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走”了
文/谷百川
(原创 谷百川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12月30日 11:18 河南)
听说老朋友安昨夜“走”了,我不由得大吃一惊。他虽然年已八旬,但平时身板骨挺硬朗,小伙子一样,开车拉粪,刨地种菜,抡大锤砸废钢筋……家里地里的活没少干。昨天他还开着电动车去磨面呢,怎么说死就死了?
听街上人说他昨夜在河滩捡废品时摔倒了。因那地方偏僻没人,当家里人东寻西找第二天傍晚找到时早已冰凉了。唉,一个可怜的人。
他幼时丧母。长大后我们一块拉了多年架子车,啥样的苦都吃过。近年来,儿女们各自成家,都忙着自扫门前雪,没时间看望他。况且他结结实实的不用孩子们耽心。但他老伴的身体不争气,病病蔫蔫的常年多病,不能干活,尽会给钱找门路。但是家里没钱,就逼得他也得寻找来钱的门路。八十岁的老头子了,外出打工是痴心妄想,谁要呢?连六十岁都成了过时的黄花菜。他很勤劳,在大渠边开了一小片荒地,种点菜,仅供自己和几个女儿家的人吃,别指望卖钱。挣钱的事,他还得自谋职业。捡破烂便成了谋生的手段。整天眼珠子瞪得鸡蛋大,拾废纸片、饮料瓶,提着铁锤在建筑垃圾堆上砸废钢筋……凡是能卖钱的破烂东西,都要。钱真是好东西,可惜不好挣。为了钱,老友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你还是年轻小伙?况且还是夜晚,黑灯瞎火的,你不怕摔倒?到底发生了事故,还不是摔倒了再爬起来的事故,而是想改正再没有机会改正的事故!
老友“走”了。我很悲痛惋惜。孩子们也捶胸顿足,都恨自己对老父亲关心不够。平时没有给爹妈送点温暖,问问身体咋样,带点吃的喝的,给一点钱,陪爹妈拉拉家常,没有。现在只有懊悔了。不过还有个弥补的机会。病秧秧的老娘还在,再不能错过孝敬老人的机会。一声雷惊醒梦中人,儿女们都说,爹出力流汗可怜了一辈子,没有尽孝心,觉得很惭愧很自责很过意不去。但事已至此,他们只有把孝心尽在母亲的身上,让躺在地下的老父亲也能放心母亲的生话。他们商量后表示:每月都要给母亲足够的生活费和看病的费用,儿女共同负担母亲晚年的生活。平时要“常回家看看”,陪陪母亲,缓解老人的孤单和寂寞。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要多给老人买点营养品,她想吃什么喝什么,尽量满足她老人家的心愿。百善孝为先,一定要让老母亲温暖幸福地度过晚年。
老友“走”了。是悲剧,是警钟,给大家留下了两道需要认真对待的思考题:
作为儿女,一定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常回家看看”,多尽点孝心,给于经济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
老年人啊,一定要自知自明,不要总觉得自己是长坂坡上的赵子龙,凡事都要自己动手干。一出向题,后悔晚矣。知足常乐,难得糊涂,凡事量力而行,多活几年,多享受几抹夕阳红。
2024年12月29日

作者简介:谷百川,网名锦屏山泉,1944年生,河南宜阳锦屏镇人。中学语文教师,喜爱文学、书法,为县作协、书协会员。曾在宜阳报、洛阳教育报、教育时报以及网络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百余篇。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