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六年了。今天如何看待改革,众说纷纭。我以平民的身份,党员的立场,平常的心态,聊一聊改革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改革
改革有学科之分:一类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改革,一类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改革。前者促进科技进步,后者推动社会发展。今天的改革就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改革。
改革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改革分为三个层次:革命、变革和改革。狭义的改本身是广义改革的最基本形式。改革它是对革命及变革成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本义是变革对国家政权本质的革命。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叫做旧民主主义革命;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反帝反霸反侵略,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是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以思想、路线斗争为主要形式,表现为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马列主义路线同修正主义路线之间的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艰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拉开了社会变革的序幕,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革是其首要任务。将官僚资产阶级专政变更为无产阶级专政,将官吏更新为人民公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行土地改革,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石。改革的本义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使事物更成熟、更完美。
改革具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时空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改革的载体。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调整、完善,是常态化、渐进式的,改革无处不在。有人认为改革是“文革”后的创举,是幼稚可笑的。二是本质的延续性,不论怎么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动摇;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背离。三是趋利避害性,改革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矫正,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使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绝不是相反。
人民群众应该是改革的主力军,而不应该是改革的附属物。工农大众应该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不应该变成弱势群体。
革命是阶级矛盾的激化,变革是事物性质的变更,改革是内部矛盾的调和。改革涉及国家政权的更替,翻天覆地。变革涉及社会制度的更新,伤筋动骨。改革涉及社会制度的完善,和风细雨。如同一栋房屋,推倒重建,喻之革命;改变房屋结构及用途,喻之变革;房屋维修,喻之改革。革命、变革、改革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前提条件;社会制度变革又为改革提供了载体。
我们通常把改革、开放并列起来。 改革与开放是什么关系呢?客观地说,开放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方针政策的改革。之所以要把开放与改革并列起来,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分量比较重,面向国际:二是有其针对性,即所谓的“闭关锁国”。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工农大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变革,更不是革命。把改革当作变革,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界限,把改革当作革命,混淆了内部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界限。这两种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它的要害是否定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阶级斗争的反映。
二、改革的基础
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搞清楚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改革这个词是褒义的,但改革的具体行为未必都是正能量。改对了,是进步;改错了,是倒退,甚至可能是犯罪。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教训是沉痛的。
我们的改革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呢?建国之初,在党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建立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先后建立了工、农业发展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勤政廉政体制,对外交往体制,国防建设体制,法制建设体制,文化教育体制,科技发展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拥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这个制度体系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讲话为证。 1975年1月,我国领导人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大丰收,全国解放以来……粮食增产1.4倍,棉花增产4.7倍”,“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51%。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比一九六四年增长1.9倍,钢增长1.2倍,原煤增长91%,石油增长1.9倍,发电量增长2倍,化肥增长3.3倍,拖拉机增长5.2倍,棉纱增长85%,化纤增长3.8倍。这十年中,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在国庆三十周年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向世界宣布: “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改造了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度,全面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实行了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的原则,使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 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九五二年算起到一九七八年,我国工业的发展尽管有过几起几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二。”“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创立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全世界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已有一百二十个,我国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正在不断发展”。 当年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雄辩地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以第一代领导人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非常正确的,是卓有成效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那个时候,中国有底气的事实也如一把利剑,戳穿了“经济建设耽误了二十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谎言! 我们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很显然,这种改革只能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某些不够合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地方,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之巩固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常态的、渐进的、有选择的、和风细雨式的改革,而绝不是剧烈的、伤筋动骨的、全盘否定式的变革!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大胆的试,大胆的改,什么都改,把本来很好的事物改得面目全非,是不是对前三十年伟大成就的否定?是不是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如果大范围的改除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整体的将农村集体经济改成小农经济,算不算开历史的倒车?算不算犯了“颠覆性错误”? 有些公知说,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为“翻天覆地”?即:把天和地翻转过来,意为事物的本质发生了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前30年,人民从受剥削受压迫者变为国家主人,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工农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同旧中国相比,我们常常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恰如其分。我们翻的是官僚资产阶级的天,蒋家王朝的天,覆的是剥削阶级的地。请问公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你们翻的是谁的天?覆的是谁的地?
鄂州:严国威
于2024年12月5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