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讯(首席全媒体运营师李贵民)12月 1 日,媒体一行应约前往中国唐三彩发源地——河南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聚焦具有百年历史的张家彩窑,探寻其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历经近三小时车程,众人抵达张家彩窑中国唐三彩文化园。张二孬大师早已在门口等候,热忱相迎。踏入大门,一幅巨型唐三彩壁画“丝绸之路”扑面而来,其精美绝伦,让人仿若瞬间穿越至大唐盛世。壁画一侧,近百个石磙精心堆砌成寓意“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景观小品,水流潺潺蜿蜒其间,上百座唐三彩胖妞等人物塑像错落有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气息。
深入园区,几百米长的“洞穴式”展示区令人惊叹。一比一大型唐代李世民雕塑威严肃穆,佣人前呼后拥,前方蛮夷来朝,生动再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数不清的骆驼或负重前行,或卧地休憩,或观景驻足,完美勾勒出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壮阔。不远处,万骑队伍整齐排列,仿若现代大型阅兵仪式,众多胖妞姿态各异,或甩袖起舞,或引吭高歌,令人目不暇接。走出“窑洞”展示区,几十座大型宝塔矗立在古窑口遗址,如忠诚卫士般守护着窑内的无数“宝藏”。整个文化园绿树成荫,游人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不断,采摘椒角的快乐场景随处可见,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唐三彩文化园,一座始于 1826 年的家族制陶作坊——张家彩窑映入眼帘。张二孬大师正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研发工作,工作室内雕塑琳琅满目,大型素烧唐马刚出窑,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旁边的大型精品展厅内,游客比肩接踵,不时发出由衷赞叹。

唐三彩作为中国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的经典代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其人物、马匹、骆驼、器皿等作品造型丰腴端庄、色彩绚丽夺目、装饰精美绝伦,在皇家贵族观赏、宫廷园林装饰、宗教寺庙建筑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它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至两宋逐渐衰落,堪称中国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在文化史与美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与观赏收藏价值。

张二孬大师,这位土生土长的河南孟津县南石山村人,身为中国匠者、中国唐三彩修复第一人(享有“人间国宝”之誉)、中国唐绞胎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以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家彩窑第六代窑主,倾其数十载心血,专注于唐三彩艺术的钻研与磨砺。终于成功重现了失传近千年的唐绞胎烧制技艺,并创新性地研制出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中的核心技艺——开细片与“蜻蜓之翼”效果。同时,他博采绘画、石刻、雕塑、印花、堆贴等艺术之长,使作品在“神、形、色、釉”等工艺维度上,既传承了传统技艺精髓,又彰显出独特的艺术新风,为这一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续写了新的篇章。

多年来,张二孬大师佳作频出,成果斐然。2013 年 9 月,作品《遥想当年》《御窑三件套》《帝王坐骑》入选梦笔生花——“当代名家大型书画及陶瓷艺术精品邀请展”,在河南省博物院盛大展出;其唐绞胎陶瓷《高仿绞胎驴》更是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此外,作品《纹胎瓷花盘》《唐·三彩马》分别入选 2012 年首届、2014 年第二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惊艳亮相,赢得了业界与观众的高度赞誉。

张二孬大师详细介绍道,唐三彩制作工艺繁复且独特,以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的高岭土为原料,历经选料、研磨、过滤、拌浆等多道精细工序,通过手工雕塑、轮制、手工按坯三种工艺手法精心塑造器物胎体。胎体晾干后,先在柴窑内进行 1000 - 1100 摄氏度的素烧,待冷却定型后,挑选出造型规整、无瑕疵的器物,再施配上好的釉料入窑进行第二次釉烧,此次烧成温度为 850 - 1080 摄氏度。在釉色呈现上,巧妙运用各种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经高温煅烧后幻化出五彩斑斓的绚丽色彩。

张二孬大师以对唐三彩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用真情与匠心精心打造张家彩窑,使其成为传承与弘扬唐三彩文化的重要基地,也让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热爱唐三彩文化。
