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照芹,家住胶南,从事广告策划行业及光伏推广新能源行业,喜欢读书,崇拜爱看书有文化的人,更崇拜文采斐然的人,喜欢看也喜欢写带情感色彩的文章,有点小浪漫,有点小小资,感性,善良,独立,认真。
我的婆婆(2)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今天下班回家,一进大门,就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我的婆婆正在院子里的压水井旁给我洗一件蓝色的风衣。我禁不住嘴角上扬,心中溢出满满的暖意,20年了,她一直给予我这样的温暖。
这位73岁的白发老太太,她一生都在扮演着多重角色,她,既是别人的女儿,又是别人的妻子,她既是别人的母亲,又是别人的奶奶,她一直都在为别人操劳,却始终忘了自己……
我的特殊小灶饭——大姜炒鸡蛋十蒸“饽饽蒿”
我的特殊小灶饭——大姜炒鸡蛋+蒸“饽饽蒿”
自从结婚后,我和婆婆就住在隔壁,一直在婆婆家吃饭,在自己家睡觉,我呀,进门20年。从来就没有下过一次厨房更没有做过一顿饭。
自从前年做完手术以后,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惧冷又畏热,各种西药、汤药都不管用。就是这位苍苍白发的老太太,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一个偏方,她365天雷打不动的每天早上都会为我炒一碗老姜炒鸡蛋,只要有一天早上我7点没有过去吃,她就会用保温盒端到隔壁我的屋里。以前,我不太喜欢吃早餐,又特别讨厌鸡蛋尤其是大姜的刺鼻味道,从小就不吃姜的我,看着那碗老姜炒鸡蛋我就会犯愁,也根本不会去吃。几次之后,她不再送过去就走了,而是会一直站在那里,直到看着我吃完才心满意足地端着空碗离开。习惯成自然,她总是对我说,不能空着肚子走,一定要吃得热乎乎地出去才好。真的是习惯成自然,现在,如果有一天早上不吃老姜炒鸡蛋,我就会感觉这一天缺了很多东西似的。日复日,月复月,我的手暖了,脚不再凉了……
塌坑前,她矗立成一道鲜明的“指向标”
怀老大时,我几乎是吃啥吐啥,我的婆婆就变着花样做饭,然后利用我的慈母心“循循善诱”:“人家后屋你那个嫂子昨天吃了一大盘鱼,吃鱼孩子聪明,你咋能一口也不吃呢?为了孩子你也得学着吃呀!”我从小就没吃过鱼,硬生生地让她逼着我能吃鼓眼鱼了,吃了吐,吐了吃……我家老大从小学到初中数学都是满分,我总是跟孩子开玩笑,“你数学这么好就是让你奶奶逼着我吃鱼吃得哈!”
因为离家近,怀孕七个月开始,婆婆就不让我骑车去上班了,我就每天走路十分钟去,经常加班晚上很晚才回家。记得那天晚上快10点了,我刚刚转过胡同,就发现昏暗的灯光下我的婆婆站在那里,她一看见我就说,“从这边走,咱家门口今天修管道了,那边是个大坑。”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婆婆作息很规律,她从来都是晚上八点钟就关灯睡觉,她也不会打电话,她也并不知道我今天会加班到这么晚才回家,那她是在这里站了一晚上等我吗?
第二天我把这件事说给了我平时处得比较好的一个同事,结果,她满脸的不屑,“你以为你婆婆是为了你吗?是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要是你没怀孩子你试试,我整天跟俺婆婆斗,我还不知道吗?”当时,我非常讶然也非常反感,我认真地想了想,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从来没有跟我婆婆斗过,即便我没有怀孕,那天我一个人下班,我的婆婆也会在那里矗立成一座指向标等我。
从此,我便疏远了那个同事不再跟她密切交往。很多年后,我听说,她离婚了,原因是婆媳不和引发夫妻大战,再后来,她再婚了,然后又二婚二离,原因还是婆媳不和。
“唠叨奶奶”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暖阳
我的婆婆她心地善良性格热情活络,她跟邻里百家相处融洽,她心灵手巧,邻居家的大娘婶婶家里有啥事都会来找她,裁衣服缝衣服,做结婚茶果,缝喜被……我和孩子买了新衣服,都是她给缝扣子,她一面唠叨着一面穿针引线,“你不学营生,到时候我没有了你可咋办?”我总是笑笑说,“不会的,妈你会长命百岁的!”
她总是担心我们白天在外面吃不饱,晚上总会准备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餐,我的体重极速飙升,从刚结婚的96斤一直到现在的136斤……从我27岁结婚进门到现在, 从她50岁到70岁,我们相依相伴了20多年,她替我缝衣做饭,替我拉扯孩子,替我看家操心,20多年了,我没有进过一次厨房,没有动过一根针一条线……她承担了一切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我能够有时间有精力能够毫无牵挂地去打拼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她爱说话,爱絮叨,孩子叫她“唠叨奶奶”,下班回家,她会把一天中的村子里或者家里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细米扒糠地跟我说一遍,较之我寡言寡语的母亲,刚开始很不习惯她的絮叨,现在她一天不说,我会感觉少了什么。
生活,不就是大事小事零碎事的堆积吗?她会经常去看望97岁的姥姥,去之前总会先问问我,中午回不回家吃饭,我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她。每次,她去看姥姥了,我就觉得家里少了很多很多人,她不在的家,冷冷清清清清冷冷,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我就像被抽掉了主心骨,总是想,没有她,我可怎么办……大女儿高二下半年,我们去一中租房陪读,因为不会做饭,老公又经常不在家,我们的出租屋里几乎就没有生过火,她只能包好饺子冰起来带过去,而我只会把饺子煮的烂成一锅粥,我们几乎一天三顿都在外边吃。有一次,我晚上快八点了才回家,打开门,家里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了,客厅茶几上摆了好几个我最喜欢的色香味俱全的菜,厨房里热气腾腾油烟机轰轰轰地响着——哈,这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觉啊!
六岁的小女儿蹦跳着跑过来,声音里都带着喜悦,妈妈,妈妈,奶奶来了!奶奶来了!那一瞬间,我的泪就汹涌而至……这就是我相处了20多年,从没有红过一次脸从没有拌过一句嘴的——《我的婆婆》。
前几天的凌晨四点,我突然接到了公公的电话,一看到电话号码,我几乎是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的,紧张地心都要跳出来了,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不是婆婆病了,果然是她头晕,那一刹那,我有种天塌了的感觉,好在幸运的是,住院检查一番并没有大碍,一番虚惊,让我感慨倍生。
人到中年,我们的长辈已经是老年甚至暮年,想想便是心惊肉跳,我们还能陪他们多少年?即便你是极孝、至孝,我们还能尽孝多少年?唯有祝福天下父母,天下婆母百年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