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晶晶 借象·烟江叠嶂图-02,综合材料
虚捕的颤音
——读刘义长诗《孤雁》
张媛媛
我倾向于把《孤雁》①看作一首气韵贯通的小长诗,而非八首短诗或一组同题诗。在一次与诗人隔着云雾与月色的漫谈中,我的观点得到了确证——这八首诗是一气呵成的。尽管在书页上间隔着“气泡”②的余白和翻动的声响,但在诗意的开端,这些诗句的分娩或许仅相距一个深长的呼吸、一个走神又凝神的转眸。《孤雁》孵生于心灵与语言的双重绝境。和诗人正在打磨的长诗《秀江》不同,《孤雁》没有事先预演的结构,也没有经过声音与节奏的反复调试。不过,尽管它缺少由坚实的传统、重复的焦虑和艰辛的劳作所构成的长诗基座,但绵密深邃的语言质地与冷静剔透声音光泽,已然使之朝向一首真正的长诗,朝向神秘与永恒。在浮动的词语矩阵之中,落单的孤雁,如沃尔科特的白鹭,或者史蒂文斯的黑鸟一般,成为诗人反复观察、持续对话的物象,也成为诗人自况的镜像与虚捕的颤音。
这首如锆石般被切割出八个闪耀截面的小长诗,是依循光与声的召唤推进的。每一切面都以其独特的倾斜角度折射着光的形状——“菱形的波澜过后,是方形的波澜/韵味之舟负载你荡漾于水面的平虚之上”。水面迅疾地捕捉并记录着光的瞬息万变,“平虚之上”,韵味(或韵律)的舟楫穿行于真实风景与想象空间的折角中。以“平虚”一词描绘水面,可谓绝妙,其本意为平允谦虚,是对一种特定姿态的雅致表述。但此处更宜借助拆词法去解读“平”“虚”二字各自承载的细腻意境:“平”字呈现出水面宁静无波的静态之美,宛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周遭的宁寂与平和;“虚”字则写出了水面上波纹的隐约断续,如同虚实交织的梦幻,既是对平淡真实的一种超脱,又是对虚拟幻想的一抹轻抚。打破既有秩序,颠覆画面平衡的,是那只亲切地被称作“你”的孤雁。在环形结构中悠然回旋,“你”编织出双重圆环的轨迹,以独特的盘旋之姿,重塑光的形态,催生出万千变幻。于是,暮晚的“霞光”与“红萼”互换,从对方的脸上摘走粉黛与颜色;于是,湖心的云“变换身段”,被植物的叶片擦除或遮掩;于是,芦荻从沉睡中转折,以摇曳的身形配合孤雁的“降临”与“飞跃”……在夜晚降临之前,在最后的暮光里,伴随着光的轻柔召唤,那只孤雁穿透“层层叠褶命运的古典帷幕”,来到诗人如潮水般咆哮翻涌的书桌,轻盈地栖留于这首正在书写的诗上。
从暮光的剖面飞离,即刻抵达“永夜”的星面。“反向的曙光”涌入“收缩的视野”之中,无尽的黑夜包裹住全部词语。此刻,光线对视线的指引变得微弱,嗅觉和听觉占据了感官的重心。“边界的幽香”与“遗忘的气味”重新勾勒着孤雁亦即语言自身的形象,所有词语都有其独特的体味,正如巴赫金所说,“每个词都散发着它那紧张的社会生活所处的语境的气味”③。当那些熟悉的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重现,被遗忘的气味也会随之弥散。比如,打开沃尔科特的诗集,那只白鹭便会衔着紫罗兰的香气唤醒阅读的记忆。声音的出现则是在“永夜沉默于马达浅色的震颤中”。孤雁呼吸、振翅以及心脏跳动的声音,如同马达轻微的震颤,打破诗歌沉默的前奏。就像巴什拉说的那样——“诗歌需要的前奏是沉默。首先,诗歌打击空洞的词语,让循旧的老调或颤音哑然失声,这些会在读者心灵中留下连续的思维或呢喃。然后,伴随着空洞的声响,诗歌制造了自己的时刻。”④沉默过后,是由“诗歌之结”构成的“透明的节奏之网”,编织抑或束缚着文字与意象孤寂的轻响。而在这网的深处,“危险的鸣叫”穿透寂静,将被琥珀凝固的时间彻底唤醒。诗人的声音自此变得更加清晰了。
“因为那种令湖水不断沸腾的痛苦的情感/你再度偏离枝柯虚捕的岸”,旋转到下一空间,“孤雁”所承载的情感形象变得鲜明。湖水沸腾的声音喻拟内心情感的激荡与翻涌,这种强烈的情感驱动力使得孤雁不得不再次离开原本可能栖息的、象征安全与归属的“枝柯虚捕的岸”。这里的“枝柯”与“岸”都是可供孤雁停留小憩的居所,但“虚捕”一词暗示了这种停留的不稳定性和虚幻性。“但要怎样才能飞离出史料中激荡的钟鸣之环”则将孤雁的困境进一步推向了历史的深处,某种历史定论(甚或悖论)式的束缚,如巨大的回音壁,将孤雁的每一次飞翔都笼罩其中。“激荡的钟鸣”便是一种蹈常袭故的颤音,同样也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回响。钟声深沉而庄重,在空间中绵延不绝,带着颤抖的回旋,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在这浩瀚音波之中,即便是孤雁的凄厉鸣叫,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完全被这来自往昔的巨响所淹没。
从颤音的切面飞离,抵达的是尖音的平面——“那个听觉的早晨”。尖音通常具有尖锐、直接、清晰的特点,与颤音的复杂和不稳定形成鲜明对比。“被落地玻璃转译过来的尖音”,穿透旧时空的闷响,带来一种簇新、清晰且敏锐的听觉状态,让对世界的感知更加透明。然而,“我们所熟知的透明”不见得是一种真实明了的质地,更可能暗示着人们对透明性的理解和认知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可能源于人们的感知能力、经验背景或主观偏见等因素,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于是,在接下来的折面中,诗人反复申说“我们需要感受拥挤”“我们需要感受潮湿”“我们还需要一种击打”……当孤雁穿过我们的身体,一切“需要”都在真实而饱满的细节中,呈现于生命最本质最直接的体验。
飞越早晨的晶莹,即将“掠过池塘午后虚构的闪光”。想象的时针再次被拨动,“下垂的落日停留于向上生长的危墙/“过去、现在、未来凝聚成/诗中一次有力的撞击”。垂暮的光晕勾画出一日的终章,力量与光芒逐渐消散,衰微之中透露时间的残忍;而与之对峙的,是向上生长的危墙,它在摇摇欲坠中呈现出颓败与坚韧的张力以及生与死、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微妙平衡。更进一步,诗人将时间的三个维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凝聚成一次撞击。时间的河流在悄然间转弯,仿佛一只精致的烟盒在不经意间打开,露出丝状的闪电,如同时间的笔触,在瞬息之间勾勒出真理的轮廓。毁灭与摧残,如同两朵盛开的火焰,在黑暗中熊熊燃烧。尽管它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但也被赋予了同一的力量——那是一种能够摧毁旧有、催发新生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复杂多维时间体验的提炼与升华,更是对诗歌本身的一次反思:“为通向一种过去的未来/——巨变中重建的秩序”。秩序的重建,既意味着对母语传统的敬畏与承续,也表达了对未来创新文体、发明新词的强烈憧憬。在诗的最后,诗人与孤雁如在同一火焰中重新熔铸,合二为一。“我啄破湖面上表面的自己/闪入流动的虚构”呈现出这一彼此交叠、陷入虚构的过程。“湖面”是现实世界的镜像,表面的自己是化身为“孤雁”的诗人,而“啄破”这一带有主动性与破坏性的动作,则意味着超越种种束缚乃至“无处不在的时间”——直到真实的世界与被虚构的世界“全部融解”。
《孤雁》是一首直面书写困境的“元诗”(Meta-poetry)。如同企图重建秩序的孤雁,诗人解决困境的方式,不是归群(比如盲目追随他人的写作风格或题材),而是回返——“回返到母语的背景里面”。孤雁没有飞向群雁的阵型与序列,融入那个看似安全、实则平庸的群体,甚至放弃了迁徙的本能,逆行着回返至寒冷地带,哪怕可能面临冻毙的风险。这首小长诗如虚捕的颤音,飘渺迷离,余韵悠长。“虚捕”的动作,如攥紧的流水从指缝溢出,溢出的是诗之为诗而不可被掌控的部分。“颤音”袅袅,绵延不绝,回响在空旷的思绪之域,却终归是思维的凌空高蹈,其羽翼虽凌于尘世之上,却未能深植于生命经验的土壤。更多需要落在实处的细节,亦如画卷之留白,亟待更多笔墨去填充——我想这也是诗人暂时停滞短诗写作,苦心孤诣转向长诗苦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
①指《孤雁之一》至《孤雁之八》,见于刘义:《孤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第39-46页。
②“这首诗压得太密实,/需要一些白色的气泡”,见于刘义:《气泡》,《孤雁》,前揭,第62页。
③[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④[法]加斯东·巴什拉:《诗意瞬间和形而上学瞬间》,《梦想的权利》,顾嘉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93页。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诗歌与评论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当代·诗歌》《作品》《青年文学》《江南诗》《诗探索》《上海文化》《当代作家评论》等。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过敏源》。
刘义
孤雁
孤雁之一
菱形的波澜过后,是方形的波澜
韵味之舟负载你荡漾于水面的平虚之上。
暮晚的穹顶斜倾出霞光与红萼互换的脸
湖心变换身段的云是另一叶被青冈擦去的你。
岸边沉睡的芦荻,因你降临,飞跃而转折
从岛屿环形的结构中完成低部的回翔
而寒流颀长的风衣包裹着等待的观念之弧。
但最珍贵的,是你穿透暮光关闭之前
那人世与层层叠褶命运的古典帷幕——
来到我如潮水般咆哮翻涌的书桌上。
孤雁之二
永夜沉默于马达浅色的震颤中
反向的曙光喷涌坡岸,边界的幽香
被废船的中指按进孤岛收缩的视野
气候之结也指向诗歌之结。
但解构之后,你眉心的那粒月亮陨石
像透明的节奏之网向我们袭击。
当一阵阵危险的鸣叫,从琥珀的镜面内旋转到
你梳理羽毛的瞬间,那种遗忘的气味
随着沃尔科特的书打开而出现。
孤雁之三
因为那种令湖水不断沸腾的痛苦的情感
你再度偏离枝柯虚捕的岸
幽灵般闪烁的翅膀,遮蔽拱桥倒塌的半圆
延迟多年的白雾浸透着羽毛的影子。
但要怎样才能飞离出史料中激荡的钟鸣之环
接近我们曾经啄食的湖心。
掠过醉酒的电线杆,下垂的速度仿佛
得到一次调试,快贴近过去的水面了
巨大的裂纹从最细小的一滴水开始。
孤雁之四
被落地玻璃转译过来的尖音
降落在木槅激动的挂钩上。
视域中某片瑕疵的縠纹
在窗户的中心区域骤然收紧。
一股隐蔽的驱动的力
摆动着长桥线条的曲折。
那个听觉的早晨,水滴晶莹地
铺开我们所熟知的透明——
阵雨模糊了香樟树分裂的世界
浮舟的指针随气候的齿轮而转动
但那只可以遮盖整片水域的鸟,没有到来。
孤雁之五
我们需要感受拥挤
从地铁口徒步到灯光暗淡的小卖部
在十五瓦的灯泡下。
我们需要感受潮湿
出门总能听见雨衣的呼吸
但我们相距着一本书那么漫长的湖岸线
——飞翔在19世纪的扁嘴壶中的银鱼。
我们还需要一种击打,像空气拍打
冷静得发蓝的墙壁
当那只孤雁穿过我们身体的时候。
孤雁之六
掠过池塘午后虚构的闪光
旋转的空格静置,你开始临写秦国的小篆。
荷叶的外观拓印出水纹般的标语
下垂的落日停留于向上生长的危墙。
过去、现在、未来凝聚成
诗中一次有力地撞击
而那只孤雁辉煌的背影,缓缓地转向我们
像塔吊的独臂。
孤雁之七
喧嚣退去,台阶由叙事转向抒情
落日黄金的笔伸展成你的松木拐杖
但每上一级,黑白的道德与世俗都在破碎。
又经过故人以灯芯草束做的衣冠冢
时间的转弯像真理的烟盒露出丝状的闪电
当告密者与受难者一起进入熔炉
毁灭与摧残被赋予同一的火焰。
但剧烈的动荡之后,禁止思考之后
出现短暂的清澈的天空。
就像你抬头,又看见了那只被染成右派的孤雁
飞翔在春台的右边,初秋的叶子
在她的翅膀与影子之间旋转着坠落。
孤雁之八
必须回返到母语的背景里面
否则我们只能是无家可归的孤雁。
为通向一种过去的未来
——巨变中重建的秩序
我们来到切割后的辽阔的旷野。
无念的湖洗涤我中年的身体
我啄破湖面上表面的自己
闪入流动的虚构。
我寻找着支撑我飞行的向上托举的力
但我被无处不在的时间的隔栏所环绕
直到从羽毛到眼睛里的世界
全部融解。

刘义,1983年出生于江西宜春,著有诗集《孤雁》。

让我对南方的钟情
成为绝世的传奇
——西渡
南方诗歌编辑部
顾问:
西 渡 臧 棣 敬文东 周 瓒 姜 涛
凸 凹 李自国 哑 石 余 怒 印子君
主编:
胡先其
编辑:
苏 波 崖丽娟 杨 勇
张媛媛 张雪萌
收稿邮箱:385859339@qq.com
收稿微信:nfsgbjb
投稿须知:
1、文稿请务必用Word 文档,仿宋,11磅,标题加粗;
2、作品、简介和近照请一并发送;
3、所投作品必须原创,如有抄袭行为,经举报核实,将在南方诗歌平台予以公开谴责;
4、南方诗歌为诗歌公益平台,旨在让更多读者读到优秀作品,除有特别申明外,每日所发布的文章恕无稿酬;
5、每月选刊从每天发布的文章中选辑,或有删减。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二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三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四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五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六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八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九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一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二月目录
余怒|《喘息》诗选10首
木郎|一生人从未抵达
Love | 必须让神圣之言浸透
谈炯程|《站台》诗选10首
史云彥|橘色的马
袁凌|秋雨来到我们内部
杨烁|想要复活陈旧的天真
叶朗|幸存者的墙
落葵|我的心系在一只花豹的尾巴上
观云|它们将隐身黑暗
张海峰|秋天的一些事物
胡志颖|白马非马
骆家|疼痛工作室
朱涛|《一次次升起》诗选10首
李云枫|幽暗镜面
浪子|《徒然集》诗选
乌良|游呼伦贝尔岭西草原腹地
“90℃诗点”:张媛媛&柏桦| 眩晕的对话
“他山诗石”:陈子弘 译 |韩江 诗选8首
“他山诗石”:温经天 译|胡安.费利佩.埃雷拉诗选
“诗歌现场”:严欢&任相君|任相君与他的“媒体人诗歌”
“品读”:楼河|从自然之美朝向人世之美
“黄金台杯”第三届南方诗歌奖征稿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