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龙,笔名静川,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九二届作家研习班进修,吉林省文艺评论家首届、二届高研班进修;《诗选刊》第二届高研班进修。昌邑区作协创建者之一、法人、第一届主席团主席。现为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文集《隔世的忧愁》等。
《言情世界的编织者与情感探索者》
——重读琼瑶的《窗外》随感
文/静川
当琼瑶离世的消息传来,我淡然地走到自己的书架前,重新翻开她的那本封皮发黄的《窗外》。她的离去,是人生的必然,华语文学的天空陨落一颗星,我知道,还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星,会悄声地被时光填补遗憾的空缺。但她的名字,曾经是我的崇拜,曾经是爱情与梦幻的象征,她用文字编织出的一个个情感世界,曾是多少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琼瑶的创作生涯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情感的起伏、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真爱的不懈追求。而她的代表作《窗外》,无疑是这部史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透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琼瑶独特而迷人的创作风格。
《窗外》这部作品,犹如一幅细腻入微的青春画卷,缓缓在读者眼前展开。故事围绕着女学生江雁容与老师康南之间禁忌的爱恋,深刻地展现了青春时期的迷茫、爱情中的挣扎以及社会伦理的沉重压力。
首先,琼瑶在《窗外》中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江雁容,这位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内心充满了对理解、关爱和自我价值的渴望。她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与支持,父母的不理解、兄弟姐妹的优秀让她感到孤独和失落。而康南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给予了她从未有过的关注和欣赏。琼瑶细腻地描绘了江雁容对康南情感的悄然萌芽和逐渐升温,那是一种混杂着敬仰、依赖和初恋的纯真冲动。每一次的眼神交汇,每一句轻声的问候,都在江雁容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同时,江雁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被琼瑶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一方面沉醉于与康南的爱情之中,享受着那种被理解和珍视的感觉;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面对社会的道德审判和家庭的强烈反对,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刻画,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江雁容的无奈与纠结,仿佛能够亲身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与她一同经历情感的风暴。
康南这个角色,在琼瑶的笔下同样充满了魅力和悲剧色彩。他本是一位才华横溢、富有理想的教师,却在与江雁容的爱情中逐渐失去了自我。他在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徘徊,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不亚于江雁容。琼瑶通过康南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脆弱性。
琼瑶在情感描写上的细腻不仅仅体现在爱情方面,还包括了家庭关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江雁容与父母之间的隔阂,父母对她的期望与失望,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与疏离,都被琼瑶一一展现出来。这些家庭情感的描写,为江雁容的爱情选择提供了深刻的背景,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了她的性格和行为动机。
其次,《窗外》的环境描写在烘托氛围和映衬人物心境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琼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自然环境方面,书中对校园景色的描绘充满了诗意和美感。春天的花开,夏日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冬日的寒风,都与主人公的心情相互呼应。比如,当江雁容与康南的感情处于甜蜜期时,校园里的花朵绽放得格外鲜艳,阳光也显得格外温暖;而当他们面临分别和困境时,秋日的萧瑟和冬日的寒冷则更加衬托出他们内心的孤独和绝望。这种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弥漫的情绪。
在社会环境方面,琼瑶通过对学校、家庭和社会舆论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对于师生恋的保守态度和强烈反对。学校的纪律约束、家庭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的道德指责,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江雁容和康南身上。这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不仅加剧了他们的痛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人情感自由的限制和束缚。
琼瑶通过对环境的精心描绘,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情感冲突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无奈。
再者,琼瑶在情节设置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和创造力。《窗外》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故事一开始,江雁容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孤独与不被理解便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她与康南的相遇和相知,看似美好,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当他们的爱情被发现后,家庭的强烈反对、学校的舆论压力以及社会的道德批判接踵而至,将他们推向了绝境。
然而,琼瑶并没有让故事陷入一味的悲惨和绝望之中。在情节的发展中,她不断设置悬念和转折,让读者始终保持着对故事结局的期待。比如,康南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后的改变,江雁容在家庭压力下的妥协以及她后来的婚姻不幸,这些情节的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
同时,琼瑶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注重节奏的把握。有紧张激烈的冲突场面,也有温馨舒缓的情感交流,使读者的心情随着情节的起伏而波动。这种张弛有度的情节设置,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残酷,以及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此外,《窗外》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这也是琼瑶创作风格的一大特色。
琼瑶运用丰富而生动的词汇,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例如,形容江雁容的心情如“风中的落叶般飘摇不定”,将康南的目光比作“深潭中的秋水,蕴含着无尽的温柔”。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文字的美感,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同时,琼瑶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抒情性。在描写爱情场景时,她的文字仿佛是一首首优美的情诗,让读者陶醉在浪漫的氛围之中。而在表达人物的痛苦和挣扎时,她的语言又如同悲怆的乐章,触动着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
总的来说,《窗外》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琼瑶在情感描写、环境营造、情节设置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更是对青春、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琼瑶的创作风格不仅在《窗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还贯穿于她的其他众多作品之中。她以情感为纽带,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还珠格格》中天真活泼的爱情,还是《庭院深深》中幽深曲折的情感纠葛,都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着爱情的酸甜苦辣。
然而,琼瑶的作品也并非毫无争议。有人认为她的爱情观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也有人指责她的情节模式化,缺乏创新和突破。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琼瑶以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华语文学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她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成长,给予了他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她用文字的力量,温暖了无数孤独的心灵,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
琼瑶虽然已经离去,但她留下的文学遗产将永远熠熠生辉。她的作品将继续在书架上散发着魅力,吸引着新的读者去探索其中的情感奥秘;她所塑造的经典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爱情与梦想的象征;她的创作风格和文学精神也将激励着后来的作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华语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琼瑶这样的作家,用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爱情、人性和生活的真谛。我喜欢的师者已逝,我以个人的感恩和敬意,揖手琼瑶这位华语言情大师,愿她的作品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愿她在天国,亦是一位伟大的言情小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