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曹尚来先生:
手抄经典,传承文化
文/胡永连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独特的坚持和热爱,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曹尚来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化传承者。
当我们翻开那厚重的历史书页,探寻中华文化的瑰宝时,《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然而,曹尚来先生却以一种极为独特且令人钦佩的方式,让这两部经典之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198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成为了曹先生校注的底本,他不辞辛劳,结合齐鲁书社脂批本等多个版本,逐字逐句地校对、注释。这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但曹先生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浇灌,一部共计 120 余万字的手抄巨著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
那一笔一划,一横一竖,都凝聚着曹先生的智慧与深情。他不仅仅是在抄写文字,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对古典文化的敬畏与尊重。而完成抄写之后,曹先生还按照古籍线装本的格式进行印刷,并精心制作了函套。这份用心,让整部手抄本不仅在内容上完整无缺,更在形式上充满了古典韵味,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时代。
退休后的曹先生,本可以安享悠闲的晚年生活,但他心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火却燃烧得愈发旺盛。他用蝇头小楷抄完《三国演义》,影印后捐赠给多家图书馆及朋友。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无私奉献。他深知,这些经典之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给执着的人设置重重障碍。在曹先生手抄《红楼梦》的过程中,爱人不幸患病离世。这无疑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但曹先生没有被这巨大的悲痛所击倒。他在忍受亲人离去的痛苦的同时,还要与年老所带来的身体不适作斗争。可他依然坚定地握着手中的笔,继续书写着心中的热爱。
两年的时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曹先生来说,却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七百多个日夜。每一个字,每一行句,都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见证,都是他对爱人思念的寄托,都是他对古典文学坚守的誓言。终于,他完成了手抄《红楼梦》这一壮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什么叫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当曹先生自掏腰包,将印制的手抄《红楼梦》捐赠给各地图书馆与朋友时,他传递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文化的热爱,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一份对后人的期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曹尚来先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文化传承道路上的伟大身影。他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他用自己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他用自己的奉献,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迷失在物质的追求和短暂的欢愉中,忽略了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寄托。曹先生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让我们向曹尚来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他的精神如同那手抄的经典之作,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们翻开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当我们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时,不应忘记曹先生的付出与奉献。因为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文化守护者,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作者简介:老莲子,原名胡永连,斋号:三宽斋(宽心、宽容、宽恕),北京市平谷区人,平谷区文化馆退休职工。曾任平谷区政协委员、平谷县文联秘书长、《桃花源》双月刊执行副主编。主编《平谷民间文学集成》,编著《京畿从书·平谷》,参与《平谷县志》、《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籍编纂工作。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