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李伟华佛教题材组合作品《佛僧经行图·扫地僧寒山子》今日完成。
《隋唐佛僧经行图》原拓曾被中国文博界核心期刊《中国文物报》报刊登过。《隋唐佛僧经行图》的隋唐造像线刻被认为是我国古美术的巅峰之作。
《佛僧经行图》石碑发现于河南洛阳附近,其规格为25厘米×50厘米×85厘米,碑三面刻有佛僧像,均采用线刻的手法。僧人身像略显清瘦,比例匀称,头面浑圆饱满,衣纹质感柔和轻薄。僧人的姿态或一手略向前伸,一足略向前跨,步态轻盈,或合手回望,展现了僧人经行修法的场景。
由于风化严重,这些碑刻像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当时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遥影的机会。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作风已渐变为纯中国式样,面貌柔和圆满,神情庄严而从容,衣褶趋于写实,笔意豪壮,流丽而妥帖。

王志强朱拓《隋唐佛僧经行图》,色泽红润,清晰度高,可称为上称之拓片。
寒山(约691~793),又称寒山子。唐代首都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王志强·李伟华《隋唐佛僧经行图·扫地僧寒山子》尺幅(136㎝X68㎝)
李伟华创作的寒山子,整体生动地刻画出寒山子桦巾木屐、布衣长袍、手持扫帚、神情愉悦的形象,或许有着扫除忧愁,获得自由的寓意。
作品题字“古有禅语:一个帚,拈在手。大地尘,日日有。转扫转多转不休,放下自然清宇宙。甲辰冬日王志强朱拓隋唐佛僧经行图,李伟华绘扫地僧寒山子。”
非遗传承人王志强先生,笔名:孔以己,斋号:齐源堂,山东琅琊人,览圣公54世传人。金石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致公党党员。2022年获评临沂市群众文化带头人。2023年3月入选“全环境立德树人导师团”导师。2023年7月入选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进校园”志愿讲师。2023年11月获评临沂市文化达人。金山书院创始人、“拓股参壶”品牌创始人、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学者。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华职业教育社
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
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主任
河南省传拓技艺委员会理事
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研究员
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镇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民进会员。就学丽水学院、浙师大、中国美院等校。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研究会会员。
书画作品法国、德国、日本、蒙古国、美国等地展出。
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融通丝路•共享未来”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展。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艺术之巅看中国•大美中华一一当代著名艺术家李伟华”的介绍。
《人民日报》等专题介绍,央视频等拍摄多个专题访谈片。
美国时代周刊英文网、阿联酋新闻英文网 、英国卫报英文网等七家媒体报道“中国艺术家海外媒体展一一李伟华”。
出版有《李伟华书画作品集》、《传承集》等。入编《新中国美术图鉴》、《世界最具影响力艺术家大辞典》等多种。
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时代强国》栏目组“时代影响力人物”。
风行2024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