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昨天中午,《文笔精华》杂志社,《上海散文》杂志社《中国作家记者书画家联谊会群》在江南村大酒店总统包房,为公安诗人周裕华加入上海作家协会,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文笔精华》总编作家朱超群出版第二十本新书举办了隆重的庆典议式。
会议由报界大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袁德礼主持。出席会议的著名书画家作家刘俊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散文》杂志长沈裕慎,上海作家协会员:宋长星,张春新,成莫愁,赵定宪,钱坤忠,邵天骏,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丁罗蕾,木子,沈志强,周琪卿,倪夏明,花桥文促会秘书长韩骥。
袁大佬首先介绍了公安诗人周裕华出版书籍简况:
《等待也是一种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诗韵游记录》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追梦宁思话人生》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日前他已是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成绩斐然,赢得与者一片掌声。
随后《文笔精华》杂志社总编朱超群作专门介绍了周裕华成长道路,给予极高的评价。
军旅书画家作家刘俊国献诗一首:
《赞美作家周裕华》
诗:刘俊国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
我们共聚江南邨大酒店,
庆祝周裕华先生荣光加冕,
以绎华之笔,书写辉煌篇章。
原是公安英才,铁肩担道义,
如今作家协会,又添一员猛将。
散文学会、纪实文学研究会、诗歌学会,
多栖才子,名扬四方。
自幼钟情于文学,笔耕不辍,
诗歌王国,你是那耀眼的光芒。
《等待也是一种爱》,《诗韵游记录》,
描绘大美中华,传递人间真情。
散文随笔《追梦宁思话人生》,
拓宽领域,展现多样才华。
今日捧场会,赞美诗如潮,
颂扬你的成就,感慨你的贡献。
周裕华先生,才华横溢,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愿您笔耕不辍,佳作连连,
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文学盛宴!
周琪卿也腾文祝贺:
诗心可鉴
——热烈祝贺周裕华老师加入上海作协
作者 周琪卿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庆祝会,热烈祝贺周裕华老师加入上海作家协会,我们文笔精华研究会,又多了一位名至实归的作家,可喜可贺!
他的作品,早已在网上线下川流不息,他的诗歌,也早已如一群群飞鸟,在蓝天下灵动飞翔,直抵他的诗旅之地,直抵读者之心。
周裕华从公安战线退休后,他背上行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仿历代先贤,周游世界,以明其志。
他游历天下,读懂世事,他更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他如明朝徐霞客般,考察各地人情风物、名胜古迹,从中感悟我央央中华历史悠久、文明传承有序,他寻找个人和祖国命运融合的最佳方式和契合点,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确实,《诗韵游记录》等诗集,呈现周裕华用精炼诗意的语言,优美的节奏,婉转的韵律,详尽系统地记录游历过的锦绣河山,用最具美感、凝练、易流传的短诗,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
纵观他的诗集,他以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呈现他诗集的特色及引人阅读探究的效果,赢得广大读者的赞誉!
在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诗集里,绎华给悦读者带来全新的现代诗歌悦读感受,自由奔放,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才能,既有传承古典文脉的内涵,又有由自然美景而生发的抒情,从而感染每一个读者,引发读者深深的共鸣、共情,得到美的享受。
期待周裕华加入上海作协后,在诗歌创作方面继续创新探讨研究,已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路局诗人张春新听完刘俊国贺诗也兴致勃勃附诗三首:
祝贺周裕华加入上海作协(三首)
诗:张春新
踏遍神州山和水,贺诗(三首)
(一)
踏遍神州山和水,
迷人景色醉情痴。
东风花开第一枝,
修成正果应有时。
(二)
江南邨里聚群贤,
加入作协众人羡。
十分耕耘一分果,
谁知收獲苦与甜?
(三)
警官退休遊四方,
摄影配诗乐奔忙。
人生情趣在晚年,
夕阳光辉更灿烂!
高级教师沈志强朗诵他写的诗:
赠文友周裕华
诗: 沈志强
当年识君送诗集(1)
尊老爱友情谊留。
热情豪气胸怀宽,
哲思细墨文笔牛。(2)
天地山河尚自然,
诗文歌舞呈自由。
现今更上一层楼,(3)
愿君奋笔竞风流。
附注:(1)周裕华诗集《诗韵游记录》。(2)周裕华散文集《追梦宁思话人生》。(3)周裕华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
2025.01.04.
我也写了应景诗:
《赞裕华》
白莎
裕华加入沪作会,
文学笔耕不辍间。
诗篇感性妙如梦,
描摹祖国山河间。
作家协会迎新友,
诗人情怀溢华颜。
祝愿绎华文路顺,
才华绽放如花圆。
最后周裕丰表示:我能在创作道路取得些许成就,我要万分感谢朱超群,成莫愁,袁德礼,邵天骏,张春新等名家的提携,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优秀作品。
随后会议进入另外一个议程:热烈祝贺著名作家朱超群出版第二十本新书《人生情深》。
袁大佬首先:"开炮″我认识超群总编是从30年前报纸知道他的大名开始的。那时年轻力壮,在全国各大报刊都能读到他的新闻特写与散文作品。50岁开始出版小说散文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20本书啦。周裕华,王根青,宋长星,丁罗蕾,刘俊国,成莫愁,管志华等作家无不夸他做人上品,三十年默默笔耕,乐为别人作嫁衣,默默无闻编为大家编辑杂志与文学公众号。这样的总编作家天下哪里去寻觅?
袁大佬表示今后定会抽空在官媒上好好写写他。
最后我想用朱老总出版第二十本书感言结束此文

我的第二十本书
朱超群
这个月挺忙的,其实可以说是今年我很忙的。年内研究会组织4次作者作品研讨会,本月底还有1次;年内组织过4次文学讲座,3次为中学生讲课,一次为文友讲;征文结集分享会1次,下月还有1次年度总结、表彰和明年展望会议;本年度内,除了研究会这么多次集体活动外,会员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也有近10次。有的活动由我组织,必定要参加;有的活动不是我组织,但只要接受邀请,便要参加,一般都准备有书面发言。因而,我的发言稿和演讲稿,今年就写得多了。
本月初,我整理完散文游记集《难忘之旅》书稿,就发出版公司送审。昨天接到审核通过通知,我又修改完《享阅薛舒的书》书稿,也发这家出版公司审稿了。两本书都是独立书号,要申请CIP核准号,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通过后发号,自然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两本书都在全国网上书店经销,寄希望于能够畅销,出版社有专人负责校对书稿。作者作品若在语法上存在出错之处,出版社委派的老编辑会检查、修改和更正,这也需要时间。但是,我的想法,只要能在明年内能够相继出版就行。
现在告诉文友一个消息,就是我写完这本《人文情深》的后记,就是这本书也要出版了,而且先于前两本书出版。最重要的是,此书还是我累计出版的第20本书。我所出版的书,平均计算为20万字一本,累计20本,出版就有400万字了。我从51岁“专业”写作时,计划至60岁时,平均一年出版一本书,10年累计出版10本书。这样的创作计划,那时在初立计划时,是不可思议和不敢想象的,但意想不到地经过努力,我竟然能够如期完成。我61岁至70岁时,就有信心再立第二个创作计划,10年内再写作10本书。没想到在今年底,即我67岁时已经可以完成10本书写作计划了。
前面所说的《难忘之旅》一书,是我将出版的第22本书;《享阅薛舒的书》一书,则是我将出版的第23本书。那么,其中少一本“21”是怎么回事?那是我《觅诗研文》之后的姐妹篇《文疯子》,两本书都是我近几年来所写的演讲稿或发言稿为主的作品集,也可以称为我的有关文学写作知识讲座一类的文集。《文疯子》一书,我整理目录和文章时,发现字数不够,还需要补写几篇,所以,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后出版,但从出版时间上看,将先于《难忘之旅》《享阅薛舒的书》这两本书出版。因此,我把《文疯子》一书,列入我的第21本书。
这样,在明年我68岁时,至少有《文疯子》《难忘之旅》《享阅薛舒的书》3本书可以相继出版。另外,有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初稿已经写好,但要着手修改,争取在我年满70岁时,累计至少有25部书出版。
《人文情深》一书是散文随笔集文人情怀系列四部曲之四。之一《人文情缘》出版时,想再出之二《人文情思》和之三《人文情悟》,形成“文人情怀”系列三部曲。这第四部是没想到的,属于意外收获。而今有了第四部,倒又想写第五部《人文情浓》和第六部《人文情结》,据我看来,现在已是大概率能写出来的事。因为第四部书稿即将出版,第五部目录正在准备中,而且还已有几篇作品在“排队”了。所以,以我目前之精力和写作速度,深信几年之后,必定能完成第六部并写作出版。
今年初时,我预估了一下自己的写作情况,以为《人文情深》书稿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但没想到今年活动多,写作多,前些日整理一下书稿,发现数量够了,就排版目录和全文,竟有近20万字,就着手写序和后记,联系了一家香港出版社,同意马上出版,就赶紧交稿。
散文随笔集“文人情怀”系列第四部《人文情深》一书,和前三本书一样,分为三辑。第一辑:人文情缘,计19篇。第二辑:读书感悟,计11篇。第三辑:为书作序,计23篇,累计53篇。三辑累计20万字左右。写好序和后记,又加2篇,总55篇文章。翻阅前三本字数,加上第四本,累计总字数在100万字上下。如果完成六本书,字数可能在150万字之间。散文随笔集文人情怀系列现在争取出版六部,是准备出版第四部时刚定下来的事,但我已有信心,写作并陆续定稿和出版。
《人文情深》一书,序是四部曲中最多的一辑,也是这本书的特色。为多位文友写序,为主编的书和杂志写序,为自己的专著写序。说明这几年忙中有乐,忙中文字也增加了更多。关健是作品质量,我在进一步的努力之中,更愿意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总体来说,本书语言质朴,文笔流畅,叙述生动,蕴含着对作者周边生活中文人之间的一种认知,更是对社会中文人们的细腻观察、探索和详尽描写。也有作者对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后非常感动和深刻体会的文笔流露。再加上作者个人专著、主编的文集和杂志写序,以及熟悉的文人出书邀请所写的序。本书分为“人文情缘”“读书感悟”“为人作序”三辑,是三方面内容所汇编的一部新作。
本书是忠实的人文纪录,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即使是书评或序,也用同样的思维,并力求正确把握。因此,作品读来亲切、感人。同时,也有较强的文史价值。值得读者喜欢和收藏。
为此,感谢书中所写到的作家、文友,我们曾经一起度过了很多有意义的日子。如同记载历史,留下了永远的纪念。文友们,不管我们是否在纯文学写作中有何分歧,或在思想意识上有所不同,都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用求大同存小异原则,以求共同存在或者相互体谅。在当今中国社会,宣传社会正能量是主体文化,我们同样融合其中。我们将用文字来宣传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永远作为文学写作者的宗旨。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和亲朋好友,以及一直关心、关注和支持我写作,并盼望早日出版此书者。我有信心告诉大家,努力将作品写好,将会越写越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实现我心中永远的、梦寐以求的——写作梦、作家梦。
愿《人文情深》一书,早日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