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历史洪流中,群众始终是那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社会巨轮破浪前行。他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塑造者。然而,近期却有人抛出“看群众脸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论调,此论不仅荒谬绝伦,更是对群众路线精神的肆意歪曲与背离。
回望往昔,脱贫攻坚战的壮丽画卷,正是群众力量璀璨绽放的明证。在那片被贫困笼罩的土地上,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基层,他们的每一步都踏着群众的脉搏。在崇山峻岭间,干部们从群众紧锁的眉头中读出了对交通闭塞的无奈,于是,“村村通公路”的壮举应运而生。这不仅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富裕的道路,更架起了外界与山区沟通的桥梁,让闭塞的山村焕发了新生。试想,若无对群众脸色的敏锐捕捉与深切关怀,这场脱贫攻坚战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时至今日,群众的“脸色”已超越了情绪范畴,成为衡量政策优劣、工作成效的晴雨表。在住房领域,面对高昂房价带来的民生之痛,政府迅速响应,推出保障性住房政策,让无数家庭圆了“安居梦”。在医疗领域,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国家深化医疗改革,扩大医保覆盖面,降低药品价格,让医疗服务更加亲民、便捷。这些政策的出台,无不彰显了政府对群众脸色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
中国共产党,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政党,始终将群众路线视为生命线。从革命年代的鱼水情深,到建设时期的众志成城,再到新时代的民族复兴大业,每一步都凝聚着群众的力量与智慧。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胜利的坚固基石。一旦忽视了群众的脸色,党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灯塔,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时代在变迁,但群众的核心地位从未动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坚守群众路线,将群众利益高高举起。要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中捕捉真实的诉求。要读懂群众的脸色,那不仅仅是情绪的流露,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群众的脸色依然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政策的得失、工作的优劣。我们要时刻铭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推动者。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汇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共同书写党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壮丽篇章,让群众的脸色永远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与方向。
都市头条张忠信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