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陕西宝鸡福临堡
仰韶文化遗址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上,宝鸡福临堡遗址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它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让人不禁沉醉于那遥远的过去。
走进福临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残垣断壁,它们虽已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喧嚣。这些遗迹,是岁月的见证,是历史的烙印,它们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福临堡地名的由来】
宝鸡福临堡地名的由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此地因八百里秦川东起潼关,西至宝鸡林家村,又从林家村复回到此村八百里而得名“复补”。到了唐中和元年(881年),这个名称被雅化为“福堡”,寓意着福气之地。而到了清代,人们更是以“福气临门”的美好愿望,将其更名为“福临堡”,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福临堡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西关街道福临堡村,渭河北岸的第二阶黄土台阶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遗址。该遗址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地西南部临渭河的突出地带,东西长约600多米,南北宽约300多米。
二、【历史背景与考古发现】
福临堡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1959年,当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首次发掘。1984年至1985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再次进行了发掘,共清理了灰坑137个、房址12座、陶窑12座、墓葬45座及一个车马坑。出土了大量陶器、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共计1130多件。这些发现填补了仰韶文化中期到晚期过渡的文化遗存的重要缺环,并提出了福临堡二期类型的新类型。
漫步在遗址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仿佛看到了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看到了他们欢聚一堂的欢乐场景。那时的福临堡,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它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历史的变迁,福临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片废墟。但即便如此,它依然保留着那份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抒发情感,让这片废墟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三、【 保护状况与旅游信息】
福临堡遗址于195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地势北高南低,略呈缓坡状,陇海铁路和宝鸡峡引渭渠从台地上穿过,将其分割成三部分。尽管具体游玩攻略和门票信息未详细提及,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和考古意义使其成为宝鸡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如今,宝鸡福临堡遗址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在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文化的魅力。他们或驻足凝望,或沉思冥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片遗址的独特意义。
站在福临堡的废墟之上,不禁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福临堡都始终坚守在这里,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它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铭刻着过去的记忆,也启示着未来的方向。
共1186 字 2024年12月8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