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魂诗韵一一 品读朱海燕高原诗作有感
权 郁

文学创作中心在诗旅群举办的《致敬,高原上的阳光》朱海燕诗歌专场诵读会,令人荡气回肠。那十首高原诗作,如十颗璀璨星辰,在心灵的夜空交相辉映。声情并茂的诵读,如洪钟大吕,久久回荡于胸臆之间。
建平主任的主持词高度概括了这场诗会的意义:“这次诵读会精选了朱海燕战友的十首高原诗。这是诗心与高原的碰撞,这是意志与天路的交响。让我们跟着朱海燕的诗句,走过哈尔盖,走过托素湖,走过不冻泉,走过昆仑山,去领略高原的雄奇,去领略大漠的苍凉;去寻找我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去寻找我们艰苦卓绝的筑路战场。”
诗人朱海燕描绘青藏高原修铁路历程的十首诗作,恰如一组雄浑壮丽的史诗,在岁月的长河中激荡起无尽的回响。诗人用凝练的诗句,将青藏铁路沿线的标志性地点与典型环境特征准确勾勒,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宏大的氛围。在意象运用上,巧妙地将高原上的山川、风雪、河流等自然元素与铁道兵的营帐、工具、身影等人文意象相结合,不仅强化了诗歌的画面感,更深刻地反映出铁道兵在这片特殊土地上的奋斗足迹与伟大功绩。诗作节奏明快有力,韵律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使情感的表达更为饱满激昂,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铁道兵们在高原上前进的坚定步伐声和劳动号子声。
朱海燕的诗作,将现实主义的如实刻画与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完美融合。在描绘高原的艰苦施工条件时,不遗余力地展现出每一个真实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荒原之上,感受到风沙的侵袭、烈日的炙烤;而在表达铁道兵战士的雄心壮志时,又巧妙地运用浪漫手法,将战士们的精神升华,使他们如同神话中的英雄,无畏地挑战着一切艰难。
《托素湖》在诗中,不再是一泓简单的湖水,而是岁月与心灵的双重明镜。托素湖的澄澈,倒映着铁道兵的坚毅,盐粒与汗珠共结晶,铺就梦想的路基。现实主义笔触,让我们真切地看到那片土地上建设者的艰辛与执着。而浪漫主义的光辉亦闪耀其中,似将湖化作了通往理想之境的渡口,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与憧憬。
《大漠的风》把荒漠的风比作驱赶马蹄的鞭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风的力量和建设者们与之搏斗的顽强精神,“辽阔的荒漠,是风的牧场,它用鞭子驱赶着暴雨式的马蹄,把飞沙走石写成穹庐世界的宣言”。那沙漠的风,是不羁的灵魂,呼啸着穿越亘古的孤寂,却吹不散铁道兵心中的炽热。风是恶劣环境的代表,是建设者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风的肆虐,更映衬出战士们笑对困难的豪迈,那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交织,将艰难险阻与壮志雄心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
《大漠月光》诗人将大漠的月色之美比作朴素的药草,能平复疲惫与惶恐,还让月光向自己走近、穿越自己,并期望月光能发现昂首西进的长虹,这些想象和情感抒发,赋予了大漠月光以人的情感和超自然的力量,充满了浪漫色彩。诗人在写实的大漠月夜背景下,融入了对月光的浪漫幻想和对未来的期望,让读者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感受到诗人对大漠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高原的阳光》“高原的阳光,过滤了我的灵魂,我和云一样白,沙一样黄,草一样青”。高原的阳光,炽热似火,烘烤着大地,也锤炼着铁道兵的脊梁。每一寸光线,都是奋斗的注脚,书写着对高原的深情诗行。它不仅仅是自然之光,更是心灵之光,照亮了铁道兵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读者的心房。
《帐篷》荒原帐篷,孤独地伫立在风沙之中,却包容着铁道兵的热血与梦想。它是移动的城堡,见证着开拓者的足迹。帐篷是铁道兵生活与战斗的场所,充满了艰苦与简陋;在浪漫的视野下,它成为梦想的栖息地,是坚守与希望的堡垒。
《告别昆仑》“我用格尔木的河水,养活了一棵棵杨树,绿了天空,为缺氧的大地输氧,担起责任”,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昆仑的生活经历和所做出的贡献。

“告别昆仑,明亮的灵魂缠绵如云”“向长空,借三万里阳光的声音,向你高喊,我心里有一座大海,永久地置放你”等语句,运用了夸张和浪漫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昆仑的不舍和深情。诗人以在昆仑的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升华情感,把对昆仑的留恋、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复杂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既有现实生活的质感,又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张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深度。
昆仑山,像一位威严的巨人,横亘在青藏大地,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茫茫积雪终年不化,凛冽的寒风似刀削般刮过,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自然的无情与险峻。然而,铁道兵战士却在这禁地绝境中开辟出希望之路,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向着昆仑山发起挑战。在悬崖边搭建栈道,于深谷中夯筑桥墩,那铮铮铁骨与恶劣环境的顽强抗争,在诗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诗作在展现壮丽自然景观与铁道兵英勇事迹的同时,对战士们的情感世界亦有着细腻入微的刻画。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相互鼓励、并肩作战,每一个会意的眼神、每一次有力的援手,都凝聚着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这种情感在昆仑山的背景映衬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这种现实与浪漫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深度的交融。它让诗歌既有扎根大地的厚重,又有翱翔天际的空灵。使我们在了解那段历史与人物的同时,亦能被那崇高的精神所感染,被那诗意的表达所陶醉。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在那片神奇而又艰苦的高原之上,铁道兵战士们用汗水与热血,谱写了一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共鸣的壮丽华章。
这十首诗作,绝非普通的文学篇章,而是铁道兵精神的不朽丰碑。它们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铭刻着无数铁道兵战士的奉献与牺牲。在当今时代,铁道兵精神犹如璀璨的火炬,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用汗水与智慧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编后:诗会现场热评如潮,负责采集的志愿者们整理了权郁现场点评金句,如鲜花般芬芳——
@槛外人 主任不愧装了钢牙(5号上午安装了义齿),主持铿锵有力,如激越的鼓点,敲响开场序曲!
@王林山 总结给诗旅长安画上句号,诗路漫漫又将启程……
@李汪源 从诗歌部长诗意浓浓的推介词中我们看到了翱翔在青藏高原的海燕!
这个军民情深的故事,使我联想到歌剧《红嫂》。“添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勺沂河水,情深意长”! 很好听的沂蒙山小调。
高原战士,诵读“仰望青藏”,更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调深沉!
《托素湖》诗句短,韵味长。诵读者情感到位,语速掌握得很棒,亲切,自然的诵读让人舒心!
王劲一战友富有磁性的声音,将《荒原帖》贴在了听众的心中!
@宋延霞 《大漠的风》在你甜甜的嗓音中,刮出了新的韵味和风情!
“高原的阳光,过滤了我的灵魂”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为作者和诵者点赞!
@月白 从奔腾的黄河壶口瀑布到《大漠月夜》,你的诗情伴着你的足迹走向远方!
@玲熹 有你这快乐的小精灵走进《帐篷》,祁连,昆仑苍凉的风也带着欢声!
@张有安 是因为喝了《不冻泉》的水吗? 你充满激情的诵读令人振奋,你纯朴的情感融入秦声秦韵!
庆和战友诵读娓娓道来,画面制作也很到位!
@贾鹏翼 用铿锵有力的诵读《告别昆仑》余音绕梁常存“长安诗旅”群。
@大仔 你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在聆听诵读的同时享受了视觉盛宴,每一帧精美的画面都有你的心血,为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点赞!
@钟佩君 称职的战地记者,快捷的现场直播!钟部长辛苦了!
@槛外人 主任今天的主持特棒!亲切 自然 激情……极富感染力!
@郑建军 谨 愚-今昔铁道兵 向快手多产的战地记者学习致敬!
@一叶知秋 @郑吉辉 @王海霞 三位现场调度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点赞,诵读会圆满成功,你们功不可没!
@李刚 向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学习,致敬!

槛外人 20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