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開甯.宁夏银川
唐.刘禹锡诗云:"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清晨时,红柿子仿佛与天边还现着的星影相连;傍晚时,则带着夕阳的余晖高悬枝头。
每逢深秋,秋意浓浓,柿子像极了红灯笼高高挂于树上。仔细看,柿子丰厚圆硕,形似如意,"柿"又与"事"谐音,因而历来深受文人雅客的喜欢。
宋.苏轼曾写下了《红柿子》:"秋来红柿熟,一颗可买金。不信看摘下,轻轻落地声。"
清.郑燮(郑板桥)也曾写下了《红柿子儿》"三伏不开口,头重脚轻瘦。待到秋来时,红熟满枝头。一到村前市,人人笑口香。摘得吃不尽,卖了还来买"。
古人把红柿视为美食,它的形态和颜色都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宋.陆游《归云门》中:"甑炊饱雨湖菱紫,篾络迎霜野柿红"。雨后,湖中的菱角变得紫莹莹的,人们忙着用甑炊煮熟;而迎霜的红柿子则红彤彤地挂满枝头,用蔑络装着。
宋.舒岳祥《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中,"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夕阳西下,隔岸的人家被晚霞映照得格外温馨;而几株红柿子树则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压弯了稀疏的篱笆。
宋.林逋《杂兴四首》中,"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傍晚时分,晚霞绚丽,登上梯子采摘红彤彤的柿子;溪水清澈,潺潺流淌,打开竹筒捕捞白亮亮的鱼儿。
这些诗句都以红柿为描绘对象,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展现出红柿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下的美丽与诗意。
齐白石老人尤其喜欢画柿子,而且喜欢画方柿子。他总是在画作中题上"世世平安"一类的吉祥句,借画寓意,借物送福,寓世世祥和。他的柿子不仅具有寓意,更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用水墨表现柿子的质感和形态,传神地表现出柿子的自然美。
除了画柿子,齐白石还喜欢写柿子,他写下了"柿子红了枝头,人心更红"、"柿子熟了,父母忙着摘柿子,孩子忙着吃柿子"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家庭、人情的感悟。
南宋.牧溪《六柿图》;明.沈周《栗柿图》;明.边文进《岁朝图》;清.陈鸿寿《杂画册》;清.陈书《岁朝吉祥如意图》;清.杨晋《岁朝图》;清.赵之谦《大吉羊富贵图》;黄幻吾《柿柿大利》;陈之佛《红柿小鸟》;近现代.于非闇《四喜图轴》;黎雄才《柿叶蓝鸟》;娄师白《事事光明》、石鲁、孙其峰、唐云、田世光、王雪涛、萧朗、于希宁、张大千、张其翼、赵少昂……这些历代名画家笔下的"柿柿如意",为人们带来视觉上不一样的享受。
入了诗,入了画,还被匠人们做成各种精巧的物品,例如:红柿子和"如意"放一起,为"事事如意",和苹果放一起,是"事事平安",和柏树、金桔一起,借其谐音,谓之"百事大吉"。常常用于喜庆吉祥的场合。
春华秋实,柿子的一生,从春到秋,经风历雨,在时间里酿出甘美清甜。
秋风起、秋意凉,不妨出门去赏秋,去遇见红柿满枝,去尝尝满口柿香。
刘开宁写于2024年12月8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