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
•辞旧迎新咏怀】
作者\翠柳
声声(惊)爆竹,
处处(换)桃符。
细品来甜中有苦,
细品尝醉梦心如。
细品味元来大度,
细品调稷赋宏图。
这这这心儿醉舞伴红庐,
天地流觞笑云浮。
不见有情挥毫联上写年初,
不闻无情抚剑逐锋尽俗诛。
心也么呼情也么乎,
欢歌日月逐,百感春风赋。
赏析:【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辞旧迎新咏怀】的点评赏析:
凤头:
曲的开篇以“声声(惊)爆竹,处处(换)桃符”起兴,直接点题“辞旧迎新”。其中,“惊”字和“换”字精炼传神,前者描绘了爆竹的震撼力,后者则表现了新年更换桃符的习俗,迅速吸引读者注意,犹如凤头之俊美。
猪肚:
曲的中间部分通过“细品来甜中有苦,细品尝醉梦心如。细品味元来大度,细品调稷赋宏图。”四句,详细描绘了辞旧迎新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部分内容丰富,情感细腻,如同猪肚般饱满充实。
豹尾:
曲的结尾部分以“心也么呼情也么乎,欢歌日月逐,百感春风赋。”作结,简洁明快,收束有力,犹如豹尾之矫健。这部分既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手法,通过“细品来”、“细品尝”、“细品味” “细品调”词语的重复,增强了曲子的韵味、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仗工整巧妙:
在这首曲子中,对仗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被巧妙地运用于各个部分,不仅增强了曲的形式美,还深化了曲子的意境。
首先,从开篇的“声声(惊)爆竹,处处(换)桃符”来看,这是一组极为工整的对仗。其中,“声声”与“处处”作为量词短语,形成了空间与声音的对应;“惊爆竹”与“换桃符”则分别描绘了新年到来时的热闹景象与习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种对仗不仅形式严谨,而且意义深远,为全诗奠定了辞旧迎新的基调。
接下来,“细品来甜中有苦,细品尝醉梦心如。细品味元来大度,细品调稷赋宏图。”这四句中,虽然每句内部并未形成严格的对仗,但四句之间却构成了一种排比式的对仗。每句都以“细品”开头,随后跟随不同的动词和宾语,共同表达了作者对辞旧迎新复杂情感的细腻品味。这种排比式的对仗,不仅增强了曲子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还使得曲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立体。
而在“不见有情挥毫联上写年初,不闻无情抚剑逐锋尽俗诛。”这两句中,作者则运用了更为严格的对仗手法。其中,“不见”与“不闻”作为动词短语,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的对应;“有情挥毫联上写年初”与“无情抚剑逐锋尽俗诛”则分别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与行为。这种对仗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对比鲜明,使得曲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最后,在结尾部分,“心也么呼情也么乎,欢歌日月逐,百感春风赋。”虽然并未形成严格的对仗,但“心也么呼情也么乎”这一句式却与前面的排比式对仗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同时,“欢歌日月逐”与“百感春风赋”也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构成了对仗,共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过往的深刻感慨。
动词选用精巧:
曲子中的动词选用十分精巧,如“惊”爆竹、“换”桃符、“挥”毫、“抚”剑等,这些动词都准确地表达了动作的意义,同时富有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辞旧迎新咏怀】此曲以爆竹、桃符开篇,点明辞旧迎新之意,对仗工整,意境鲜明。中间通过“细品”的排比,细腻描绘了辞旧迎新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展望,情感丰富,层次分明。后段以“不见”、“不闻”对比,展现了有情与无情的两种人生态度,寓意深远。结尾以欢歌、百感作结,既总结了全曲的内容,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余韵悠长。全曲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辞旧迎新之作。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