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有你
张坤堂

龙年的秋天,年逾八旬的李之敬老人牵着他文学梦想,枕着刚刚出版的《济南的前夜》含笑驾鹤西去。他是济南周三读书会的一位资深学员。
我认识李之敬先生整整3年了。那是在疫情期间,我第一次参加周三读书会时,济南市园林设计院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第一次来到,就感受到读书的美好与写作的力量。在这里初识李之敬老师。
当学员交流完自己的文章之后,总会有几位资深学者、专家进行评点。少说优点,多指出不足。我突然发现,坐在会议室西南角,靠近后门口的一位老者站了起来。他中等身材,面庞清瘦,眼圈有些发黑,那是经常熬夜读书痴迷的特征,穿一身深蓝色的服装,头戴一顶有遮掩的帽子。他发言时铿锵有力、声音格外洪亮,并且语言十分干净、利落,鞭辟入里。看他的年龄有70多岁,快80岁的样子。
后来,他慢慢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学员告诉我,这位老先生叫李之敬,是一位企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听他的发言,每次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依稀看到他只有一颗牙齿露在外面,虽然发言有些费劲,但他讲话从不拖泥带水,从不穿靴戴帽,从不浮夸敷衍,总是严肃认真一本正经。他这种仪式感为周三读书会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珍惜别人,尊重别人,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他人的时间。这就是一位周三人的品质。由此,我对他敬重有加。
2022年暑期,周三读书会挥师西去,迁移到青龙山的北麓,市中区的文化广场附近。正是夏季天长夜短的时间,我们参加读书会的人一般去得很早。我曾经与李之敬老师在婆娑的树荫下,愉悦地徜徉。我们都聊起了自己的过往。他告诉我,参加周三读书会快十年了,他对周三读书会情深义重。还说,他妹妹的孩子都在洪家楼这边居住,孩子也在附近上学,问我认识不认识?他还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当校长的肯定会认识他们。”
其实,洪家楼地区很大,我是难以认全的。不过,他说妹妹居住在洪家楼北侧棉麻厂小区,我知道这个地方,这里属于我们学校的招生范围。我认认真真地说:“李老师,您再到洪家楼去,一定到我那去做客,我请你吃饭,而且带领你看看我所工作的学校。”之敬老师附和着说:“我也会盼望着这一天,只是我在西边住,远了,很少去洪家楼那里。”
在以后的交往中,我发现李之敬老师他的发言总是公平公允、推心置腹,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对于周三比较成熟的作家,他也毫不客气指地出不足。对于新手,他还多少有一些鼓励之情。他也经常提交自己的作品,散文诗歌都有。这也是我逐渐对他产生好感的一个原因。
有一天,微信中突然有一名叫“香草”的新朋友要加我,我一看这个名字有点纳闷,是不是一位风雅女士来加我?多少还有点戒备。再仔细看名字还有俗气。我沉思半天没有加,最后再看下面的备注,才知道他就是李之敬老师,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从此,我们也成了微信的好友,相聊甚欢。

香草,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娇艳的花朵,在他人的眼里微不足道。它也愿意释放淡淡的馨香,给人们带来惬意,为空间留下一缕芬芳。虽然是一株小草,它更愿意做风雨中的劲草。这也是李之敬先生的憧憬的目标。
读书会迁到山东大学数码港时,我们两个经常坐在一块儿聊天、谈心。谈论文章写作,谈论人生也成了我们平时的话题。有一天,我还和李老开玩笑说:“晚上您回家以后,老伴儿会早给您做好饭等着,再喝一盅休息?”这时候,他的脸有一点沉下来,但也没有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只是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声,我的老伴已经走了十多年。我没有时间再去做饭,回家晚了就泡点干粮吃,凑合着过去就行。
听了他的话,我真的有一点歉意,也怪我太唐突,实在是不好意思,怎么给李老师圆这个场?他看我有些窘迫的样子,他倒是满不在乎的说:“呵呵,早就习惯了。”他简短的一句话反而为我解了围。
2023年的7月份,在济南市举办的一次图书博览会上,我与李之敬老先生度过了大半天的愉快时光。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参加几家作家新书发布会,还听到了著名作家现场的报告。我们都深受启发。
我随意问他:“李老师,我感觉您最近提交的文章少,在忙什么?”这时候,李之敬老先生顿了顿说:“我一本长篇小说《济南前夜》正在在校对之中,估计明年就可以出来了。到时候,我送给你一本,请你指正。”我听后,心情为之大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80岁高龄的老人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写作,每周都参加读书活动,这不就是周三的一位标杆式的人物吗?
因为读书会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两年的时间辗转了三个地方。2023年下半年又转战到龙奥大厦南侧的和苑社区。这里远离市区,比较于偏僻。我听李之敬老先生说,他每天下午三点钟就要从老家赶到这里。他这种坚毅精神,也深深的影响到每一个人。我很关心他的回程,尤其是天寒地冻的日子,坐公交一定很不方便。好在,还有一些热心的文友把他捎回去。
从他的年龄和他的学识,着实令人起敬。我有个疑惑,为什么不管春夏,他经常戴一顶帽子?后来在周三学员作品展时,我发现了李之敬先生的免冠照片,原来已经谢顶。他不愿意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让别人看到。他这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吧?
我情不自禁地称他为李老。他当即就纠正说:“不要叫我李老,我还年轻,叫老李多好,叫我李老,不把人叫老了吗?”我也有点儿自知理亏,觉得李老师说的还真有道理。可他的这份专注,这份勤奋,这份执着,即便是叫他李老,一点儿也不过分。他是周三年最长者,而且是一位耄耋老人呀。
进入龙年之后,李之敬老师参加读书会的次数有些少,后来见不了他的身影。但是李老不能够到场,我的心里多少都有一些对他的思念。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他老人家罹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大家都为他的身体和健康而担忧。同时也传来一份喜讯,他的新书已经在出版社付梓印刷了,很快就要和大家见面。
他的新书还是在万泰装饰公司这个新地点与大家分享的。不是他亲自来,而是他委托他的儿子把新书提前带到了现场。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有金后子先生题名的《济南的前夜》,他的一部散发着墨香的新作。30多万字的小说,书写了解放战争时期济南几个普普通通市民爱国爱家,为争取胜利英勇不屈的故事。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认识不久,在大观园一次征文发奖大会上,他的一篇参赛文章《打响济南的第一枪》,获得了最高荣誉奖。文章点击率竟然达到了70多万,令人震惊。他写的解放济南的前夜,在济南大观园响起的枪声,仿佛就在昨天,也正是有这一声清脆的枪声解放了济南,让济南这一个古韵悠长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这一个地标式的大观园又涅槃重生。他老人家登上领奖台,的确是实至名归。
进入深秋,我们突然听到一个噩耗,李之敬老先生与世长辞了。这个时间,是他的新书发布不久。本来想亲自为他送上一程,不巧的是,这一天早就安排了重要的事情,只好在心中默默地祝愿李之静老人一路走好,读书之路一直延伸下去。
芳华十年,书香有你。
2024年12月30日

张坤堂,山东省作协会员,省写作学会、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作协顾问。参加的征文多次获奖,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2024年3月获得山东写作学会与都市头条颁发的十大散文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