发双亲
久盼的归期
很幸运,我在网上
抢到了一张座票
3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
勉强还能对付过去
一位衣衫不整的汉子
挤在我的身旁
有些不好意思
有些小心翼翼
一个陈旧的大编织袋
装着他的全部行李
我随便问了一句
到哪里下车
一句熟悉的家常话
一个共同的目的地
老乡见老乡,虽没
两眼泪汪汪,却拉近了
已不能再近的距离
问他带点啥年货
他拍拍编织袋叹了口气
带了一箱方便面
这路上全靠它充饥
还有这军用水壶
半壶啤酒,太困了
靠它来点刺激
看我的神色有些同情
他弯腰告诉我一个秘密
我身上带了三千元钱
到家买啥还不容易
说到这他眼睛发光
脸上全是滿足的神气
我突然什么也不想再问
望着拥挤不堪的车厢
挪挪身子,又让给他
一点立足之地
他不再那么拘谨
眼神里透出一丝感激
在这个满载乡愁的车厢
我一下想起了浔阳江头
白居易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每个人都在赶路
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
看着身边这位
素昧平生的老乡
我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2017年1月28日
腊月的风
——人间烟火苍生录之八
腊月的风,薰香了腊月
薰暖了母亲香喷喷的呼唤
把在城里当小保姆
有些变味的山妹子熏回了村
小溪的水冰冷冰冷
她还是洗掉了
脸上护肤霜的芬芳
效仿女主人的烫发很好看
她还是梳回了
离村进城前的发型
村里的山妹子
城里的小保姆,难为了
她的两种生活和双重身份
哥哥慌着去井口
给她挑水洗脸,她想说
城里的自来水又方便又干净
母亲赶着烟熏火燎地
给她煮肉,她想说
城里人吃饭讲究各种营养成分
父亲一锅一锅抽旱烟
呛得她流泪,她想说
城里没人抽这个
妹妹辍学当了“小劳力”
她想说,城里家家在争购钢琴
但她咽了口唾沫
终于什么也沒说
收拾好自己落滿灰尘的床铺
她就赶忙跟哥哥磨豆腐去了
腊月的风呵,使劲吹吧
什么时候能吹来
城里吸引山妹子的一切呢
1987年11月1日
作者简介
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等。副主编诗集《九都诗踪/洛阳四十年诗歌选》主编《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长诗《献给十月的第一个晨曦》获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庆祝建国35周年创作一等奖,诗歌《打麻将》获《青春丛刊》佳作奖,组诗《南湖红船的领航人》2022年获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等征文阅读量前十名,诗歌《我们的黄河》2023年获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三等奖。作词的歌曲《请客》(刘俊锋作曲)《月亮和星星》(胡昭俊作曲)等曾多次获得各级音乐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