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缘
文/樊志刚(辽宁)
野渡残垣
飞花溪畔
载着蓝色的记忆
挽着逝水流年
和你的故事像一首歌
融入了我的诗篇
那一次微雨中的相送
擎着一把油纸伞
在柳岸绿荫下流连
你像一缕跳动的音符
声声切入肺腑
扣动着我的心弦
温柔的晚风
轻抚着你的叙语
低低的吟唱
在林间小径回旋
荷塘一角亭中
依偎着一个温馨的冀盼
啼鸟婉转枝头
感受着我的惬意
蜂蝶允着花蜜
读懂了你的心念
树上的知了仿佛也懂得
珍惜这一份殊缘
渐渐的我们都会老去
唯有记忆无凋
在生命的长河中蔓延
即使地老天荒
那真挚的心会超越时空
不为沧桑改变
既然一切都是场梦
梦中的你我也不过是
因果业力的显现
那又何必苦苦执着
什么爱恨情仇
生生世世累劫纠缠
当我体悟到了
弥陀的大爱
才懂得众生一体同源
即使是伤害了你
也是来成就
你的大愿
《殊缘》诗评
诗歌赏析
《殊缘》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深情的诗,作者樊志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独特而深刻的缘分。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一段特殊情感经历的回忆,还深入探讨了人生、爱情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觉醒。
### 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 **浪漫回忆与深刻反思**:开篇以“野渡残垣”、“飞花溪畔”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随后引入了“蓝色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之中。“和你的故事像一首歌/融入了我的诗篇”,这句表达了这段关系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诗中大量使用自然元素作为背景或象征,如“微雨中的相送”、“柳岸绿荫”、“油纸伞”、“温柔的晚风”、“荷塘一角亭中”等,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又巧妙地与人物的情感变化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气息。
- **哲学思考与精神觉醒**:随着诗歌的发展,作者逐渐从个人的情感体验转向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渐渐的我们都会老去/唯有记忆无凋”,这句体现了对时间流逝和永恒价值的思考;而最后一部分则上升到了佛教思想的高度,“当我体悟到了/弥陀的大爱/才懂得众生一体同源”,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种种情感起伏后,最终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 **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全诗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其特定的主题,从最初的相遇相知,到后来的分离与思念,再到最后的精神觉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叙事链。各段之间的过渡自然,情感递进合理,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 艺术手法多样,表达丰富
-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诗中采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作为意象,如“飞花”、“微雨”、“油纸伞”、“晚风”、“荷塘”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 **语言简洁有力**:尽管全诗语言优美,但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例如,“你像一缕跳动的音符/声声切入肺腑”,这样的描写既形象生动,又能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
- **对比与衬托**: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境遇的对比,更加突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同时,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之间的相互映衬,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 结语
总的来说,《殊缘》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深情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段珍贵的情感经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经历,作者实现了从个人情感向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转变。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段特殊缘分的纪念,也是对人生、爱情及更深层次的精神觉醒的一种探索。作者樊志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普遍的人类情感共鸣,赋予了这首诗更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