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下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文学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铜川市作家协会承办,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协办的陕西作家张军(小高鬼)长篇少儿科幻小说《天工开物号》作品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参加分享会的有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长超,陕西作协副主席李国平,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尹传红,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霁虹,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刘卫弘,铜川市文联(市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晓军,本书作者张军及20余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及资深编辑。分享会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马姗姗主持。
《天工开物号》以中国自主研发的重大工程为核心,构建了关于勇气、合作与希望的故事。作品以科幻故事的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展现国家科技进步的伟大成就,引导少年儿童关注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

彭学明在讲话中谈到,近年来科幻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生力军。张军的《天工开物号》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主旨正向宏大,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少年科幻文学作品。作品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着曲折生动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以火星地下城发生危机为发端,最后落脚到大国重器、科技兴国强国的主题上,对当下时代有着特别的意义。希望作者通过这样一场改稿式的作品分享会,发现问题和短板。期待张军“吃进去的是铁水,吐出来的是好钢”,使作品正式出版时更加完善。

李国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陕西作协以“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青年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儿童文学作者创作培训班、开办《延河》儿童文学专号、组织主题征文等方式,不断夯实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张军是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十分突出的代表。《天工开物号》展现了宏阔、神秘、恐惧、未知的宇宙世界一角,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情结和中国元素,弘扬了人类文明的勇气和精神。期望通过会议在深度研讨张军的创作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陕西儿童文学创作探索经验。

刘卫弘在发言中谈到,张军的《天工开物号》不仅是给读者的科幻之旅,更是心灵的洗礼。北少社将继续秉持精品出版理念,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科幻作品,为青少年搭建一个无限想象空间,助力他们勇敢追梦。
陕西作协创联部副主任闫荷宣读陕西作协主席、陕西文学院院长贾平凹贺信,以及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作协副主席王尧来信。
贾平凹在贺信中谈到,《天工开物号》作品分享会在鲁迅文学院召开,是推动陕西文学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提升“文学陕军”品牌影响力的一件好事。当前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热度高,科幻和科技发展关系密切,作家们要感恩新时代。科幻是想象力的种子,长成什么树,开出什么花,结下什么果,每一步都不容易。作为陕西的“百优”作家、陕西科幻文学的中坚力量,希望张军继续关注时代,研究儿童,写精品、攀高峰,不负时代,回馈读者。
张军的“百优”导师王尧谈到,张军是一位勤奋刻苦、创作特色鲜明的青年作家,在科幻与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值得关注的成绩。“《天工开物号》的最后如此写道:‘勇敢的人都幸运。’其实,不仅是小说,对于写作者以至于对于文学本身而言亦如此,勇敢就是最好的嘉赏,勇敢之中藏着人类的未来,这是《天工开物号》所带给大家的启迪。”

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从作品主题、故事结构、科学技术、情节反转、语言魅力、叙事技巧、思想深度及文学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徐可表示,《天工开物号》用科幻手法表现了我们正在大踏步地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现实,不着痕迹地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用科幻小说给孩子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
尹传红谈到,《天工开物号》向读者展现了耳目一新的科技创新,同时巧妙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张军的作品中呈现出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羊肉泡馍、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山脉等元素都使得故事背景更加真实丰满。
韩霁虹谈到,张军是陕西省第二期“百优”作家,是陕西少儿科幻作者中的领军人物。他长期深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科幻文学阅读领域工作,因此他的作品具备了关注成长、保卫想象、热爱生活、亲近科学、拥抱未来的创作特征。《天工开物号》的写作主题源于当下国家科技发展成就引发的畅想,基于现实语境,又从想象出发,极具创造力,有着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周长超表示,《天工开物号》体现出了硬核的科技和温暖的人文色彩的统一。此外,作品中的文化地标为故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反映出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匹夫有责”的价值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李震谈到,陕西有着诞生科幻文学的肥厚土壤。中国科技水平日益进步,科幻文学风头正盛,张军的写作符合未来的需求。《天工开物号》框架格局开阔,对科技知识的书写细腻精确。在作品出版前举办研讨会能够提升语言文字的稳定性与知识结构的准确性,使作品血肉更加丰满。
张莉认为,《天工开物号》是想象力宏阔且极具感染力的作品。故事里有真正能抓住读者的情感内核和情感经验,几个小主角之间惺惺相惜、生死与共的情感格外闪光。用大国重器盾构机作为叙事背景来写横跨两代人的精神和解,凸显友情和亲情,体现了深深的人文关怀。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山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教授

中国作协儿委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

北京市作协驻会副主席、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宁夏作协副主席、少儿科幻文学作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

《科普创作》主编

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秘书长

少儿科幻文学作家

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创始人、少儿科幻文学作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天工开物号》注重故事性、科幻性,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是一部关照传统和现代关系、想象与现实关系、科学与文学关系的小说作品。

答谢环节,杨晓军谈到,此次《天工开物号》作品分享会在鲁迅文学院举办,是陕西作协对作家的关爱与扶持。铜川作协走出陕西,走到北京,宣传推荐铜川的作品,是一次勇敢的行动。会后铜川作协将与作家、出版社认真研究、修改,努力呈现出一部完美的作品。

张军致答谢辞。“我的职业是教师,是教师中的写作者,用语言和故事给孩子们传授知识,需要用慢速度前行,用耐心陪伴学生成长。”感谢中国作协、陕西作协、铜川作协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为作家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表示将对研讨会上专家的批评指正铭记于心,积极改正,未来的创作道路上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用心写作。

摄影@晋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