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再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文:韦民/陕西
今年是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这篇经典著作是毛主席1944年9月8日出席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时的讲话,1944年9月21日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为全党全军树立了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型——张思德,精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安塞县石峡峪烧炭时,因炭窑塌方而牺牲,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困苦的阶段,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经典文献, 已被选入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与《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之际,我再次捧起这篇经典文献细细品读,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毛主席的深深敬仰,更有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深刻感悟与新时代下的思考。
初读《为人民服务》,是在小学生时代,那时的我,或许更多地是将其视为一篇必须背诵的语文课文。而今,当我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再次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跳跃着,与我的心灵产生共鸣。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开篇便直指要害,阐明了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句话是革命的号角,激励着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而今,和平年代,这句话依然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永恒的灯塔。
再读此文,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它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精神更显珍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文章中还提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鞭策,也是对所有公职人员的警醒。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和错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面对,勇于改正。开放的心态,接纳批评的勇气,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深化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
此外,《为人民服务》中还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在当前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抗击自然灾害,还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再读《为人民服务》,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更加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不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1276 字 2024年12月26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