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四大皆空”
文/丹 舟

昨天,我写了一篇小文,谈自己一生四次读《金瓶梅》的不同感受,文末四字是“四大皆空”。
有朋友问:何谓“四大皆空”?特作此简文敬复。
“四大皆空"是个佛教用语,译成汉语后,又成为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
“四大皆空”是佛教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四大皆空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
1、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2、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3、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4、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这四个概念不仅是佛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印度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颇有些消极情绪。
《金瓶梅》第六十六回就是:“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2024年12月31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