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不愿将我的爱钉在地球某处”“勿忘追求自由是终其一生的理想”……12月15日,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年度最后一个项目——非传统雕塑艺术“填空”在北部市民中心展厅发布。
艺术家王礼军以一堂名为“不雕不塑”的雕塑课为起点,带领参与者跨越传统雕塑的界限,把130多根小木棍打造成一件雕塑艺术品,塑造自我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这些小木棍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却组成了一件充满生命力的创意艺术装置。在展览开始前,活动招募的130多位参与者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用粉笔、墨水或丙烯颜料在自己专属的小木棍上写上诗句、画上图案、绘上色彩。
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介绍说,“这种‘多元决定’的创作过程,不仅打破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壁垒,更让作品本成了一个>开放的、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非传统雕塑艺术“填空”,是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这个项目主要探讨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空间中的建构形王礼军ii>说,空间中的复杂构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填空就像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填补上人与人之间的“空隙”。
项目发布现场,不仅有130多根木棍搭建的创意装置,还展出了参与者们设计的小型雕塑作品、书签作品等,设计新奇,充满想象。据悉,项目将在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展厅持续展出到明年2月16日。在此期间,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们可以前往参观,并且参与到现场创作中,为这一艺术空间“填空”。
艺术家王礼军,198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22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任王礼军>王礼军以雕塑、装置为主要创作媒介,从他的日常经验出发,探索材料的物理空间及自我生存的物质空间。他的作品讨论物本身的恒常性与感知的短暂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物在空间及认知中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