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滿牡丹城 九州风雅颂
——洛阳诗歌馆举行开馆暨赠书仪式
呂军
洛阳是诗歌的沃土。2024年12月8日,在初冬的温暖阳光下,热爱诗歌和朗诵艺术的朋友们期待的【洛阳诗歌馆】在洛阳市百年建材城九街五号二楼举行了开馆暨赠书仪式。



洛阳诗歌馆以推介本土诗人、作家的作品为宗旨,展示洛阳不同时期诗人作家的代表作,面向所有热爱诗歌写作、阅读朗诵的人群,目前已收集了范若丁、祁念曾、冷慰怀、王天奇、董振国、李战军、赵克红、李霞、柳江虹、李小平等一批洛阳诗人的诗文集,辅以散文、评论、传记、绘本等相关文学艺术书籍;是一个集展示、交流、阅读、分享、朗诵、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上午10点,在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冷慰怀和洛阳市朗诵学会执行会长、琵琶峰朗诵艺术团团长臧维群的共同召集主持下,洛阳诗歌馆的筹备召集人魯建东致欢迎词,中国知青集团河南省联合会会长、洛阳老三届联谊会会长、诗人王志军到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知青集团河南省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家呂军、华豫文苑创始人张伟主编、云雀艺术团著名主持人、朗诵艺术家吴梅琴、洛阳19中中老三届代表杨凯、李俊霞以及洛阳琵琶峰朗诵艺术团等20多位诗歌、朗诵爱好者参加了简约的开馆仪式。

(臧维群团长主持)

(鲁建东召集人致辞)

(冷慰怀老诗人召集、拍照)

(王志军会长讲话)
接着,冷慰怀和魯建东向与会人员赠送了由原洛阳市文联副主席陈昌华主编的集洛阳1949年至2019年各个年代的诗人代表作合集《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十几位朗诵爱好者即兴朗诵了该诗选的部分作品,大家欢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

2024年12月8日
(图片由冷慰怀、吕军拍摄提供)

风骨洛阳:———— 帖拜〖洛阳诗歌馆〗
策划组稿 冷慰怀
这一天
众多诗人都走进这里
留下动人的诗篇
洛阳诗歌爱好者们
在这里停驻
阅读诗歌,谈诗论道,切磋交流
风是诗,水是画
诗山里,没有笔直的路
然而,有弯曲才有雄壮
有秀美有起伏
才有波澜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
是行动是超越
每一次写作
都是向更好的自己进发
这一次,我们以诗歌的方式
打开时间
打开记忆
打开现在与未来
打开诗歌殿堂的大门

作者:吕军,74岁,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洛耐集团党委办、董事长办、集团办书记。现任中国知青集团河南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洛阳老三届联谊会秘书长,河南老年摄影学会会员、洛阳作协会员、深圳文学学会会员。
诗骨
——听闻洛阳诗友陈昌华君倡议筹建“洛阳诗歌馆”,好事也!冷慰怀兄呼吁志愿者可写小诗一首,集为一帖,以资纪念,故随手写之。
诗乃何物
你看前人所著也
诗有何意义
你看诗人履跡也
洛阳,乃诗歌之故乡也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根脉绵长,世袭代演
慎终追远,诗骨归厚焉
洛阳诗歌馆,新猷可待
曲酒流觞,麦秀油油
虎啸猿啼,长歌未央
千年诗魂之流脉也
2024.3.18于涧尾居

作者:赵(跟喜)老,涧尾居主人,老来无所好,独爱吟诗自娱,余无可绍介。
诗香洛阳
春风三月
莺飞草长
牡丹花正在酝酿
一个姹紫嫣红的洛阳
诗的河流
花的海洋
唐诗宋词中涌动着洛城华章
牡丹花香弥漫四野八荒
选兵点将
洛阳诗歌馆开张
心潮逐浪
把诗的集结号吹响
爱诗的人来吧
让我们欢聚一堂
馆里没有酒
诗韵酿醇香

作者:赵拓方,南开大学毕业,原洛阳三师高级讲师,河南省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诗歌发烧友。偶有作品发表、获奖、入选选本。
诗骨洛阳
——写在陈昌华先生倡建“洛阳诗歌馆”之际
当寒风吹老了秋天
洛伊的波浪顺流而下迎接
雪山的来客
洛浦的柳绦孕育一个新春的梦想
上阳的宫殿醒着
李杜的光芒在云端普照大地
白居易诗骨的大氅
从白园或香山寺抖开
丽新的海棠和瀍壑的朱樱
谋划
在三月挽起丹馨的怡悦
登堂入室
老城一只百劫重生的凤凰
古旧簇新的青石板
响起谁
栉次鳞比绵延不绝的足音
我听到一波波一声声来自
大地轰鸣的回响
春笋
正破土而出
2024.03.19凌晨

作者:张国军(玉车长弓)中华文化促进会、河南省作协会员;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诗网诗歌版块版主。在星星、牡丹、诗刊、诗选刊等发表诗文干余篇首。入选新浪网、《诗探索》等十几种选本.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各等奖项。
清平乐陈昌华礼赞
昌华陈姓
何以人人敬?
人品不唯端且正,
诗品尤其雅圣。
身虽居住遐方心萦第二家乡。
编辑洛阳诗选,
诗歌馆建辉煌!
清平乐陈昌华礼赞
2024年3月19日

作者:王元明(1942,1,21~),洛阳瀍河区白马寺镇翟泉村人。中共党员,洛阳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加坡狮城诗词学名誉会长,荷兰、瑞典、加拿大大学名誉博士,菲律宾世界书法大学名誉校长等。创作新诗2千首,1旧体诗词8万首,著书200种,出版107种
昌华兄和他倡导的洛阳诗歌馆
漂泊大半生
花与果都开、结在外面
挂不住的乡愁压弯愁肠与白发
终被一双枝干般苍老的手
移回故乡之土
半生血汗,要洒在故乡的土里
给诗,给洛阳地脉长出的诗
安个家,就是给乡愁里
儿时的马寺钟声、水席和小街不翻汤
安个家,给洛阳的过去、现在、未来
安个家
在黄河运化中土、运化《诗经》的地方
也是周公营洛邑的地方
安个家,营建一座诗歌庙堂
故土会让每一部签名的诗集抽枝展叶
长成一棵大树,一片森林
擦亮一座古老城市全时段的梦中模样
他写了一辈子诗
任诗里越养越胖的乡愁把他绑架回乡
流浪在外的游子终要归根
他的余年只要
乡愁里的平平仄仄和意象
滋养最靠近命根的原乡
(2024.3.19中午改)

作者:赵希斌,黑龙江双鸭山人,60后,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河南省作协会员。在《诗刊》《星星诗刊》《神剑》《中国青年报》《海峡诗人》《葡萄园诗刊》(台湾)等发表作品百余组(首),有科学诗探索诗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神剑》等,其中组诗“数理化中的诗”被《神剑》重点推介并配发评论。
诗韵洛阳
提起千年古都,我想到洛阳
谈论文坛风雅,,我想起诗歌
我爱它甘甜隽永的韵味
如同酒祖杜康般醇厚
如洛阳牡丹的吐露芳芬
喜爱诗歌的人追求完美
灵感世界里亦梦亦真
我想成为一片绿叶
为诗歌的百花园
增添一抹陪衬
更希望拥有一双明眸和耳朵
久久凝视并侧耳倾听
让牡丹花海一见钟情吧
倾倒天下赏花爱诗之人
在洛阳诗歌馆寻寻觅觅吧
寻觅大干世界知音的雅兴
2024年3月19日

作者:王志军,72岁,上海人,大学本科。退休前任河南安装集团公司医院书记,现任洛阳乒乓球协会理事,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知青文化网副主编;中国知青集团河南省联合会会长;中知网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老三届联谊会会长;洛阳翰风毛韵书画院荣誉院长。
诗骨洛阳
总想起建安风骨
想起竹林七贤
想起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个个夜晚
从少年
从江南
从荷塘边莲子滴落的一个个花瓣
驰骋纵横
九曲回肠
蓦然回首已是一只孤老的梦幻
诗已老
骨未散
满头白发绽开尴尬的笑脸
凌波微步
洛河之畔
牡丹花开掀起一页页沧海桑田的画面

作者:葛仙龙,1968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虞城县。1986年1月到中钢洛阳耐火材料厂上班,1999年任《洛耐》报社编辑。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研究会会员。喜欢文学,偶写散文、诗歌,遗憾无甚建树,幸得师朋厚爱,入编过各种选集。
洛阳诗歌馆
高屋建瓴谈何易
倘若没有人把自己的脊骨当桩
打入地下
倘若没有人手挽手以背作墙
沽名钓誉者如过江之鲫
怀揣银子做的万能钥匙
唯有洛阳诗歌馆大门上的锁
必须用心开启
真诗刀锋毕露
伪诗骨软如草有人
想把诗做成云梯
却不知诗忠奸有别
2024年3月20日

作者:冷慰怀,江西宜春人,40后,退休前系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员工。学诗40年,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一直在路上踽独行,深知读者比作者聪明,任何花招都将成为笑柄。
这一片万物生长的土地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生长过天子驾六一代女皇
生长过十三朝的盛衰兴亡
生长过龙门山色洛水北邙
生长过一代枭雄的杜康酬唱
生长过千秋流芳的国色天香
这是一片新兴的土地
生长过开国领袖两克洛阳的电文
生长过共和国长子十兄弟的辉煌
生长过老城的永葆青春
生长过新区的后来居上
生长过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幸福安康
这是一片传承的土地
生长过河图洛书说文解字
生长过圣人入周问礼源远流长
生长过诗鬼诗魔的不朽诗章
生长过诗刊掌门鲁奖老乡
生长过当代三李百花齐放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生长万物
这一颗中原明珠我们永远的故乡
2024年3月19日

作者: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现任《湾区诗歌》社长。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等。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