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鲜艳的锦旗,承载着神圣的白衣“天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带来的是患者生命的新生;朴素的言语,鲜艳的锦旗,那份诚挚的情,浓缩着患者的信任与肯定。

《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陈锡全 通讯员 刘胜德 湖北武穴报道:"今天一大早,我从武穴市中医医院来到花桥镇卫生院,是专程给马少斌书记赠送锦旗的,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是他给了我张某人第二次生命!"12月13日上午11时许,患者张先生把书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八个大字的锦旗在护士们的见证下亲手交给了该院党总支书记马少斌,肺腑之言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待病人,他关怀无微不至。”回想八年来,每当住院期间,马主任经常查房,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细心的问长问短,直到病人安歇后,他才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采访中,患者张先生连夸马书记是“华佗在世,天使下凡。”
“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我就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为宗旨,以献身医学、精益求精、服务患者、减轻病人负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天性。"这是马少斌书记为广大患者服务的不变情怀。

据“微笑病人”老张介绍,他之所以要给马书记赠送锦旗其原因何在?事情还要从八年前说起,那是2016年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张先生因患肝脏疾病在武穴市中医医院慕名就诊,时任内三科主任的马少斌打开电脑为他录入首次诊断,屏幕里自动弹出检查检验互认窗口,三项可互认的检验报告为他节省了时间,并热情地询问了老张的近期情况,随即又安排到相关科室做了全面检查,一会儿,当我把检查报告单交给马主任一看时,只见他大吃一惊,但没有告诉我真实的病情是肝癌。为帮助我能够尽早检查、快速治疗、早日康复,马主任建议我做住院治疗,而那天我只带300多元,我只好向马主任实话实说,家里刚建了新房子,经济上相当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治病啊。正当我一筹莫展一声叹气时,马主任顿感疑惑,随即毫不犹豫地为我代交了500元住院预交款。直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铭记着马主任的这件暖心事。"
沧海桑田,方显白衣本色。带着民生情怀,马少斌主任始终不渝将感恩思想化着报恩的行动与作为,他常说:"病人信任医生,把'命'交到医生手里,医生就要把病人当着亲戚朋友来对待,让患者早一天治疗,就多一份新生的希望。"回顾八年来,患者张先生一直接受马主任几十次常态化的诊断与治疗,只要是有利于弱势群体患者的事,他一概大开绿灯。同时,为了减轻患者诊疗压力,他先后制订了系统性人性化融合治疗方案,并多次采取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新疗法、新途径,对症下药精心治疗,患者仅2016年当年就做了三次介入治疗,病情大有好转。八年期间,患者累计住院治疗20多次,回想八年求医路上的点点滴滴,张先生说,马主任至少为他节省费用万余元。

采访中,患者老张不时的竖着大拇指夸奖恩人马少斌。对此,据公开资料显示,马少斌:1998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就职于武穴市中医医院,历任内三科主任、副院长。从医26年来,他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此同时,作为内三科主任,马少斌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告诫自己和同事们,一个人的脾气如果大于他的本事,就会陷于情绪的泥潭,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任以来,当你走进市红十字会医院,经常奔忙于门诊、病房、办公室之间的马大夫,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着力提升那份为人有品,行事有德的平民作风带好团队,为提升患者服务品质,改进就医体验作为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全心全意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真心沟通与交流,优化就诊流程,带领团队用心用情使患者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有效提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显而易见,今年8月,作为该市中医医院业务骨干、科主任、副院长的马少斌被卫健局党组委以重任履职武穴市红十字会医院(花桥镇卫生院)党总支书记,他把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以切实提升广大患者满意度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和谐温馨的平民医院,让“将军故里,红色花桥”人民在家门口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怀悬壶济世之仁心,行救死扶伤之善事。”患者张先生为书记马少斌赠送锦旗,不仅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诠释。一面锦旗,凝聚着一份信任,一份感激,更是一份责任,也为该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医院留下了青春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