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老同学一二
鞠远斌
近日听说老同学(初中杨同学)在年三十那天去火星旅游了,我感到惊诧、悲哀:真的是人生如梦啊――梦醒,又一天;未醒,长眠了。
老杨年纪比我略大,因此初中毕业后,他有幸成为工人阶级一员,而我则继续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为革命学习的学生。至此 ,差异产生。
后来的一天晚上,我和老杨以及几个曾经来往密切的小伙伴在苗圃(即今雀儿山公园)玩。期间 忽然聊到了马列主义并产生争执,各不相让。最后,彼此不愉快地散去。
多年后回想到那晚争吵,我想,领导阶级跟被领导阶级接受的教育不同,世界观当然不同了,自然也就会有矛盾了。这,不难理解。
我又想,那天晚上小伙伴聊什么革命呀,聊聊“杀拐”岂不妙哉?真的“哦盎”了。唉,时过境迁,全是马后炮了。
自从那晚争吵后,我和老杨就很少来往了。一是老杨为革命工作忙,二是我为革命学习忙。再说了,领导阶级与被领导阶级相处实属不易,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当我再次遇见老杨时,已经是六年后的事情了。而我看见了他 ,他并没有看见我,所以 不能算相遇。当时,一支醒狮队正在给开大会的领导拜年,而打头的正是老杨。
我笑了,哈哈,好久没见老杨 ,如今是大出风头了。但见他引导雄狮左右摇摆、上下跳舞、威风凛凛、耀武扬威。真够力。我想。
那时 ,我也是工人阶级一员了,和老杨在同一家企业但不同一个单位,已经工作几年了,可是从未谋面。即使是我在拜年的醒狮队里看见老杨后 ,我们也没有来往。我想,他为革命工作忙,而我也为革命工作忙,所以不便干扰。其实,主要还是因当年为“外国人”所产生的隔阂在作祟。
有时候,我想起小学那些年经常在午间跑去学校旁的柳钢老二楼老杨家找他玩乐的事,犹感有趣。
一次 中午,我跟老杨在他家的菜园玩耍,突然我的赤脚被东西割破,顿时鲜血直流。老杨家里人赶快拿来烟丝,帮我敷住伤口止血。
下午,我一拜一拜地到学校上课。课间休息时,我用水龙头冲洗脚底,发现伤口不流血了,感觉也不疼了。于是,我第二天照样去老二楼老杨家,玩得很开心。
还是小孩子好玩,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所顾忌。长大了,成熟了,“老鸟了”,懂多了,真没意思。我有时就想。
我虽然和老杨来往甚少,但对他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知道他和单位头头关系很好。然而,他工作多年来却官途无望。我想,这要怪生不逢时吧。
说来也巧也好玩 ,等我好不容易从原单位“内退”后 ,老杨就调到我那个单位了,而且单位部门已经改制为“综合科”。他跟我说,我们如果在一起做事就好了,我说“是吧”。
本来老杨在“综合科”应该是大有前途的,不料,因为一次本来可以避免的重大失误而泡汤玩完。于是,他从机关科室调去班组“三班倒” ,从此一蹶不振。
为此,老杨埋怨这埋怨那的,心情非常郁闷。我劝他“退了、算了、没奏啦”,他却舍不得,虽然上班不愉快。
老杨最终还是“正退”了,但他心有不甘,还要“为人民服务”,就到黄土村去帮人家看鱼塘去了,还去菜场捡菜皮喂鱼。他一干数年,直到身体不舒服了才罢休。
彼时,我和老杨偶尔见面聊天。他对当年因为失职被下放的事情依然耿耿于怀,牢骚满腹,责怪曾经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单位头头不帮他(事实上单位头头当时自身难保),并感叹怀才不遇。
确实,老杨当年跟单位领导混得不错,在机关科室也算会做人。可是,单位却一直不重用他,连组织也不接纳他。
我想,原因可能有多种,但主要还在于老杨自身素质。那么些年来,机遇不可谓不多,可是他没有认真把握住,或者说是错失良机了。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叹。
愿老杨旅途愉快!
文/鞠远斌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鞠远斌,66岁,广西柳州国企退休人员,爱好文艺,在媒体发表过作品。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