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之二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诗词
《沁园春·雪》的政治影响
文:强军/陕西宝鸡
79 年前的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词在重庆首次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从中看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才情与气魄,更看到了中国的光明与希望。它不仅得到了广泛的传诵和好评,还在政治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将《沁园春·雪》题赠给了柳亚子,并在不久后公开发表。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解释:
一、【诗词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主席初遇大雪,有感而发,吟诵成篇。 该词上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毛主席和柳亚子
二、【重庆谈判与诗词题赠】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主席与柳亚子等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10月7日,毛泽东主席将《沁园春·雪》题赠给了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三、【诗词发表】
柳亚子得到毛泽东主席题赠的《沁园春·雪》后,很快作出了和词。之后,他将毛泽东主席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展览上展出,并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发表。由于种种原因,《新华日报》先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随后《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也相继刊出了《沁园春·雪》。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
这首词的发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在政治上的一次有力发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对于国民党来说,则是一次文化上的挑战。蒋介石听说后,甚至暗地召集“御用文人”试图填写《沁园春》词来与毛泽东主席的词相抗衡,但始终未能成功。
四、【社会和政治影响】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然而,这一词作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猛烈攻击。国民党的文痞的和词和诗与毛词《沁园春·雪》,简直是天壤之别。“蚍蜉撼树谈何易”?《沁园春·雪》大气磅礴,平仄工整,朗朗上口,词句优美,脍炙人口!乃至今天无人能比,堪称千古绝唱!
尽管如此,《沁园春·雪》仍然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毛泽东主席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这次文化较量,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文学才华,更在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同,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沁园春·雪》的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
共1078 字 2024年12月17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