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八月 恢宏诗章——读峭岩长诗《八月!八月!》
作者:陶秉礼
一个被八月喂养过灵魂的老兵,怀着深厚的情愫和激动的心情,品读著名军旅作家、诗人峭岩的《八月!八月!》这部长诗。我被真挚浓郁的情怀所感动,恢宏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深邃厚重的诗意所吸引,并为他对诗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所敬佩。
长诗艺术而形象地描写了人民军队建立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是献给建军一百周年的一份厚礼。八月的情怀,绽放浓郁的芬芳。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创作献给建军一百周年这样大题材诗作,需要浓烈的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如峭岩在后记中所言:“时钟跳荡在时空里,一秒秒逼近一个伟大的、钢铁回响的、绽放礼花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一百周年伟大的盛典就要到来,对军旅诗人而言,我怎能不激情澎湃、诗意飞扬?”这种特殊的情感,来至于特殊的爱,这是对军队的爱,对军人的爱,对八月的爱,更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他以燃烧的激情、奔放的豪情,饱蘸人民军队百年辉煌的浓墨,从坚挺稳健的笔端,“流动成一条肆意奔泻的河流,”一部恢宏厚重的诗章悄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序歌:凝视的目光与沉思”的诗中,“面对八月/我泪流满面/我将怎样描述我与八月的情缘/我以八十岁熔炼的目光/注视着八月的魂魄”。面对八月,峭岩这位八十岁的军旅诗人,以青春的昂扬热情,动情动容,“泪流满面”,身心、灵魂,完全彻底地融入八月之中。“只要写进八月的血色战旗/我将一生无悔”。此时,峭岩的心在飞翔,情在释放,为八月放歌,为八月礼赞。诗如泉涌,汨汨流淌;诗如烈焰,激情喷发。八月,钢枪与信仰筑起的钢铁长城更加巍峨。在“站在八月,俯瞰一道红”一篇中:“一位女红军写给爱人的情书/在枫叶上流泪/是凝固的思念/是记忆的花朵/那是长征路上的诀别/她眺望过大柏地的冷月/她蹚过金沙江的急浪/爱情在弹雨中绽放”。读着这丰盈深情的诗句,仿佛看到手握枫叶的女红军,明知一封不能到达的书信,依然等待,等待身影的复活,听到的却是滴血、爱情、死亡的声音。
诗作赞颂了红军战士的纯洁爱情,映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情怀。诗人泼洒情感但不放纵情感,释放情感但不恣意情感。如“八月啊/我还欠你一场大雪/圣洁的雪/感恩的雪/纷纷,我的花开/扬扬,我的情荡/每一朵雪花是我打发的天使/为你而辽阔/为你而洁白”。尽管如此,八月仍有抒不完的情,道不尽的意。“还欠你一场大雪,”真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八月的钢枪,汇聚磅礴的乐章。长诗,尤其是重大题材的长诗,需要激情豪情,需要满腔热血,胸中喷发出一团炽热火焰,从而创作出气势磅礴、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
峭岩这首长诗让我读出悲壮、豪迈,读出恢宏、磅礴。仿佛感到人民军队这座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在“八月的命题”篇章中,他从源头写中国人的苦难,写秦人的古道,写鸦片燃烧的硝烟,写谭嗣同的血和鲁迅的呐喊,还有爷爷的爷爷在咳血。如“一些响彻星云的词语/一个又一个吃人的条约/丧权辱国的血红的泪水/终不会改变人间的险恶/叩问苍穹的人/提着头颅赶路”。难道不是吗?这是最底层被压迫人民的怒吼,是中华儿女的心声。这些诗句既写出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又写出了苦难的人民太需要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武装。读着这些悲壮悲愤诗句,仿佛看到昂首叩问苍穹的人提着头颅赶路,仿佛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无疑,增加了诗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写“朱毛”井岗山会师中:“这是大山与大山的组合/这是大河与大河的汇流/这是圣火与圣火的拥抱/这是钢枪与钢枪的相逢啊”。虽然当时我党我军的力量十分薄弱,但是,大山、大河、圣火、钢枪,组合、汇流、拥抱、相逢,该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豪迈辽阔,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军威东方”一篇中写士兵的诗句:“比珠穆朗玛的山体还壮实/比大海还辽阔的胸膛/头颅里有一颗清醒的灵魂/脚下有一条路不曾迷茫/月光照耀我的铠甲/军旗是我不落的太阳”。诗中既写士兵壮实的身体、辽阔的胸膛,又写清醒的灵魂、一条路不曾迷茫,还写铠甲、军旗不落的太阳。山海同框,日月辉映,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写得磅礴,写得壮阔,让人心潮彭拜,热血沸腾。八月的火焰,锻铸岁月的青铜。欣赏峭岩这部长诗,不能不对“八月”作以特别的理解和认知。
说到八月,就会想到南昌城楼的炮火,想到井冈山的五次反“围剿”,想到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想到延安的窑洞和宝塔山,想到走过天安门前的雄壮队伍……想到这些,就能更好地理解峭岩倾尽全心创作的《八月!八月!》这部恢宏诗篇。因为,诗人的“灵魂”与“血肉”已经深深融进“八月”。八月是诗的意象,八月是诗的情愫,八月是诗的魂魄。“我”与诗歌一起结盟,编织钢铁与情感的交响。他写“八月的命题”,是那样深沉、那样厚重。因为“八月,乌云不能再厚了”。“冲上去,掀翻/一个王朝的陷落/一轮新日在上升”。回顾我军战无不胜的光辉历程,是八月燃烧的军魂,喷发万丈火焰,激励、锻造勇士“冲上去”。诗作形象有力的回答了一个王朝为何陷落,一轮新日为何冉冉升起的真谛。他写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开会/就是把思想的光芒/聚集成一把冲天剑/把天空劈开一道蓝/给生命/寻找另一个生存的可能”。八月思想的光芒,聚集成一把冲天的剑,能把天空劈开一道蓝。伟大“转折”,惊心动魄,彪炳千秋。峭岩对八月刻骨铭心、情有独钟。他写“致敬八月,第一百个军礼”:诗人撕一片八月的“白云”,扯一缕八月的“秋风”,喊一声八月的“高山”,唤一声八月的“大海”;它们都来到“八月”,镀“坚强和刚毅”,洗涤“眼睛和思想”,作“骨架和脊梁”,化“豪情和诗行”。把“八月”融入自然、时光之中,生成灵魂、思想,铸就永恒的青铜乐章。他写“铿锵八月”:“八月是一把利剑/穿透所有的铁/八月有一个信仰/高于所有的宗教/八月有一种精神/藏在不屈的壳里/八月有一缕光芒/在千座佛龛之上/八月啊,东方的战神/八月啊,一路铿锵”。八月,是利剑,是信仰,是精神,是光芒;八月,饱满铿锵,锋利坚韧,敦厚深邃,宏伟磅礴;八月,东方的战神,怎能不留下岁月的青铜。八月的神圣,擎起真理的光芒。人民军队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岁月峥嵘,百年辉煌。正如诗人所说:“八月是我党建军的代名词,诗歌的所有努力都是为完成这一宏大主体而设置的。”
对于八月的神圣,峭岩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高度,以血与火的交织,写下“旧的/自私的杂念须要换掉/枪杆一定握在党的手上”;“军史里一部治军的宝典/党指挥枪/绝对是血与火的真理”。这是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是真理发出的光芒,指引人民自己的军队永不偏离前进的方向。峭岩以崇敬的深情,写沂蒙大嫂喂养伤员的“一滴奶”,尤为动人。“饥渴掐住伤员的脖子/生命悬在一线/一滴奶/女人的血/滴进干裂的嘴唇/是甘霖/是雨露/一滴,一滴/滴进生命的肌体/战士从女人的怀抱里站起来/一只击破长空的雄鹰”。这一滴珍贵的奶水,是女人的血,女人的情与爱,滴进战士干裂的嘴唇,那是生命的一滴奶、一滴血。诗人抓住具有典型特色的闪亮的小场景——一滴奶,让人感动,让人泪目。“一滴奶”,彰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彰显了我军不断发展壮大蕴含的坚实根基。这里诗歌的内涵得到升华,诗歌的高度得到提升,诗歌的外延得到扩展。八月的神圣,在“枪,对和平的思索”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把中国军人、中国军队、大国担当对和平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在题记中就开明宗义:我的思想,一天天做巢,积蓄铁的因子,钢的因子,与战争保持零的距离。中国的“山,在空中舞成朵朵玫瑰的花朵/水,在地上唱成曲曲和平的颂歌”;中国士兵“以一千吨一万吨的钢铁/举着云彩/用尽所有的繁华和富有/垒砌大片的锦绣”;中国诗人们“写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接吻/浪漫已超过李白”。这里,突显了中国人民、中国士兵包括中国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向往。然而“和平是一个玫瑰色的过客”“战争与和平只隔一道门槛”,既然如此,仍然怀揣“假若把战争注销换成和平”美好愿望。进而生成“八月,教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八月,交给我一个词/战争与和平/我有了生命的把手和理想之岸”。这是被八月滋养过灵魂的军旅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独特而深刻的认知。八月的锋利,镌刻坚挺的诗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峭岩把语言作为诗的尊严、诗人的尊严,把诗歌当作自己生命的第二颗太阳,可见他对诗歌的虔诚与酷爱。光看这部长诗几个篇章的标题:“那雷火,那闪电”;“路漫漫,有一粒星火”;“枪,对和平的思索”;“朱日和,沙场点兵”;“八月,钢枪与力量的海”,就给人凝炼而厚重、坚挺而锋利的感觉。长诗许多字、词、句新颖独到,言约旨远。如“愁和愁裹在一起”中的“裹”字;“石头动员起来,点燃大山”中的“点燃”;“真理永远站在那里”中的“站”字,等等,质朴中透出力量,凝炼中富有张力。
这部长诗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彰显诗的寓意与精神。如“我就是八月诞生的一粒火种”,虽然微弱,一旦点燃,可以燎原神州大地;“我就是枪膛里的一颗子弹”,虽然威力有限,一旦出膛,将勇往直前,射向敌人的心脏;“我的身体塞满了烧红的铁”,虽然聚集在体内,一旦迸发,会从头颅之上喷射出万丈光焰;“我是一个兵,八月不卷刃的一柄刀锋”,虽然普通但永不卷刃,一旦出鞘,随时准备冲锋向前。这些坚实锋利的诗句,以一个“我”字迸发,让人感悟到峭岩这颗镶嵌在峭壁上的岩石,发出熠熠的诗意的光焰。被业内人士认可堪称名句的如:“我加入了八月的名册/我是八月的一棵庄稼/我的灵魂焊接在八月的战车上/我的血肉筑成八月的脊梁/我每一次心跳/是山的搏动/我每一次呼吸/是海的潮汐”。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峭岩把自己当作一棵普通的庄稼,但是,“灵魂”“焊接”在八月的“战车”上,“血肉”“筑成”八月的“脊梁”;心跳是“山”的搏动,呼吸是“海”的潮汐。可以说是字词珠玑抓心,诗句凝炼撼人。八月的命题,八月的钢枪,八月的神圣,化作坚挺的诗行,生动地呈现出来。 峭 岩 简 介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
■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中国当代诗魂】称号
■出版《峭岩文集》〔12卷〕及各种著作60余部
峭岩: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审、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政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执行主席。
出版著作有短诗集:《星星,母亲的眼睛》《幽幽绿地幽幽情》等,叙事长诗《高尚的人》《静静的白桦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遵义诗笔记》《仰望》《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萧萧班马鸣------萧军诗传》《落红------萧红诗传》《七月!七月!》《八月!八月!》、《峭岩文集》12卷等60余部。
获【中国首届新国风杰出诗人奖】、第15届(昆明)国际诗人笔会授予的【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第20届〔长乐〕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