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那涓清流
(下)
作者/史玉环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5年01月01日 00:42 河南)
(三)用真心弘扬传统
众所周知,豫剧在我省位于三大剧种之首(豫剧、曲剧、越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最广大的受众人群。各大流派,异彩纷呈,其中,以马金凤大师为代表的“马派”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小时候,观看过洛阳豫剧院演出的现代戏《风华正茂》,曾记得演出结束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马金凤大师返场演唱了一段“辕门外三声炮”,声音干净利落脆,说唱结合。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叫好声一阵接着一阵。
戏曲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它讲究“五步四法”,对唱腔、身段、功夫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戏曲演员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坚持不懈;还需要传承和发展。老一辈艺术家给年轻的戏曲工作者留下的艺术瑰宝,需要他们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戏曲工作者付出加倍的努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使伤痕累累,尽管困难重重,也动摇不了他们对戏曲的挚爱、执念。我们年轻的薛老师就是其中砥砺奋进,不知疲倦的一员,六年的学戏生涯,内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也曾经哭过、笑过,他也曾经这样说过“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的人生不能没有戏曲,戏曲带给我的是感动,更是幸福”。我在百度上看到他表演《司文郎闯狱》,非常震撼,四米长的水袖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前后跳跃。天哪,这是怎么练成的呢?好奇心驱使我要找出背后的故事。为此我在老师上课休息的间隙,软磨硬泡,非让他给我讲出这里面的奥秘,被我缠得无可奈何的老师给我述说了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从他的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了解到:当初老师为了《司文郎 闯狱》这出剧目,流下了太多的汗水:酷暑时节,为了参加七月份洛阳文广新局举办的戏曲研学游活动,不论天气多热,他每天都坚持一个人在排练厅练习。《司文郎》这出戏,需要演员手着四米长的水袖,头勒一米长的甩发,需要把四米长的水袖抛出去又收回来,难度极高。因此,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坚持每天都训练,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斗,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绚丽色彩的娱乐,只有早出晚归三点一线,与戏为伴,与舞共生,以及满脸的汗水和湿透的衣背,付出终有收获。他的武功在《抬花轿》“哭坟”一折,《珍珠塔》“跌雪”一折,《花打朝》、《义薄云天》中都有精彩的表现。另外我还从他的同事--朱梦婉老师拍摄的视频中,看到他非常勤奋,演戏之余,他还和同事练习武打。
演员这项职业是非常辛苦的,酷暑难耐,需要他们去演出,他们义无反顾,身着厚厚的衣服,虽然汗流如注,但表演丝毫不含糊,在台上腾飞跳跃,身如蛟龙,水袖翻滚,时而亢奋激昂犹如瀑布泻山川,时而婉转曲折犹如蛟龙在盘旋,唱腔如玉露琼浆醍醐灌顶,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舞台上光鲜亮丽,一走到后台,便有人中暑倒地不起,令人心疼不已。寒冬季节,冷彻肌肤,狂风大作,滴水成冰,然而只要有人需要他们,依然是义无反顾。我曾有幸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和几个戏迷朋友远道驱车去观看老师的演出,五彩斑斓的舞台后,远处有一群人弄起了一堆火在取暖,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刮着,人们都把手藏在袖子里,不停地跺脚,这一切告诉我们,今晚的戏好看但罪不好受。我们去后台看老师,细心的老师听到我们说话,赶快找到我们,嘘寒问暖,并热情地给我们搬来了凳子。幕布拉开,一个英俊、帅气、才华横溢的张青云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耳目一新,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忘恩负义、喜新厌旧、心狠手辣,让我们切齿痛恨, 人物性格反差之大,老师的演技在那一刻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老师演出,他的一颦一笑,一个勾魂的眼神,一阵充满魔性的笑声,一段曲折迂回的唱腔,一个洒脱的动作,把张青云这个渣男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望着台上衣着单薄的老师,我想,如果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没有细心、真心地去揣摩人物的情感,他怎么能演好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人物,怎么能弘扬好豫剧这门传统的艺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用责任心去感化每一位学员
十天,眨眼而过。老师和学员抱着同样的心态。老师:怎样在这短短的十天里,教会大家更多的知识、唱段、动作;学员:心急却吃不了热豆腐,总感觉自己太笨,学的太慢,学会的太少。
老师是个高人,责任心极强。他明白,要教会动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在教每一个动作之前,首先要引导大家牢记唱词,牢记唱腔,学会分析唱腔,然后再把动作分解,一点一点的教给大家,那样子,极像幼儿园小班的老师,耐心、细致、责任心强。这样以来,简单易学,大家热情高涨,感觉自己学起来没那么难。
老师不仅教会大家唱戏,还要教这群老顽童怎样做好一个学生。学员们年龄大了 一节课70多分钟都坚持不了,我是一个老师,坐功、站功早已练成,监考时坐在教室里,150分钟不让动已是家常便饭,别说短短的70分钟,就是一上午,也不在话下。而他们就不行了,时间一长,就想走动说话,根本就忘记了自己身在教室,身份是学生,是有课堂纪律约束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一不着急,二不急躁 ,而是循循善诱:“我知道大家坐的时间长了,有点坚持不住,可我想把这几段戏的动作完整地交给大家,让大家牢牢记住。否则,等培训一结束,你们又把它全部还给我了,怎么办?请大家配合一下,不要让我、也不让你们空留遗憾,好不好?”几句平易近人的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为刚才的行动感到不好意思。这话语让我这个曾经的老师、曾经的班主任都感到汗颜,对老师更是佩服有加。大家跟着薛老师一招一式认真地学,老师教唱腔时,大家的嘴一张一合,那样子可爱极了。
老师上课时,我总是提前五十分钟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占c位,目的不言而喻。刚开始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老师讲课是来镀金的,不会那么认真,但事实却相反。老师的责任心极强,他的耳朵能捕捉到唱腔的每一处错误,他的眼睛犹如闪电,能洞察到你内心,能观察现场几十个人表演的优、缺点。在教动作时,他能细化到每一个表情的运用是否到位。如在“老身家住南阳地”的教学中,老师告诉我们,开始走的“三步”、“摸头”、“微笑”,要求“三步”要走出老年人的神态,颤颤巍巍;“摸头”是因为姜桂芝鬓边戴着一朵红花;“微笑”是当时已经六十一岁,还戴着红花。在这样的良师教导下,短短的十天时间,老师教会了我们三段戏的唱腔与动作,还教会了方法,我也从中受益匪浅,终于走出了幼儿园小班的大门,实现了零的突破。
薛老师不仅责任心强,而且还是一位教育能手,他把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教学方法运用得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每节课开始前,他带领学员们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找出错误,进行纠正。在课堂展示环节,有些学员心里素质差,不敢上台,老师就多鼓励。展示完后,老师能诚恳地指出一些错误,并当场反复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我们怎么能不佩服、不喜欢呢!也只有这样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尾声 师生情 永难忘
这十天,老师非常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要做一个好演员,做一个观众都喜欢的演员,自己本身要充满正能量,要有良好的艺德……分别时刻,学员们恋恋不舍,围在老师的身边,诉不尽的离别情,那场景让我这个多年的中三班主任唏嘘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老师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在艺术的天空飞的更高更远;也希望老师像田野的那涓清流,清澈、纯洁、不为世俗左右、正直,永保初心,更希望老师明年还来教我们!
后记:薛老师是我最佩服的老师。年纪轻,但能保持一颗初心--为了钟爱的事业而抛弃一切。他也是最不听话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参加团里的演出,寒冷的天气让他感冒头疼难受,我们都劝他休息一下,我们自己练习,他不同意,仍然坚持上课;他的不听话还表现在,中午下课后,好多学员看他一个人连个休息的地方也没有,纷纷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休息,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还极其负责任,到嵩县上课后,他还把在嵩县的教学录成视频,发到宜阳学员群里,并一再嘱咐大家,平时要多看视频,千万莫忘记。像这样的老师,我这样手拙的人是不可能完整地奉献给大家的,委屈老师了,对不起,薛老师!
作者简介:史玉环,女,1965年生。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86年7月参加工作。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