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菩堤树下的虔诚
——南巡之旅三亚海上观音篇
文/徐志忠(辽宁)
新年临近
走出天涯小镇
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走进南山景区大门
“不二"大字印象颇深
圣洁的菩提树林
108米高的海上观音
超过"自由女神"
勘称世界之最
世纪之尊
白衣飘飘一体三尊
手持
莲花、经箧、念珠
象征
和平、智慧、慈悲
我不信佛
但我虔诚
菩提树下
双手合十
祈福三声
听
人民幸福
祖国昌盛
世界和平
回响在南海上空
2024、12、27、南山景区
《菩提树下的虔诚——南巡之旅三亚海上观音篇》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现代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心灵之旅,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宗教文化完美融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评析:
### 主题与情感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作者对南山景区中108米高的海上观音圣像的参拜体验展开。尽管作者自述不信佛,但通过这次旅行,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信仰的精神触动,表达了对于和平、智慧、慈悲等普世价值的敬仰和追求。这种情感是普遍而深刻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意象与象征
- **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象征觉悟之路,诗中的“圣洁的菩提树林”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神圣的氛围。
- **海上观音**:作为核心意象,不仅是佛教艺术的杰作,更是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的象征。
- **莲花、经箧、念珠**:分别代表了纯洁、知识和修行,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精神境界。
### 结构与节奏
诗歌结构简单明快,从描述进入南山景区开始,逐步引导读者走向高潮——遇见海上观音,并最终在祈福声中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每一句都简短有力,既便于阅读也易于记忆,使得全诗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 现实意义
诗人在2024年12月27日这一天,在南山景区留下了这份珍贵的文字记录,不仅是一次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世界的期盼。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社会关怀联系起来,赋予了作品更深一层的意义。
综上所述,《菩提树下的虔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美好画卷,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