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游
仇育富
一直羡慕别人去过北京,在他们眉飞色舞地描述北京各景的时候,我的心也早就跟着他们飞到了那儿。但上了41年的班,一直都无缘到北京一趟,退休后的一年陆续跑了十多个省市,半年前到北京去参加全国中医保健行业建设大会,下塌在人大宾馆,回来后总算有了在朋友们面前吹嘘的资本,但那一趟什么景点都没进得去,所有想去之处都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不管怎样,总算来过北京一趟。
一、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我们一家人晚上在盐城坐火车,卧铺睡上一觉,早上七点在北京丰台站下车,在地铁转了一趟车,来到珠市口预约的宾馆。起初我觉得这地名可能有故事,在与这里的老北京的街坊闲聊时才知道珠市口是老北京的地标,原名其实叫“猪市口”,明朝时期这地方是生猪买卖的集散地,因皇帝到天坛、先农坛祭祀都要经过此地,生猪市场的气味让皇帝颇为不满,便下令将生猪市场迁往他处。为了提升地名的文化品位,避免“猪市口”这一略显粗俗的名称,人们采用了同音换字的方法,将“猪”改为了“珠”。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在这处盖了一座哥特式建筑的基督教堂,与紫禁城同处一条中轴线上,教堂的门是朝东开的,尽管不是门对口,但明显存在着一种挑衅。西方和我们的这种文化挑衅由来已久,这座教堂的存在便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在合德宾馆安顿好便来到天安门广场,到北京先瞻仰毛主席遗容,这是我们到北京的旅游的首站。经过层层安检,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来到纪念堂入口处排队,门口保安告之包裹、水杯、相机等一切随身物品都不允许带入,必须到路对面的红房子寄存,打火机更不用说了,第一道安检就被扔进了专门收集打火机的箱中。临进纪念堂前,外孙手上拿着儿童照相机又被拦在外面,无论你如何解释也没用,这是他们的硬性规定,只好再次返回到路对面去存放。
这时候我有机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四处观看,拍几张照片。半年前来的时候天安门近在咫尺却没能进来,今天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前,这里是中国的心脏,更是北京的中心,以天安门为代表的一条中轴线上有着许多历史和故事,这些都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旅游过程中逐一寻找答案了。
进入纪念堂,人们脚步开始显得沉重,高大的纪念堂内庄严肃穆。我们跟着人流慢慢向前移动,目光早就投向了伟人身上,他离开我们48年了,还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那天下午我正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在西河口的大河中游泳,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哀乐,隐隐约约好像是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新闻播送,那时候大家都不敢轻易地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大家都听清楚之后才开始悄悄议论起来,然后就赶紧穿衣服回到学校,老师已经通知各个班级组织学习扎白花,这时候大家才知道一个最悲哀的日子来临了,那段时间不止是我们学校,全国都沦陷了,所有国人都沉浸在极度的悲哀之中,这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发自国人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就如一个家族中失去了主心骨,这是一个国家失去了主心骨。
伟人就躺在离我们只有三四米的地方,但他身上那强大的气场让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得到。所有游客经过之后都会回过头来,以期能多看一秒。
主席生前我们没能亲眼所见,现在能瞻仰一次他的遗容也算是满足了心愿。
二、参观国家博物馆
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首先就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在这之前我们已去过近百家博物馆,殷虚、三星堆、二里头,以及各省、各个城市的博物馆,此外还有其他专项博物馆,在其他博物馆中他们介绍时不经意间都会说到同样的一句话:“目前这个是复制品,真品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来到国家博物馆意味着中国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都在这里了,这里珍藏着一个国家的底蕴和文化精粹,这里有被精心保存的件件古物,也有被数次考察的精确历史。这里的过往与如今并存,复古与现代同行。
隔着玻璃展柜,我和时空对望,想象每一个物件发生过的故事,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参观了很多博物馆,每一次都是在与历史对话,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终于到了中国最神秘的博物馆,有了上百家博物馆参观的积淀,在这里我更是怀着激动的心情逐一解读这里似曾相识的每一件文物,更是逐一地去亲眼目睹了那些最具历史特征的馆藏品。
一个国家的历史就是这个国家的脉络,源远流长而不可溯,只有以史为镜,方才能知兴替。博物馆中那一件件古物就是时间最好的证明,也许黄沙早已腐蚀白骨,我们无法从长眠于地下千年之久的古人口中知道曾经的故事,可我们却能通过那一件件器物穿越光阴,透过它们身上残缺的花纹和模糊的样式,看到它们曾经的花开花败、潮起潮灭、云卷云舒。看到当年所发生的陈年旧事。看到一个个盛世王朝如何建立,又如何一步步毁灭的过程,生动、立体而血腥。伫立在一件件文物面前,我们早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历史在眼前、在耳畔绘声绘色的直观呈现。
从一楼依次进行参观,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那么大一座国家博物馆,我不可能通过一天的参观就能穷尽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每一位在这里参观的有心人都会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许多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都讲述着一段动人的历史。在这里,我置身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从四大发明到古希腊文明,我们都会为自己能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骄傲、自豪。
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已经四点多钟,北京的天黑得早,出门四处望去,繁华的京城川流不息的车流人和行人。我们穿过一个红绿灯口,来到了对面的正阳门步行街,这里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看到门钉肉饼就买来品尝,走进一家饭店吃了点北京的特产,继续在北京的夜市上踯躅而行,时不时地走进各式各样的店铺去淘宝。
近九点,我们回到旅馆,此时才感觉小腿上有条肌腱酸痛,这是平常缺少锻炼的结果。
三、参观中国科技博物馆
按照行程,今天参观中国科技博物馆。我们先在鸟巢广场附近下车,步行在广场上,感觉有点冷,外面的气温已是零下5度。走进一店铺,在里面买了顶帽子。
鸟巢对面是水立方,这一片广场很大,从南到北约有2公里,车辆都封闭在外围。这座2008年奥运会使用过的特色建筑也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到北京的人都喜爱来这里拍照留影,我们也不例外,以证明自己也来过。
在这漫步半小时后我们打车来到中国科技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分开行动,我独自一人找自己所关心和喜爱的去处,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医中药方面的内容展示。在文明交流展区有“丝绸之路”以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还有近代以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在探索科学历程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外孙要去找他自己喜爱的场馆,那就是儿童科技场馆,这是他的最爱,既能娱乐,又适合儿童互动,动手、动脑。我则是楼上楼下各处观看,累了就坐下来息上一会,喝一点水,只是不能抽烟,跑过那么多的博物馆早就习惯了这些规定。
这里无疑是中国最高科技含量的博物馆,有历史的,有今天最前沿的高科技。进入馆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进入太空的航天器。我们将这里的浏览顺序搞清后便按照各自的喜好去参观了。在中医展馆,从人体的经络走向,到各种针灸器具的展示,甚至还有针对人体各种病痛的按摩手法,我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最长。不到这里不知道,到了这里真是吓一跳,一个国家的强盛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它的冰山一角了,整个博物馆的展览以参与、体验、探究的形式,培养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搭建公众与科学沟通的桥梁,激发起前来参观的国人弘扬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助力构建创新生态和创新文化。
我到处走了一遍之后在一楼西侧儿童科学乐园里找到正玩着起劲的外孙,这里以“乐享科学·筑梦童心”为主题,适合3-8岁的儿童及陪同前来的家长。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们认识自己、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触摸科技,用另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有趣形式,鼓励儿童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享受亲子互动、获得科学教育观念的提升。
人类自蛮荒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中,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只有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才能在这里找到许多困惑自己的一些答案。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这里并不适合旅游观光,只能用“没有科学意识勿入此门,旅游观光另寻他处”来劝告了。
从科技馆出来我们再次步行往鸟巢方向,经过一座长桥,桥下近百米的河面上已有人在冰冻上行走。据说今年的天冷得较迟,若是在往年这里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溜冰场了。这场景我已是多年未见了,家乡的河面上还是小时候见到过冻得结实实地,可以在冰上行走,再往后只有在水不流动的池塘中才会冻成这样,学校也是禁止学生在冬天跑冰,怕学生出现意外。到了九十年代发后就再也没见过哪一座池塘会结成厚厚的冰了,今天在北京总算见到了,外面的气温比家乡要低,但并没有家乡冷,因为我们地处海边,湿气重,阴湿的气温就会显得很冷,北方人最怕在我们那儿过冬,因为北方干,风也不是那么让人觉得刺骨难受。
四、登上八达岭长城
周一是全国各博物馆闭馆的日子,这一天登长城的人相对其他时间要多一些。我们联系了顺风车,说要380元来回。又联系了“北京一日游”的旅游公司,结果折算下来只需180元,而且还包括了参观颐和园和圆明园。
在约定的地点登车,年轻的导游一路上不适时机地为我们讲解了沿途所经过的路线上过去发生的故事、今天的变化,让所有参与一日游的游客们大开眼界,都对这次一日游倍感满意。他生动地解说仿佛是在介绍自己家中的院子,我不能不叹服他的专一,看得出来他是北京当地人,在给游客介绍北京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满脸的自豪和骄傲。
导游介绍说: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天大家看到的长城是经过后来修缮的,并不是孟姜女哭长城的那一段。当年秦始皇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入,动员数十万民工用土石夯实成墙,连绵数千里。由于长年累月暴露在野外,风侵雨蚀最终倒塌。后来明朝再次修建,今天的长城遗址是明长城的一段。
所有来长城的国人不仅是奔着这个旅游景点而来,更多的是为了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来,这是世界性的伟大工程,英文的长城叫做“Great Wall”,意思就是伟大的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壮举。
我和外孙没有精力登800多米高的长城烽火台,选择了坐缆车上去。下了缆车我们顺着人流往高处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攀登,此时室外的气温已接近零下10度,但衣服包裹得很严实,加上一直运动着,并没有觉得冷,只有站到长城的缺口处迎面吹来的北风才感到刺骨的寒。极目远眺,群山重叠,长城一直逶迤向远处延伸,给人一种历史久远的感觉。冬天的北京郊外树木枝叶早已凋零,群山也呈现出一派荒凉,但有这长城在人们的视线中执着向前延伸,这好似是中国人不屈不铙的精神,加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因而这里的一年四季登长城的人都是人流如织,从没有淡季。
我恐高,坐缆车也是第一次,既坐上来就有种听天由命的心理,大家都不怕,我也不能被人笑话,硬着头皮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再坐下来时看一眼脚下离地面几十到上百米,难免还是会产生较大的恐惧感。
毕竟我到了长城,毕竟我登上了长城,还留下了影像,也不枉来北京一趟了。
五、参观颐和园
导游说,了解了颐和园就能知半个大清史。听了这话我不能不用心去听导游解说了。首先进入园中的一处古建筑,导游说这里是慈禧太后的行宫,之所以称之为行宫,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她每年春、夏、秋都要在这住上三个季度,入冬后便起驾回到故宫。门口有龙凤铜雕各两对,凤在里、龙在外,凤的造型很得意,而龙的造型则有些落魄的样子,这是权势处于至高无上时期的慈禧的刻意安排,她是要让自己这只凤来压住龙,以此来彰显自己尊贵的地位。
颐和园中有一大石,石头高4米,宽两米,长达8米,这块独体石头经过自然风化浑然天成,怪石嶙峋,被誉为天下奇石,上面有乾隆当年写下的“青芝岫”三个字,众人纷纷要站在石下拍照打卡,被导游劝阻。石头有“时(石)来运转”的寓意。明朝末年的米万钟酷爱书法,喜欢奇石,人称“友石先生”,他花费重金运石,雇佣几百人、44匹骡马,泼冰成道,将石头一步步运到山下,正要将石头运往家中收藏,不想被魏忠贤弹抄家、革职还乡!米万钟因为这块巨石葬送了家业,认为这块石头不吉利,是“败家石”,便将石头扔在路边,后被乾隆花重金运回颐和园。乾隆自从运回这块石头后加速了败家的进程,挥霍无度将家底掏空。这块石头在前朝败光了一个家,在清朝败了一个国家,因而外界百姓都称此石为“败家石”,大家一听都不敢再在此拍照打卡了。
说到慈禧不能不提到大太监李莲英,他在宫中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李莲英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他有两个特长深得老佛爷喜爱,一是他有一手梳头的好功夫,伺候人的时候不温不躁,恰到好处,让被伺候的人感到很舒服。二是他是太监,命根被阉割后雌性激素的原因使他的嗓子变细,原本就会唱京剧的李莲英声音越发好听,老佛爷每天都喜爱听他唱戏。最重要的是他懂得揣摩人的心思,太后越给脸,他越谦虚小心,这是他长期得宠的原因。他是老佛爷的影子,也是老佛爷使用的工具,许多鲜为人知的坏事都是他替老佛爷做的。慈禧睡眠不好,早上要睡早觉,为防止外人打扰,李莲英就在老佛爷的寝室外树起两根杆子,上面挂个灯笼,只要外面看到灯笼降下来便知道慈禧已经起床了,这根杆子如今也成了颐和园的一景。
进入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导游介绍说,这里号称是“天子监狱”,是慈禧太后用来囚禁同治皇帝的。咸丰皇帝去世时同治才6岁,因而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这一奇景。帘子的后面是由两宫皇太后(慈禧与慈安)辅政,同治虽是坐在龙椅上,却是没有任何话语权。他18岁开始亲政,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母亲慈禧的阴影下,心理上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他的私生活混乱,流连于北京八大胡同等风月场所,最终染上了花柳病,19岁就去世了。同治去世后光绪继位,光绪是个有抱负的皇帝,联合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变法,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光绪遭到慈禧的软禁,地点就在颐和园的玉澜堂,也称之为瀛台,这里围墙加高,门窗全部用砖石堵死,只留出一个小门,由两个太监把守,可怜光绪皇帝被囚禁10年之久,每天的饭菜不是冷的就是干的,据说在他被囚禁的10年中从没吃过一顿饱饭。1908年11月,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临死前她还不忘要将光绪除掉。据说光绪被在食物中下毒,毒了4天才死,在他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
从颐和园东宫门入园行不足千米,有一条全长728米的曲折游廊,长廊枋梁上有1.4万幅彩画,许多工匠和艺术家被派往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去写生,然后回到北京开始在长廊上将写生作品复制出来,历时数年。这里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宛如翡翠项链,将分布在湖山交接处的亭台楼阁、大小院落连缀成一串。长廊上绘有刘关张桃园结义、宝黛读西厢、苏武牧羊、嫦娥奔月……如今,游客漫游长廊,总是先被耳熟能详的彩画故事所吸引,细细欣赏下来,再感慨画功之精湛。寻找熟知的彩画典故,也让游园多了一份乐趣。
颐和园中有一较宽阔的水面,名为昆明湖,水深仅1.6米。远看有一小岛,名为南湖岛,岛上绿树成荫,导游介绍说,这里曾是慈禧检阅北洋水师练兵的观光台,同时也反映了慈禧是如何误国、臣子如何献媚主子,北洋水师的炮舰能开进水深只有一米多的水塘里吗,真是笑话。
南湖岛旁边有一座17孔桥,导游说,如果你们在冬至这天来的话会看到京城八景之一“金光穿洞”,这一天太阳落山时夕阳斜照进17孔中,每孔都会露出金光,也成为颐和园每年游人最多的一天。
在南湖岛的尽头则有一亭,名为知春亭,远处看去,南湖岛似一龟身,17孔桥似龟脖,知春亭似龟头,整个一幅象形水墨画。这也是当初设计者的良苦用心,颐和园中以鹿、龟、鹤为多,意为长寿。
颐和园是圆明园的一角,是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重建的一景点,全部挪用的是北洋水师的600多万的军费,慈禧只图自己享受,哪管国家安危,以致国家在她当政期间受尽列强欺辱,整体国力倒退,直至大清最终灭亡。
难怪导游说了解了颐和园便能了解一半的大清历史。
六、游历圆明园
离开颐和园,我们来到圆明园。这是一座历经三代帝王、花费了150多年、耗费大量物力、千百万劳动者用血汗浇铸而成的大型宫殿,达到了中国园林建筑业的巅峰,荟萃了中西合璧的精髓,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导游说,圆明园有故宫的10倍之大。所以我们都选择了乘坐观光车进入这座不忍目睹又要看一眼的矛盾心理去看看这座包含旧中国屈辱历史的废墟。
历史上的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听说咸丰皇帝就居住在圆明园,他们的队伍直捣圆明园,恰巧咸丰帝去承德避暑山庄狩猎而逃过一劫。
法军先行来到这里,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进入了圆明园。这里的建筑和奇珍异宝让他们眼花缭乱。哄抢一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随后而来的英军也加入了抢夺的队伍。这场残暴的掠夺整整持续了2天,可随手拿走的宝物抢完,他们还将雕花的石墩、木材、房梁等拉走,最后英军干脆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大火整整烧了3天3夜,几百名宫女、太监在大火中丧生,圆明园化为了一片废墟,当初的富丽堂皇仅在一夕之间只剩下灰烬,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这场抢夺被抢掠的宝物约为150万件,上至先秦时期的铜器,至明清时期的名人字画,都没能逃脱毒手。事后咸丰派出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带兵前去抵抗,
但很快便主动投降,并且跟英法联军谈好了条件,只要他们不再抢夺紫禁城,就会打开安定门放他们入京。这也是紫禁城为什么能在这场抢夺中逃过一劫的原因,也是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后来几个不平等条约的惨痛历史。
我们来到最具代表性的喷泉池边,这在许多教科书的封面上都有的实景,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常来此欣赏喷泉,其喷水声响之大令对面的人也只能靠打手势交流。喷泉对面有一供皇帝观光的地方,但大臣们提出异议,说天子应坐北朝南方显九五至尊,不能坐南朝北。为破这一说法,乾隆请人在坐椅后面雕刻了5块西洋画的石碑,以镇水势,最终这水势没能被镇住,大清还是被历史所淘汰。
散落在乱草丛中的残破石料静静躺了100多年,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屈辱的历史。沿途所见都是断壁残垣,一派荒凉,但见路边有许多印着当年这座世界级园林的各处建筑图片,无一不是精美绝伦,但凡是人都不会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他们毁坏的不只是一些建筑,而是毁掉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明标志和历史。
参观完里面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坐着观光车来到一处蒙古包,在里面看了影像资料,短短7分钟的影像真实再现了当年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的场景,所有观看者都陷入了沉默,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这里。
圆明园中看的不是风景,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清华、北大都建在圆明园的旧址上,就是要让我们后代人不忘历史,要奋发图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七、看天安门升旗、游故宫
周二我们六点多我们退了房,将行李寄存在旅馆便往天安门方向去看升旗仪式,通过层层安检来到天安门广场已过了七点,天已开始渐亮。外面的气温很低,大约在零下6度,全身包裹得很严实,但拿出手机拍照的时候才觉得手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有点吃不消。
七点半升旗仪式开始,我们只能远看,听着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那一刻,每个在场的人都是心潮澎湃,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齐声唱响了国歌,目送送国旗缓缓升起。国旗升起来了,人们心中的信念也跟着升起来了,民族的自信心同样也升起来了。
我对外孙说:“这里是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则是心脏中的心脏,我们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个大国的文明形象。”让他亲眼看到天安门前国旗仪仗队的士兵升旗的场景,他也跟所有人一样有种神圣感,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升旗仪式结束,我们走过金水桥,从天安门中间的门进入故宫。
置身这座皇家宫殿四面的高墙下,每个人都忽然间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当初故宫之所以这般布局也是基于这种原因,让进入这座紫禁城的人都有一种压抑,感受到天子九五至尊的威严而不敢行犯上作乱之事。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传闻当年的朱棣长到成人,有大臣对朱元璋说这儿子不像他,倒有几分像陈友谅,于是,朱元璋听信偏言,逼死朱棣的生母,将朱棣派到当时的燕京,就是后来的北京,燕王朱棣在燕京期间加紧练兵,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杀回南京夺取政权做了皇帝。礼部尚书李至刚说燕京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明成祖也觉得自己还是习惯住在燕京,便说了一句非常豪迈的话:“天子守国门”,便迁都到燕京,从此北京就成了明清数代皇帝的都城。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有大小宫殿70多座,故宫有4座城门,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3大殿,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3大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常在电视、电影里面看到故宫的宏伟气势,今日能有机会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却了一桩大心愿,因而在里面走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尤其是看到皇帝的金銮殿,看到了真正的龙椅,看到皇后居住的正宫,看到了御花园和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还看到了钟表馆内收藏的各种钟表。在黄帝的寝宫外导游说:“都说皇帝有三宫六院,皇帝晚上在哪儿休息不是自己想去哪就能去哪的,要翻牌子,翻到牌子的宫女就如摸彩票中奖一样,由太监们用被单裹着从侧门送上龙榻,跟皇帝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一柱香的时间,大约半小时,过了时间还不见结束,太监就会左一遍右一遍地叫了:“皇上,时间到了,保重龙体啊。”这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典故的由来。
平常宫女所住的地方是统铺,还有冷宫,最著名的就是东南角上的珍妃井。
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喜爱的妃子,她最得光绪宠爱,每日侍候皇帝左右,与帝共食、共饮、共乐。但珍妃并没有能陪伴光绪一生,光绪变革失败被慈禧囚禁,珍妃也被关进了景棋阁后面的小院里再也无法见到光绪了。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仓促带着光绪西逃,临走之前,她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赐死珍妃,将珍妃推下了井,至今珍妮井还在故宫中向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游人在无声地诉说着她当年的不幸。不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珍妮井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古人认为井里死过人就没法用了,会在井口放置一块井口石,又叫做箍井石,留下一个很小的口,还上了锁,以防有人掉落进去。所以现在看到的井口很小,一个成人是无法掉下去的,这也是去故宫旅游的人看到此井后共同的疑问。
接近下午两点我们结束了故宫的旅程,出口处的神武门是故宫的北门,最初名为玄武门,后来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称为神武门。
再次回眸这座宏伟的宫殿,心中升腾起无限感慨。
八、回程的故事
在北京4天时间,每天都安排得很紧凑。北京毕竟是一座古都城,里面藏着好多的故事,仅用这几天想了解北京是远远不够的,但我在旅游过程中都很用心地去了解这座城市、了解我们的首都,并决心将这趟旅游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当晚我们登上了回程的火车,睡了一觉,早上定了五点半的闹钟,闹钟响过之后我便起床做下车的准备。洗漱之后回到车厢,车厢上下各4张床,现在是旅游淡季,旅客不多,我们住进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入住旅客。闹钟又响了,我拿过手机关掉闹钟,顺手将手机放在手边的搁板上,开始仔仔细细地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临行时又上上下下好好查看了一遍,确认没有落下任何行李。
下车后感觉家乡的气温没有北京低,但还是感到比北京冷,风吹在身上就是一阵寒意。看惯了这里的天空,但从在北京拍的照片来看,背景都是一种天蓝色,干净、透明,以往常有报导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现在看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比我们这里还要好。
我们拉着行李箱到地下车库等约好的出租车,顺手摸了一下口袋,忽然脑袋不觉“嗡”地一下,浑身的血液好像在此时瞬间凝固了:“不好,手机落在火车上了。”
事后想想我当时的模样一定是失魂落魄。不由分说,回头就往进站口奔,明知火车肯定已开,但心中仍存有一种丝侥幸。跑到进站口就准备冲过去,被车站工作人员拦住了:“不能进,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地球人都能看出我一脸焦急的样子。“我手机落在了北京来的火车上了。”“你等一下,我来联系。”他用对讲机呼叫了站台工作人员,接着就对我说:“来不及了,火车已开,你可拨打12306火车客服中心。”
摸索了好一会,不停地拨打电话,将需要填写的内容按提示填上,接着便不停地拨打我的手机号。只过了几分钟我的手机终于接通了,电话的那头传递过来一颗定心里丸:“你好,你的手机我拿到了,我是列车员,我们将会把你的情况向列车长汇报,然后把你的手机交给下一站,请他们帮你处理。你放心吧,别着急,到了我们手上就等于到了你手上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回程的出租车上接到了东台站的电话:“你好,你的手机已到我们东台站台,我们会将你的手机转回盐城站。”“噢,我是大丰的,请你们带回大丰站好吗?谢谢”“好的,我们把手机带回大丰站,到时你到大丰站失物招领处去取。”
回到家时已是早上七点半,现在的人身上缺了手机就像丢了魂,我的手机里有许多资料,手机就是一台多功能的电脑,许多文章、图片都在里面,这些远比手机里的钱要贵重。我脑子里还在设想着,如果手机真的回不来了怎么办,并不只是重买一部手机那么简单,关键是里面的资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找回,因为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微信的密码早就记不清是如何设置的了。
时间刚过八点半,大丰高铁站的电话已打到女儿手机上,让我带上个人有效证件去领取手机。
这时候我已变得很放松、很从容了,带上了去年在行政中心窗口办理的老年卡,不紧不慢地跑向离家不远的公交站台,等开往高铁站的一路公交车。一支烟的功夫过去了,走来一老大姐,此时我眼中看到所有的人都觉得是自己的亲人了,主动上前打招呼:“大姐,你等几路车?”“我等一路车到吾阅广场。”接着她朝我看了看,问:“你是不是姓仇?”
她戴着口罩,所以我一时没看清她的脸,原来她也是西河口的老邻居,姓沈。天冷,我们或坐或站,一边交谈起来,我把早上刚下火车丢失手机的事跟她分享,她也很感慨:“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这个时代真好,手机掉了都能有办法帮你找回来,若是过去,你怎么着急也没用。”
谁说不是呢,时代在发展,政府的各项服务民生的工程在不断完善,我们都是这个社会大红利的受益者。
十几分钟后一路车到了,我们上了车,上面只有1个乘客,跟我一起上车的4个人都拿着老年卡。我不由得感慨道:“你看这公交车上都是些老年人在坐,都享受免费待遇,公交车肯定是不赚钱的,我们享受的是政府的福利啊。”
沈大姐说:“是啊,政府每年在这上面都要补贴好多钱呢,想想我们今天的生活真好,有一份退休工资,有自由的时间,每天免费坐公交车买菜,回家烧饭,想吃什么都不用愁,再想想以前的生活,我们已经很知足啦。”
一路上有上车的有下车的。到了大丰高铁站,来到站台,我跟站台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拿出身份证,她让我签了字,然后拿出手机,我输入开机密码,证明我是这手机的主人。工作人员完善了程序,我连说声谢谢的话都已说不出来了,喉咙好似有东西给堵上了,停顿了好几秒,很激动,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失而复得的心情,老泪差点要流出来。
我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九点,手机坐车旅游了三个小时后再次回到了我身边,这时候丢失了的魂总算重又回归了我的身体。
手机丢失是我北京旅游的后续,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有起有伏。
幸运生在这样的国度,让我对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新年遐想
文/黄新民
日历
一本本日历,
陪伴着我的人生,
走过四季轮回,
喜忧参半总有一丝丝遗憾......
在时间的围城里,
点点滴滴捡拾起过往,
又从时间缝隙里,
迎来生命之光。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
去追寻一份难得的精神家园。
时间无迹,
岁月留痕。
倘不困于心,
安之泰然,
便能淡泊以明志。
若不乱于情,
固守底线,
就会悠然而宁静
诗与传承
饮酒抖擞吟诗篇,
李杜牵手往前走。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中华文化代代传。
一代伟人毛润之,
雄才大略著华章。
气势磅礴盖千秋,
无与伦比最锦绣。
只要你朗读他的诗句,
你会感受到他的诗言强悍恢弘,
你会感受到他的诗意浓厚非凡。
只要你走进他的诗境,
你仿佛看到中国人抗鏖战牺牲时情景,
你仿佛看到从黑暗中露出黎明的曙光!
你仿佛看到从危机中变契机的希望!
他的诗具有诗胆,
穿透了宇宙,
震撼了地球!
他的诗具有诗魂
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
让华夏儿女当家作了主人!
从此换了人间,
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
前面暖阳变温馨,
后侧清风送凉爽;
感谢太阳公公赏赐光和热,
铸成这世界上不朽的永恒。
夜色朦胧淡淡白光洒,
爱情路上月亮姐姐来见证。
吴侬软语寄深情,
宛若大雁南飞一排排,
一会儿“人”字直飞,
一会儿“一”字横行,
横空天际低吟唱,
“沉鱼落雁鸟惊喧,
羞花闭月人愁颜。”
黄叶飘飞又一载,
唱一曲送走旧流年,
吟一帘幽梦寄新岁,
太阳公公唱红了脸,
月亮姐姐羞弯了腰。
于苏北
二0二四.十二月.二十二日
总编辑、总设计:山旮旯
主 编:黄诚专、袁德礼
责任编辑:黄诚专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