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那遥远的彼岸,亲情之舟是否还能安然靠岸?当下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儿女漂泊海外,犹如断线风筝;儿女扎根都市,不过半空浮云;唯有膝下承欢,方为至亲至依。”此言一出,引人深思。
从长辈的立场观之,那“养儿防老”的古训,犹如深植心田的参天大树,难以撼动。一旦儿女远赴重洋,那横亘的时空、文化的鸿沟,便成了亲情的绊脚石。试想,海外的游子,或许正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连父母的生辰佳节都无法亲临,更遑论病榻前的悉心照料。这份缺席,让父母在心灵的荒漠中,感受到了被遗弃的凄凉。而那些在大都市奋斗的青年,虽地理上稍近,但生活的快节奏、高昂的成本、如山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在物质上略尽孝心,精神层面的慰藉却成了奢侈品。对于父母而言,这样的子女,只能是“半空中的风筝”,虽可见却不可及。反观那些留在身边的儿女,他们能在父母需要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无论是日常的琐碎还是病痛的折磨,都能给予最贴心的关怀与陪伴,自然成了父母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从子女的角度来看,远走他乡,是为了追寻更广阔的天地、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并非无心尽孝,只是在现实的洪流中,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往往难以两全。在异国他乡,他们需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努力融入新的环境;在大都市,他们则要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高昂的生活成本。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时,对父母的陪伴便成了无奈的牺牲。
这一现象,实则映射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家庭观念与个人追求的冲突,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挑战。社会应当反思,如何缩小城乡、国内外的差距,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在家乡或附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兼顾家庭责任。而家庭内部,也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沟通。子女应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保持与父母的密切联系,定期回家团聚,让亲情不因距离而淡漠。同时,父母也应理解子女的选择与不易,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总之,在追求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让距离成为亲情的绊脚石。只有找到个人发展与家庭亲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让家庭的温暖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都市头条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