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中国有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
外国也有三大节日:圣诞、万圣、感恩。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国力日渐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外国文化也影响着中国,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热衷于过洋节,什么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不胜枚举,尤其是年轻人居多,虽然他们当中的好多人不知道外国节日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到数典忘祖的地步,只当是一种喝酒聚会的借口,以此舒缓心情,释放压力,这种所谓的时尚,却被精明的商家算计的淋漓尽致。

每逢洋节,饭店酒吧人满为患,酒店宾馆一房难求。
毛主席说过:“窗户打开会有新鲜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飞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洋节,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交流,加速经济发展,但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侵蚀却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这四大文明,只有我们华夏文明绵延未绝,是唯一没有断档的文明,正是华夏文明注重传承,没被入侵,才影响着整个世界。
比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这是14多亿华夏儿女的共同节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西方任何一个节日都不能相提并论的。
“圣诞节’始于我国的宋文帝时期,也就是公元前440年,表面上是基督教徒为纪念耶稣降生而设立,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同化其他文化,以期来征服异教徒,可怜欧美的好多非基督教徒还把圣诞节过得有滋有味,这比国内的部分小愤青更加无知,至少国人过“平安夜、圣诞节”只是为了狂欢,有些人连耶稣是谁都不知道,写不出“耶稣”二字的大有人在,起码在思想上还没被同化,但是经过一夜的醉生梦死,大家都忽略了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胜利的纪念日,12月26日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如果没有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你还指望过洋节呢,恐怕连基本的日子都难过。
“平安夜”保不了我们的平安,耶稣给不了我们幸福,何必给一个毫不相干并不存在的符号庆生呢?
还有“愚人节”,其内涵严重的违背了中华文明“人言为信”的儒家思想,就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节日还被国人乐此不彼的无限放大,可曾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已经把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收录入韩国,这个苗头相当危险,知道曾经和宋、辽、金同期并存了近200年的西夏党项族是怎么亡国灭种的吗?是因为蒙古大军断绝了其民族信仰与文化根基,到如今只有贺兰山下的几座土堆在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鲁迅先生说过:“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看待外国节日的问题上,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首先要明白自己从哪里来?怎么来?到哪里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文化自信,才能几千年几万年永存,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一刻也不能丢。
还好,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了520多个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学堂,更有无数的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为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华夏文明早已走出国门,影响着世界,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只能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外国,到那时,华夏文明将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唯一选项,作为中国人,身逢盛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豪不自信呢?
何必傻乎乎的过什么洋节?
杨登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