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
蒋海荣/安徽淮南
阿萨德倒台了
最初老百姓欢呼
三天后还雀跃吗
随之而来是饥荒内乱
国家存在版图完整
尚有凝聚民心
一旦发生变故
各方力量开始彰显
地域将撕裂
人心将撕裂
资源将撕裂
疼啊那不是贫穷之痛
而是死亡在狰狞
引以为戒吧
祖国永远是人民后盾
安定永远是幸福源泉
强大的民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爱我中华
固我家园
强我体魄
斩妖魔,清虎狼,护忠良
辨是非,追根溯源
家国理相通
一块肉
撕咬的一定是各怀鬼胎
也许还有裹着毒液的笑颜
只有心中装着人民
只有胸中装满日月
才会有百姓的安居
亲,血液而非心
邻,读透人性强弱
国 ,家国理相通和
记住和谐是根本
撕裂的末日:消亡
民当,安民.护家.爱国
大小强弱盛衰有轮回
无缘指点迷津
有缘留言诗文
愿贤君读
愿祖国强大
清风拂杨柳
《撕裂》是一首深刻反思国家分裂与社会动荡的诗歌,作者蒋海荣通过叙利亚国旗更换这一事件切入,揭示了国家内部一旦发生变故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和呼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评析:
### 主题与情感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国家的稳定、人民的福祉以及如何防止社会撕裂展开。它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那些试图破坏社会稳定行为的批判。整首诗充满了忧虑和责任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 意境构建
- **现实与反思**:开篇以叙利亚国旗更换为例,描述了最初百姓的欢呼以及随后而来的饥荒内乱,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 **社会结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国家版图完整的重要性,指出一旦发生变故,“各方力量开始彰显”,预示着地域、人心、资源等各个层面都将面临撕裂的风险。
- **痛苦与死亡**:用“疼啊那不是贫穷之痛/而是死亡在狰狞”来形容这种撕裂带来的巨大伤害,不仅物质上遭受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摧残。
- **解决方案**:最后部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强调祖国是人民的后盾,安定是幸福的源泉,并呼吁强大的民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爱我中华,固我家园,强化个人体魄和社会秩序。
### 艺术表现
- **直接表达**:语言直白有力,如“斩妖魔,清虎狼,护忠良/辨是非,追根溯源”,这些句子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 **比喻与象征**:“家国理相通/一块肉/撕咬的一定是各怀鬼胎”,这里将国家比作一块完整的肉,任何企图撕裂它的行为都是出于不良动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国家分裂的危害。
- **情感层次丰富**:从最初的担忧到后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再到最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逐步升华,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空间。
### 现实意义
《撕裂》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国家的故事,更是在提醒所有国家和民族重视内部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它强调了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呼吁人们珍惜现有的和平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此外,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教育功能,鼓励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结构布局
全诗分为几个部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首先描述现象(叙利亚国旗更换),接着分析原因(国家内部不稳定因素),然后指出危害(社会撕裂带来的灾难),最后给出解决办法(强调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全面地传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综上所述,《撕裂》是一首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现代诗歌,它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呼吁人们关注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和谐,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